•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盈尺盆盎览乾坤!增城“学海艺谈”品读岭南风物生生不息

    2024-04-01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图片



      方寸之间品秀色,细微之处有乾坤。走进碧意盎然的俊馨岭南盆景园,各式古雅精致的盆景摆放错落有致,翠叶轻摇灵动生姿,苍劲虬枝沉静坚韧,于初春微风吹拂下,焕发着生机活力。

      3月30日,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的“学海艺谈”第十六期“独树一帜:岭南盆景趣谈”文化活动,在俊馨岭南盆景园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增城区非遗传承人刘俊辉主讲和展示,现场还聚集了众多岭南盆景艺人、盆景爱好者一起欣赏讨论,切磋技艺,趣谈盆艺。

      作为珠三角“翡翠绿洲”的增城,青山环抱、绿水相依、林园相映,俨然是大湾区腹地中一处宛如玲珑盆景的仙境之地。人们驻足增城、穿行其中,可见自然毓秀、四季更迭、山川壮阔。近年来,增城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造“绿美增城”,并通过以文润城,以文赋美,助力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源源不断释放生机动能。


    盆景之美传千古,以小见大蕴春秋


      盆绘古今,历史绵长;微景世界,岁月留痕。

      盆景艺术发展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以前,已有古人喜用盆景花卉点缀庭院。随后,盆景艺术受到魏晋山水写意诗画影响,开始将自然景观融入创作。至唐朝时期,关于盆景的诗词应时而生,杜甫曾有诗云:“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道出盆景技艺的奇妙绝伦。宋朝时期,“盆景”作为专门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苏东坡所作《格物初谈》:“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明清时期,盆景艺术发展更为成熟,广为普及。

      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绿,可以培育的树种繁多,天时地利均适宜创作盆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岭南盆景以独特新颖的造型技法,清新高雅、不拘一格的艺术风范独树一帜,成为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一。


    图片


      “岭南盆景的创作,多就地取材,选用亚热带和热带常绿细叶树种,品种多达30余种。”刘俊辉介绍,增城的岭南盆景依据树种的自然优势,利用人工手艺,填补树桩的缺陷,使作品尽善尽美。岭南盆景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融入盆景创作中,具有极高的文化审美价值。同时,岭南盆景极具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建筑和生活区的艺术品位。

      早在百年前,增城便开始栽培岭南盆景,展现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厚热爱。《增城县志》中记载了增城民间利用九里香、鹰爪、茉莉、紫薇、满天星和石竹等树种制作岭南盆景的技艺。2022年6月,“岭南盆景”入选增城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刘俊辉是土生土长的增城人,源于对家乡自然山水的挚爱,从事岭南盆景艺术创作长达四十载,矢志不渝,集思广益,坚守岭南盆景技艺的传承,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广州国际盆景邀请展、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盆景展等,屡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型盆景展览金奖,为增城盆景文化增添了一个个殊荣。

      近年来,增城大力推动优秀非遗项目的发掘、传承与创新,岭南盆景与增城广绣、贝壳雕刻、古琴技艺等众多非遗项目,共同编织出一幅绚烂多姿的艺术画卷,呈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的迷人魅力。截至目前,增城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5项,数量名列广州市各区第一,全省区(县、市)前列。


    图片


    层云垒翠技艺奇,形神兼备妙趣生


      盆映匠心,绿意生辉;微缩天地,四季如画。

      伴着悠悠古琴乐声响起,众人随主讲人穿行其间。露天园林摆设形状各异的岭南盆景,盆景造型千姿百态、外秀内遒,根、干、枝、梢、叶均有严谨章法,或偃仰得宜,颇具美感;或疏密有致,融聚灵秀。

      “若要懂得欣赏岭南盆景,则要看懂‘几架—盆—根—头—枝—托—冠’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盆景艺人赵女士介绍,岭南盆景的欣赏方式,其艺术之美在于“源于自然野趣,塑造自然情趣,又回归于自然天趣”,是自然美、形态美、意境美、诗情画意美的高度融合,显示出岭南特有的清新自然、活泼明快格调。

      游园期间,刘俊辉和盆景技术人员一道展示了岭南盆景独特裁剪技法。他们手持剪刀、分工配合,将一棵栽种在盆中枝桠交错、绿叶密布的植株有序修剪。经过十分钟的努力,这个盆景变得姿态轻盈、灵动婀娜。


    图片


      “岭南盆景被誉为‘活的中国画’。‘截干蓄枝’技法是岭南盆景的独到特点,借鉴吸收了岭南画派的艺术创新精神,形成挺茂豪放、飘逸潇洒的特色,尽显旷野风姿。”讲解人员介绍,“通过修枝剪叶让植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长发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工剪裁痕迹逐渐消失,各种造型一如天成,巧夺天工。”

      园内的大型盆景雄伟苍翠,树干嶙峋苍劲、枝条盘曲有力,树势旺盛,生命表现力极其强盛。小型盆景翠盖如云、秀雅葱郁,点缀其间的山石沙砾与盈盈绿意相映成趣,引人驻足留恋、拍照打卡。现场观众黄先生说,“来参加了活动才知道,原来岭南盆景是全国树形最大的盆景代表,最大竟然能有1.8 米以上,我感到很自豪。”

      制作盆景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艰辛却充满乐趣的过程。在创作盆景时,要经历复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漫长的创作历程,既锻炼体魄,又能修心养性。盆景日新月异的美感,予人内心的满足成就,是生活的最大乐趣。


    一枝一蔓怀远意,万千景象自玲珑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丘壑的景,奇技的艺。

      盆景虽小学问深,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盆景集园艺、绘画、诗词、雕刻等技艺为一体,颇具生命意味,除赏其形态神韵,尚需领略其“看树如看人”的哲思内蕴。

      园林内,具有增城本土特色树种的盆景很多精品力作,其形象与名称,均被寄予丰富的人文情感——朴树“笑迎天下客”,寓意热情好客、和谐友善的精神风貌;小叶榕“闲情逸致”,铺就悠然自得的生活画卷;对节白蜡“云横长天”,展现高远的襟怀志向,道出对美好的追求向往……


    图片


      现场盆景爱好者问及,众多代表作中最满意的作品时,刘俊辉笑答:“木棉树‘笑傲长空’。轩昂俊逸的红棉是广州市花,它的英雄气概早已深入心灵。”35年前,他立志采用红棉制作岭南盆景,在没有先例借鉴的情况下,慢慢摸索改进,历经挫折,终以岭南派手法制作成功,受到业界好评。

      时至今日,岭南盆景的创作与发展一直注重兼收并蓄、大胆突破,盆景艺人在时光的研磨里练造技艺精粹,于流年的洗礼中倾注毕生心血,赋匠心巧思,叙艺术真谛。正如木棉“笑傲长空”壮志凌云之气概,恰似岭南人屹立向上、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勤劳务实的精神本根。

      古时文人“以文会友”,本期“学海艺谈”则“以树结谊”,平添一份风雅趣味。“学海艺谈”作为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源出增城历史文化名人赖际熙所设“学海书楼”。赖际熙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届科举进士,他创立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设立香港著名的公共藏书楼“学海书楼”,藏书数十万册。缘此命名的“学海艺谈”,致力搭建文化平台,邀请艺术大咖与文艺爱好者同台品茗论艺,领略文化艺术的魅力。

      一草一木一叶,一人一生一事。盈尺之盆,精心撷取缕缕万物清芬,承载广阔天地的生命律动。方寸之间,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增城蕴涵的勃勃生机与生生不息。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