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罗惠玲:老之将至
某日。于镜前梳头,冷不防地发现好几根晄白的头发,居然夹杂在披肩的黑发里若隐若现。心里猛地一惊,天啊!白头发!赶紧呼来老公帮忙拔除,结果是一根、二根、三根、四根.......,我的头皮和小心脏都因此被揪得生疼生疼的。每接下一根被拔下的白头发,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悲叹道:“唉,老了,老了。”这当儿,偏偏站在身后帮我拔白头发的厮却还要问:“呃,还继续拔吗?”“还有很多吗?”“呃,也不算很多”听得我犹如坠入了冰凉的无底深渊。这老之将至的心情,你能理解吗?
自从年过不惑之后,我曾一度被怕老的心情所困扰。
怕老。
一怕失去年轻的容颜。因为我发现,有个叫岁月的东西,它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偷走了我脸上的胶原蛋白,再昂贵的护肤品也无法挽救那日渐粗糙暗哑松弛的皮肤,它令我法令纹清晰、抬头纹尽显、鱼尾纹渐露,还有那不时被发现的白头发、日渐模糊的视力,以及那向水桶形状发展的腰身,唉,看着自己这“老态丛生”的样子,这心酸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想自己将不再与年轻貌美、活力矫健等词儿沾上边了,不禁地悲从心起啊!
二怕失去健康的体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机能像一条抛物线,在40岁以后呈急速下降趋势,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了,常见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老年病”,更甚者还可能患上重大恶疾,一旦疾病缠身,这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特别是近几年来,自己也是明显感觉到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了,比如说上下楼梯时那不太听使唤的膝关节,又比如说那常常闹痛的腰身,还比如说时不时会发生的失眠等等,种种迹象无不在彰显着自身健康在走下坡路。此时,这人之将老而身未富的糟糕状况,又进一步加重了咱对这老之将至的焦虑感。
三怕被这社会淘汰。这社会从来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当80、90、00后同事一拨接一拨来到身边时,才发觉原来自己快要靠边站了。接不上的话题,听不懂的歌词、闹不明的手机游戏......,代沟的际隙越来越大,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离当今社会越来越远的节奏了。
四怕人生走向衰亡。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但是却怎么也绕不开。这些年来随着岁月的推移,也在陆续经历家中长者离世的悲痛,以及周遭不时传来某人如何如何的坏消息,感觉衰亡不再是一件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的事,令自己不得认真地对它审视一番,并且生出对未来一些不安。
诚然,我曾被以上各种怕老的心情偷走了许多快乐,甚至一度感到压抑。但是后来,我却发现,这些想法有些多余甚至是可笑的。我们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啧啧,看这就是会过活的至高境界。
可不是么?
这老之将至,一定要泰然处之。人的生老病死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在长生不老药问世前,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这终极结局。当衰老令我们容颜渐逝、行动无力、皮松牙落、思维渐缓之时,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既来之则安之。面对衰老,与其绞尽脑汁地对付鱼尾纹、眼袋,拼命地与不可逆的老去做斗争,不如坦然接受逐渐老去的现实,心平气和、不急不慢地优雅地等待着老去的这一天。
这老之将至,还要与之为幸。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步入中年后,几十年仿佛一转眼就过去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成人,蓦然回首,才发觉原来自己的前半生已被不声不响地走完了。再回头看看自己曾经走过路和看过的风景、经历过的艰辛和收获过的幸福、挣扎过的选择和获得的结局,在爱与被爱间,在得到与失去间,在幸福与痛苦间,无数的事件犹如过眼烟云,在世事无常间,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最后能抓住的只剩下一些人生经验了。老了就代表着有一定生活阅历了,那曾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读过的书,统统都成为一种财富,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会令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懂得低头、更懂得如何不触礁,而且作为过来人,我们也有很多经验可以传授给下一代或者身边的年轻人。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老之将至,更加要积极面对。当所有的往事都化作一阵风吹过后,余生里我们更要活出人生本色。就像孔子本人,要做一个发愤用功得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的人。这是一种何等积极的人生观,在这种处世哲学指引下,人的一生是充实的、有意义的。老之将至不用怕,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用尽全力去爱这个世界,为社个社会去贡献自己所能,老又能拿我们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