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增城非遗——东欣周记凉粉草公益之旅”走进白水仙瀑景区自然科学与文化教育基地
2021年6月28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函【2021】14号文公布“广州白水仙瀑自然科学与文化教育基地”入选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第六批28家自然学校试点单位,以及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100所自然学校。
白水仙瀑景区坚持以建设自然教育基地的“三个一”原则为导向,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开展了系列精彩多元的教育课程,通过深入挖掘景区在地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当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推动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为推进白水仙瀑景区“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12月25日,白水仙瀑景区特邀增城周记凉粉草专业合作社社长周灶煌,于“广州白水仙瀑自然科学与文化教育基地”现场开展“增城非遗--东欣周记凉粉草”公益之旅活动,让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派潭凉粉草走进景区,助力传统技艺产业发展。
派潭凉粉草是与荔枝、丝苗米、乌榄并称的“增城四宝”之一,在2010年,便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可谓声名远扬,但从2015年开始,派潭凉粉草一度进入无人传承的状态。2019年,广州市增城周记凉粉草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有效盘活了这一产业,于2021年被评为增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活动现场,派潭凉粉草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灶煌开展了非遗技艺教学,对凉粉草的选材、配比、熬制等各种工序逐一介绍,并特别设置了免费试吃摊位,让游客们在品味这一传统美食的同时,也对“派潭凉粉草”这项增城非遗技艺加深认识和了解。
借助“增城非遗——派潭凉粉草”推广活动这一契机,景区持续输出增城非遗文化,以地域文化元素装点文旅场景,在不断探索打造具有“广州白水仙瀑自然科学与文化教育基地”专属符号的创新发展模式过程中,有效引导群众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持续发挥教育基地的生态环境教育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派潭凉粉草是制作凉粉糕、凉茶的上等原料,其中北部山区派潭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得益于上乘品质,派潭凉粉草盛名远扬,在2010年,就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但从2015年开始,由于凉粉草的收购价钱无法与种植价钱对抵,种植的农民数量逐渐减少,产量也随之大幅降低,派潭凉粉草一度进入无人传承的状态。为打破这样的现状,在2019年,广州市增城周记凉粉草专业合作社开始尝试农旅结合的新模式,助推农户走上致富路,为派潭凉粉产业的发展探索出自己的道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周记凉粉草创新凉粉草的种植管理和销售,有效带动了本地、周边甚至省外地区的农户增收致富,在2012年被评为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在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21年更被评为增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