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一刀一凿凝刻匠心之韵!增城区“学海艺谈”讲述雕塑之美

    2023-12-18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卢沟桥石狮子千姿百态、秦始皇兵马俑威武雄壮、昭陵六骏传世形象、雕塑大卫体健之美……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无不以静态的形式,诠释着时间印记,记录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12月16日,增城区“学海艺谈”第十二期“雕塑之韵,匠心品质”文化讲座在增城区图书馆举行。广州华立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青年雕塑家朱灿华为市民听众讲解了雕塑艺术,以及他对雕塑艺术的独到见解。

      图片


      “雕塑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灿华表示,在雕塑的世界里,每一刀、每一凿都凝聚着雕塑家的心血和智慧,诉说着雕塑家的情感与思想。



      走进雕塑世界:“可触摸”的艺术独具魅力


      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雕塑为何别具一格?

      梁思成先生曾说:“艺术之史,雕塑为先。”在朱灿华看来,雕塑的最大特点是——它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


      图片


      “雕塑具有‘形体’。”朱灿华说,雕塑是物质性的、实体性的,是可以触摸的。同时,雕塑又是有“空间”的。这意味着雕塑是三维的、立体的,是有深度的,是可以环绕它进行多角度欣赏体验的。

      历经数千年发展沉淀,雕塑艺术百花齐放,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朱灿华介绍,雕塑按形式可以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其中,圆雕是三维实体,浮雕以平面雕刻为主,透雕则多见为镂空的木雕。不同的雕刻用在不同场合,可作纪念、可为装饰,还可用来陈列。

      在能工巧匠手下,多种材质均可用来雕刻。例如玻璃钢雕塑、不锈钢雕塑、铸铜雕塑、锻铜雕塑、石雕、水泥雕塑、砂岩雕塑、陶瓷雕塑、木雕、石膏雕塑、玉雕等。朱灿华认为,各种材质都有其自身价值与特点。

      图片


      “我们欣赏雕塑艺术,主要可以从四大方面开展。”朱灿华向听众介绍了如何体验感受雕塑的艺术魅力。

      首先,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也就是要去了解和欣赏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一张纸是平面的,但若把纸张折叠卷曲,就有了体积。”朱灿华强调了空间感之于雕塑艺术的重要性。

      朱灿华提到,欣赏雕塑的方式还包括:雕塑作品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雕塑作品表达的主题是否能让人产生共鸣,是否能准确表达意境;雕塑与环境是否相符等。



      留住人文记忆:木石之上雕琢呈现生命张力


      雕塑在历史长河中,演进发展为艺术品。“然而,在原始社会,雕塑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制作工具。”朱灿华说,“随着雕塑教学的深入,我越发叹服于人类祖先的博大智慧和中国雕塑的非凡成就。”

      讲座现场,朱灿华介绍了多款雕塑作品。

      图片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朱灿华介绍。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在其中出土的文物中,考古人员运用X光技术发现了焊接技术的证据。朱灿华表示:“3000多年前,先民们就能将不同的青铜构件焊接在一起,令人惊叹。”

      昭陵六骏充分发挥浮雕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它们的形象幅度虽不高,但整体上却有近乎圆雕的体积感。”朱灿华分析道,该作品曲直相辅、刚柔并济与微妙的转折起伏,体现出骏马丰厚劲健的体质和充沛的活力。

      听众不仅领略了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感受到匠人对于雕塑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在此次雕塑艺术文化讲座中,朱灿华还分享道:“只要留心观察,便能发现不少优秀雕塑作品就在我们身边。”如广州南粤先贤公园与增城广场内的湛若水塑像、增城“清献园”内的崔与之铜像等。

      图片


      前来听讲的增城市民王先生表示:“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心血的结晶,都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匠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将一块块普通的石头、木头雕刻成了一件件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

      “雕塑作品既抽象又具体,既写实又写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朱灿华寄望道,“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热爱和关注雕塑艺术,让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