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非遗 | 走进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2021-12-18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本学期,广州市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了“走进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非遗主题展。12月15日上午,非遗主题展开幕式举行。增城区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副部长陈思思、增城区非遗榄雕传承人吴俊凯先生,增城电大党委副书记曾文斌、副校长钟定邦、学校中层干部和非遗社团指导老师、学生代表共七十多人参加。

      “走进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非遗主题展展览时间为2021年12月13日-12月17日,荟萃了榄雕、陶艺、剪纸、书法、绘画、脸谱、木串、扇子、纸伞、竹编等十大项目师生优秀作品。



    图片


      曾副书记说:“非遗传承是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相信借助本次非遗展能让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领略非遗神韵,感悟非遗工艺之美。”



    图片

    △收藏级榄雕作品《红荔》捐赠仪式


      广东省级非遗榄雕传承人吴明南向广州市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捐赠收藏级榄雕作品《红荔》,广东省级非遗榄雕传承人吴明南、增城区级非遗榄雕传承人吴俊凯为广州市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榄雕社团授课老师,捐赠榄雕作品,为该校的榄雕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社团指导教师代表李碧娟老师说:作为指导老师,同时更是学习者、传承者,肩负重担。我们要带着文化、带着传承走进教室,还要走近学生,将这非遗项目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多学技艺、受益终身。


    图片


      古筝社团致力于古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学教专业的学生采用颇具特色的奥尔夫乐器音条琴、中国鼓、空灵鼓,舞蹈与诗经《采薇》相结合,尝试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图片


      开幕式结束,领导、嘉宾们饶有兴致地走进展览区,欣赏师生们优秀作品。

      榄雕展区共展出50个师生作品,分别有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人物为主题的浮雕、圆雕、镂空雕类型。学生把雕刻与学校元素融合,精心雕刻有“电大”“东方”学校名称的榄雕钥匙扣。

      陶艺展区共展出百余件学生亲手制作的作品。展览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形式多样化:有人物、动物、器皿等,创作手法分别有泥条、泥板、拉坯、泥塑等多种成型方法。同学们将创作与生活结合,说明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生活,同时也体现出浓郁的人文特征和文化特色。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学生手里妙“剪”生花,采用镂空法把庆祝建党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主题融入其中,将非遗剪纸的传统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传承国粹,立德养正,怡情修能。怡心书法社同学们用简单的纸、笔和墨汁渲出一幅幅古色古香的书卷,从中体会到传统书法的古典韵味。

      竹编画、脸谱、木串分别取材于乡土材料竹编、马勺、木头,油雨伞、圆扇传统工艺与绘画碰撞,各具特色——将传统的乡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让人眼前一亮,是本次展览一道艺术风景线!

      绘画展区形式丰富,运用了纯手绘与综合材料制作两种创作方法,展示了有装饰画、转印、综合材料、刮画、沥粉画、纸浆画、粘土画、中国结、衍纸画、拼贴画等数十类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在保护非遗的路上,你我同行。让我们肩负使命,传承好这些优秀的传统技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