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增城“挂绿人文讲堂”探寻茶之道
浮世日常,慢品茶香。近日,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的“挂绿人文讲堂”第八期“茶道:源于茶,不止于茶”文化讲座,在增城区图书馆举行。增城挂绿,荔枝珍稀名贵品种。增城区图书馆设置挂绿人文馆(文献资料专藏室),该馆收藏《广州大典》《四库全书》等文献。“挂绿人文讲堂”活动因此命名,该活动旨在搭建文化平台,邀请文化学者,赓续人文血脉,厚植城市底蕴。
本次活动特邀茶学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讲师、国家高级评茶师、南方航空公司评茶库专家王汭男主讲,带领市民观众品茗论艺,探寻茶道源流,品味中国传统茶文化之美。
诗文茶香,饱含大千世界
一茶一语,至简至纯,自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王汭男沿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在古人与茶的故事中“品”茶、“鉴”茶、“玩”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富有内涵的茶文化讲座。
从中国茶文化的酝酿与萌芽,到其发展与兴盛,茶文化前世今生的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清爽绿茶、香浓红茶、馥郁黑茶……小小的一片茶叶曾化身诗人笔下的美好,也曾登上货船与丝绸、瓷器一道前往异域,满足人们对东方古国的想象。
茶道,被视为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文化礼仪。陆羽因精通茶道被誉为“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将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简单介绍后,王汭男分享了精细而广博的制茶工艺,包括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择水也十分讲究,古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收集天然上等好水,如雪水、露水、泉水。其中雪水洁净轻灵,泡出的茶汤色鲜亮,色味俱佳。
随后,现场观众跟随王汭男的脚步,与张岱湖上饮茶,随芸娘窨制莲花茶,向妙玉学习烹茶,独属中国人的浪漫气息在茶香中荡漾开来。“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古人制茶的画面栩栩如生,现场爱好茶道的何女士表示,“回家后我要像《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一样,制作一款古色古香的荷花茶。”
活动现场不仅有茶文化的源流追溯,文人雅士与茶的故事分享,还有多姿多彩的“茶影片段放映”以及“茶百戏”展示。“‘茶百戏’也叫分茶或水丹青,可以用茶匙、茶筅、汤瓶在茶汤上作画,由于不易控制、变幻莫测,故称茶百戏。”
王汭男指导学生在茶碗中以清水为墨,以茶勺为笔,以茶膏为纸作画。作画完毕,现场观众被邀请近距离观察碗中所画,柘黄的茶面呈现出清晰的图案——“是荔枝!”现场观众脱口而出。“那能不能看出是哪一个品种的荔枝呢?”王汭男风趣幽默的话语使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一杯清茶一巧手,一颗静心一幅画。“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诗词在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不少观众纷纷感叹:“中国茶文化原来如此有趣!”
畅意品茗,尽显生活美学
茶的世界,有人生的百般况味,有生命的诗意留白。手执茶盏,感受的是情调,领悟的是茶汤里的大千学问。
沏茶、赏茶、闻茶、品茶,中国汉字“茶”正是人处草木之间,观看云卷云舒的模样。“茶品即人品,做茶亦是做人。”王汭男不仅精于茶道,还对茶道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工作之余,她常常到增城挂绿湖岸品茗,在兰溪汲水烹茶,雁塔寺、秋风坳、梅花溪等地都留下了她踏青品茗的足迹,颇有一番“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趣味。
“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饱含东方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茶生活方式,触摸他们的精神世界,为自己的生活增色提味。”最后,王汭男分享了精心整理的茶文化书单,其中不乏《茶经》《煎茶水记》《大观茶论》等专业茶学图书,还有《小窗幽记》《浮生六记》等典雅小品文集、散文等。
“岁月酿成了茶的馨香,希望大家在忙碌的时光里慢下脚步,感受人与自然的融合。一本好书,一杯清茶,挥袖拂尘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王汭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