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沙龙
日前,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增城非遗沙龙活动在区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央、省市区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全区镇街文化站工作人员、我区非遗传承人和部分高校师生参加活动。
“我觉得非遗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保护传承是相当必要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它的保护理念、价值,以及非遗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这次增城区举办非遗进果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商圈,这种‘非遗+’的模式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综合室主管邹丽姣表示。
活动现场我区还发布了12项非遗政策。据介绍,我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戏曲表演、民俗习惯等。近年来我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建立完善非遗保护名录、开展非遗项目创建、组织数字化记录及保护成果编印等方式,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区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四级名录体系,共有非遗项目56项,通过发挥优秀项目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了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展现城市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