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皮雕匠人黄剑杰: 皮上“雕花” 彰显非遗魅力
传统皮雕制作技艺传人黄剑杰,以坚持和热爱的力量,结合传统技艺和年轻人勇于创新的精神,让这项增城非遗手艺焕发新的魅力。
来到黄剑杰的工作室时,他正在专注于刀线功夫,随着刻刀缓缓划下,花纹慢慢呈现在牛皮上。定稿、刀线、打边、气鼓、上色,是黄剑杰完成一件皮雕作品的完整工序。他告诉记者,刀线是皮雕最重要的环节,虽然看着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大有讲究。“刀线相当于画画的一个外轮廓,如果外轮廓画不好,画画还能用橡皮擦掉,但是皮雕就只能重新再做。”
黄剑杰介绍道,皮雕是在皮革上进行艺术创作的一项非遗工艺,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但相比于我国其他的手工技艺,皮雕相对“冷门”,了解、欣赏和传承这项技艺的人不多。黄剑杰却从小就爱上了皮雕艺术,原因是受到奶奶的影响。“我的奶奶当年生活困难,学习了皮雕这门手艺谋生。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在耳濡目染之下,我对皮雕充满了兴趣。”
2012年,黄剑杰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皮雕技艺,但学习的道路却困难重重。那时,国内皮雕技艺学习资源十分匮乏,书店及网络几乎找不到学习资料,黄剑杰只能托人到国外购买书籍,靠手机翻译软件对书籍文字逐行翻译。手工技艺需要不断苦练,在练习刀线技艺时,黄剑杰时常练到手指僵硬、刺痛,这一切,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刚开始练刀线的时候,因为手不稳,怕雕刻的时候会影响楼下居民休息,于是在厨房用石板头苦练。”
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有所突破,2019年,黄剑杰辞去了工作,到河北向当地一个有名的皮雕匠求教,学有所成后,他回到增城开始创立工作室,并不断潜心钻研,在皮雕技艺上加入自己创新的思维,让作品更加多样化。同时,他开始面向市场出售自己的皮雕制品和提供私人定制业务,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去年七月,增城传统皮雕被列入我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传承该项非遗文化,黄剑杰还开设了培训班,不少学生慕名而来。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学习、传承皮雕技艺,让非遗文化绽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