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荔枝树下赏珍玩!来增城这些地方,领略全国各地非遗魅力

    2023-06-18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六月荔红,满盘璀璨。清一色生态果园中,游客撑起来自江西吉安的油纸伞,试穿产自贵州毕节的苗族服饰;

      山水之间,人间烟火。白水寨、正果老街等景区,广西陶哨、福建竹埙、广东粤剧在一方舞台演绎人间百态;

      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增城万达广场非遗市集上,手工刺绣、木雕、银饰等形形色色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市井街坊,群居和一。增城万科城内,家长带着孩子在家门口即可学习传统的剪纸、捏陶等手工艺技能。

      到增城,看全国的非遗。6月17日至18日,增城区举办全国百项非遗进增城活动,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增城荔枝果园、商圈、社区、景区,开展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与市民游客“零距离”接触。


    跨界破圈,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荔枝树下,毕节市织金县苗绣传承人杨晓珍在心无旁骛地一针一线刺绣。经过经纬交织、几番调整,一个形似蝴蝶的图案初具雏形。“对于苗族同胞而言,苗绣相当于传递信息的文字。”杨晓珍说,“我现在秀的图案意味着吉祥富贵。”

      这是杨晓珍初次来到广州传播非遗文化,也是她第一次目睹满枝荔枝红。

      “我尝了很多刚摘下来的荔枝,比起以往在老家吃过的荔枝,没有了那种吃完之后的涩味,口感、味道更加爽甜,非常好吃。”杨晓珍表示,“在增城这样的环境下刺绣很高兴也很新奇。未来,我们希望苗绣能走进广州更多家庭。”

      让非遗珍品与岭南佳果“跨界”结合,是此次全国百项非遗进增城活动的创举之一。

      广州市清一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振峰认为,非遗与荔枝之间存在三种关联。

      “在文化方面,非遗都是底蕴悠久的文化活动,增城荔枝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在精神方面,非遗属于艺术,凝结着匠人精神,好荔枝也需要匠心去种植。在乡村振兴方面,文旅与乡村的深度拥抱,既有助于推广非遗产品,又能助力农业增收。”吴振峰说。

      连日来,位于增城的金丰荔枝园、联丰果园、邹庄果场、步云果场、光帆家庭农场等都精致装扮了一番,专门设置了非遗展示体验区。青山绿水间,传统文化在展示中绘出了一幅又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

      兰一坊荔枝基地里,红釉彩瓷“满堂红”为乡村丰收图景注入古韵绵绵的意味;德宏果园荔枝树下,民间艺术家用竹乐器吹出旋律;东林果业园中,灰塑、棉塑、面塑、泥塑同台竞“秀”;仙基农业集聚了榄雕、根雕、木雕、皮雕、叶雕、贝雕、石雕、葫芦雕……各地的非遗文化浓缩呈现在游客眼前。

      满园荔枝挂枝头,青红相映香袭人。增城将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搬”进荔枝果园的创新宣传方式,让人眼前一亮。“非遗文化与荔枝果园的融合,不仅提高了荔枝果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城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深度融圈,古老文化焕发新生机


      6月17日,非遗进荔枝果园的活动刚刚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又组团走进增城万达、新塘万达、永旺梦乐城等商圈和增城万科城、中海荔府社区,为市民打造了沉浸式非遗体验。

      增城万达广场里,手工刺绣、木雕、银饰等形形色色的非遗产品让人目不暇接。2023年中国好哨音系列活动之“唇齿间的艺术·口哨分享沙龙”也在此举行,口哨艺术家表演口哨串烧《童年》《亲爱的旅人》《秋蝉》,介绍韵传千年的口哨历史和演奏技巧,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关注。

      而在增城万科城,非遗和生活贴得更近了,居民下楼就能体验非遗技艺。张女士是湖北人,来增城八年了,没想到在家门口看到了家乡文化。“这个是我们老河口的木版年画,老家都说‘有鱼有肉不是年,贴上年画才是年’,看到传承人指上生花的精湛技艺,感觉浓浓年味儿扑面而来!”张女士表示,选择在增城拼搏,是因为看中增城广阔的发展空间。她很喜欢增城宜居的生活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周末时常带孩子去荔湖环湖跑、去图书馆参加“好书相约”等活动。

      当非遗深度融入增城街区、百姓生活,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实现了相得益彰。增城致力于探索以非遗聚商圈人气,以商圈促文化推广的文商旅融合新模式,提升非遗活力与持续发展力。同时,增城以新的视野探索非遗魅力,通过市民喜闻乐见、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非遗展示展演,使市民欣赏、喜爱、体验和参与非遗传承,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增城区打造“好书相约”“诗想者”“因为你”“学海艺谈”“挂绿人文讲堂”“你好公共阅读空间”等文艺品牌,将各式民俗讲座、文化活动送进乡村、社区、景区、学校、商圈、企业。同时,增城区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区打造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艺术生活氛围。


    出彩出圈,文旅融合发展“加速跑”


      6月18日,全国百项非遗进增城活动来到最后一站——各地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来到了增城白水寨、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正果老街等景区,与风格各异的景区碰撞出了文化传承的绚丽火花。

      雕叶为画的刘记叶雕、点麦成金的麦秆剪贴画、“粉墨青红,涂心于面”的脸谱,苗绣、柳编、烙画,非遗传承人用一双巧手呈现精彩万千。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满足了游客体验性、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依托高昂的人气、巨大的曝光量,此次非遗进景区将周边的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山水风貌串联起来,将地方农特产品销售和文化、旅游资源推广展示等列入活动环节,发挥出文旅融合的带动效应,为当地村民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文旅+”“+文旅”等新业态、新模式。

      “1978电影小镇今天进驻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景区带来热闹氛围的同时,也为游客们送上了一份民俗文化大餐,让游客感受了非遗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反响很热烈。”景区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加大力度引进非遗,用园区涵养非遗,以非遗浸润园区。

      增城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已进入全省前十。漫步增城,可谓处处有景、一步一景:

      山水风光美不胜收的白水寨、白江湖森林公园、二龙山花园、森林海旅游度假区;文化气息深厚淳朴的瓜岭古韵水乡、大埔围美丽乡村、正果老街、1978电影小镇;休闲娱乐老少咸宜的七彩澳游世界、钧明欢乐世界……非遗+景区,造就了“景”上添花、千种变化、万般魅力。

      今年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集中开展了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增城区以此为契机,将‘遗产日’拉长,举办了增城区非遗月系列活动。我们希望在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的同时,在多层次和多领域上推动农文商旅融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增城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谈到。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