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300余件珍品齐聚!“彩韵生辉”全国非遗作品增城展启动

    2023-06-12 来源: 区文化馆
    【字号: 分享

      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这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魅力。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分会场暨增城区非遗月在增城区城市馆启动。

      当日,“彩韵生辉”全国非遗作品增城展在增城区城市馆举办,展览展示了多个省(自治区)约300多件非遗作品,将文化之美、非遗之韵和工匠精神汇集一堂,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盛宴。

      非遗传承保护意义重大,非遗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增城区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生生不息,活化非遗带来绝美视听文化盛宴


      千年古县,人文增城。八仙之一何仙姑,荔枝极品增城挂绿均来自增城,且声名远扬。二者相结合,形成“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入选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丽惠泽着世人,编写传世的乐韵……”启动仪式上,一曲广受好评的流行音乐《如何为何》,讲述了增城何仙姑的故事。

    流行音乐是非遗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为何》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便是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何仙姑救人济世的博大胸怀和美丽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与善的向往。

      近年来,增城区不断推动非遗的视听化、影像化转化,2022年以广州榄雕、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畲族拜祖公图、舞火狗和广东汉乐等为主要内容,摄制了8集非遗数字纪录片。本次展览设置了播放区域,循环播放增城非遗数字纪录片,以非遗数字展示、可视化呈现,丰富观众参展的体验感。

      在非遗展厅现场,表演者还现场演唱了粤剧、表演二人台、弹奏古琴等,一个个动起来的“非遗”,让展览充满了乐趣与活力,通过非遗项目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让非遗更加紧密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除了非遗主题文化表演外,现场还有榄雕文创雕塑、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舞貔貅、畲族拜祖公图、舞渔灯等非遗项目的文创作品。观众在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增城文化的蓬勃生命力。本次展览的文创作品,主要以增城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依托,有平面设计类、新媒体设计类、产品设计类等种类,吸引了传承人、学生、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参与,有新创作,也有历年优秀作品。

      近年来,增城区不断推动非遗与文创融合多次,举办非遗文创作品征集活动,以文创的形式,促进非遗的活化利用,推动非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美美与共,硕果齐聚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非遗,千百年来根植在中华大地上。它流布存续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或彰显典雅精致的艺术张力,或代表民间文化的生机活力,为国家、民族、城市留存了最深沉的文化记忆。

      本次“彩韵生辉”全国非遗作品增城展展示了广东、广西、云南、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新疆等多地的300多件作品。同一类型作品集中展示,既能展现非遗项目的发展硕果累累,又能体现南北文化的差异之美——

      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广东地区传统雕刻艺术之一,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麦秸画又称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灰雕,又称“灰塑”或“灰批”,是岭南地区一种较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在广州市增城区、花都区,乃至广州市区均有所分布。

      同为雕刻,南方和北方的使用工具、材料、技法会有所差异;同为刺绣,图案描绘的风土人情存在地域差异;同为传统音乐,北方的粗犷豁达与南方的婉转细腻带来不同的听觉享受……这些同与不同、碰撞与融合,统一于展览之中,观众仿佛置身祖国的东西南北,领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自己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满绣、皮雕、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之前只听说过,就是没见过。这次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这么多件作品,感到很惊喜,真是大饱眼福。”市民黄女士说。

      现场展出300余件非遗精品佳作,大部分为千里迢迢运送而来,与广彩、粤剧等具有广东地域代表性非遗项目一道,形成了本次展示展演的全国非遗作品。种类多样、形式丰富的展览,搭建起非遗交流互鉴新平台,可谓是增城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


    代代相传,多样展品折射千年古邑历史底蕴


      本次展览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多个非遗类别,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四级非遗名录体系。300多件展品展示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非遗项目,多角度呈现丰富的非遗保护发展成果。

      作为被联合国认定的千年古县,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已有1800年的历史。从夏街南粤古驿道到华丽蝶变的正果老街,从1978电影小镇到森林海旅游度假区、从七彩澳游世界到美丽乡村大埔围……A级景区和新晋“网红”打卡点交相辉映。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为非遗传播、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榄雕、醒狮、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等非遗项目在这片土地代代相传,滋养着人们的生活。在深厚历史底蕴的滋养下,增城也在不断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021年,增城建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的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2年,该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了非遗保护工作机制,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发展。通过不断深入挖掘,增城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量排名全市前列。

      非遗月所在的6月,正是增城荔枝成熟的季节。

      近来,增城区以“荔”为媒,打造“挂绿之夏”2023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季,陆续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铁人三项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广州荔湖音乐节、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精品展、“放怀岭南 情系增城”名家经典作品朗诵会、龙三格斗环球拳王广州邀请赛等活动。

      增城将非遗月与“挂绿之夏”2023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季融合开展,在荔枝与非遗、文化与城市的交汇中,实现美与力量、历史与现代的接续传递,以非遗赋能文旅融合,力促增城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