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职责,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市场监管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确保农贸市场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始终奋斗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强监管
保障“菜篮子”安全和物价稳定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障市场安全、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和物价稳定是市场监管部门重中之重的任务。区市场监管局对农贸市场开展驻场监管,对药店、餐饮店等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拉网式排查。
一方面,该局严格实行全区36个在册农贸市场蹲点驻守制度,通过设置测温点、科学管控人流等方式,共同把牢市场“大门”。同时加强联动,会同公安、网信、林业和园林等部门在全区开展联合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暨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全区农贸市场、超市和冷库的巡查监管,确保粮油奶蛋等民生商品来源合法。防疫期间,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市场、超市开展快检2639批次,督促指导经营场所开展快检29375批次,销毁不合格产品285.8公斤,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确保群众“菜篮子”安全。
另一方面,加强对口罩、体温计、消杀用品等防护用品和肉菜粮油蛋奶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监测,督促商家落实明码标价,严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出动11616人次,派发《价格提醒告诫书》2455份,共立案查处44宗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市场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快响应
受理涉疫消费投诉举报675宗
疫情期间,涉疫情违法行为增多,投诉举报频率明显上升。区市场监管局实行12315中心24小时“不打烊”值班制度,全面压实接诉、转办、核实、督导各环节的责任,提高群众投诉举报的处置实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月14日,该局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得知增城“XX益街坊”微信小程序发起活动,承诺以1.5元/个低价销售一次性医用口罩。但群众下单购买后未收到口罩,反而在14日左右收到再补邮费差价6元的信息,群众对该营销产生不满。执法人员立即进行核查,在17日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该小程序主体公司并未取得《第二类医疗经营备案凭证》,而且现场待销售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包装上没有标注厂名厂址,口罩的进货票据等证明亦无法提供,区市场监管局扣押了上述口罩,对该公司立案调查。经鉴定,上述口罩为假冒伪劣产品,目前案件正进一步办理中。
截至3月17日,区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共受理各类涉疫消费投诉举报675宗,已办结576宗,办结率85.3%。
显担当
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春节假期结束后,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主动担当作为,及时制定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指导,同时,通过建立高效便捷的服务通道,协助企业购买防疫物资,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力促我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同步联办申请营业执照、申领发票等事项,实现最快0.5天办结,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企业相关行政许可和登记注册业务共32宗。
疫情期间防疫物资供需紧张,为支持企业转型生产,缓解防疫物资紧缺局面,区市场监管局落实专人驻厂工作,派出业务骨干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服务,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广州太行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口罩生产企业和1家红外线体温计生产企业快速取得《广州市防控急需用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实现我区医用口罩生产企业零的突破,目前全区口罩日生产量达200万个。
此外,区市场监管局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后的各种安全保障问题。2月8日,该局接到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反映园区内电梯运行存在故障的情况后,立即协调维保公司进行维修,并建立沟通平台,积极妥善处置反馈问题,全面保障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