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场监管局强化销售环节湿米粉监管 严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近期,高温湿热天气,是湿米粉类食品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风险高发期,区市场监管局仔细谋划,开展湿粉专项检查行动,有效化解风险隐患,广泛宣传引领,切实消除湿米粉类食品的安全隐患,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开展自查规范秩序
区市场监管局对照湿粉经营要求,通知湿粉经营业户迅速开展自查,要求业户从正规生产厂家采购,并留存供货商资质、进货票据,规范经营过程管理,合计完成业户自查79家次,确保湿粉来源合法、经营规范、消费放心。
全面摸排化解隐患
为确保湿粉监管工作取得实效,区市场监管局以农贸市场、超市、生鲜店等为重点区域,对前期摸排的湿粉销售业户底册开展全面摸排,重点对湿粉的标签标识、来源追溯、有效期管理、贮存条件等重点进行检查,全方位保障湿粉食品安全。7月以来,出动监管人员132人次,检查农贸市场33家、湿粉经营业户114家次,有效化解风险,保障湿粉安全。
“线上+线下”宣传引领
区市场监管局积极联合属地镇街、市场经营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媒体、宣传栏、业户交流群、上门送教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湿米粉类食品的安全知识,通过发布湿粉食品经营要点、湿粉食品消费提示等,直观清晰地让业户、群众了解椰毒假单胞菌酵米亚种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及规律,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消费者在购买湿米粉类食品时,注意查看标签标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关注产品保质期和贮存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引领社会共识共建。
食品安全消费小贴士:
如何防止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常见变质可能含有米酵菌酸产品:
河粉等湿米粉;
久泡的木耳;
发酵玉米面制品;
酸汤子、臭碴子;
糯米面汤圆;
以上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浸泡。
远离米酵菌酸,牢牢记住这:
不要制作、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制品;
不要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购买新鲜、生产日期近的食材;
购买食物时选购小包装产品,避免囤积食物;
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
发霉食物及时处理,绝对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特别注意:米酵菌酸是一种由椰毒假单细胞产生的毒素。椰毒假单胞菌通过正常的烹饪就足以杀灭。但被这种细菌污染过的食物,但长时间放置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就具有很好的耐热性,正常烹饪的加热无法让其失活,依然能够让人中毒。致死率也比较高,达到了40%以上,目前尚未有药物可以治疗米酵菌酸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