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医疗器械消费警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对健康产品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其中,家用医疗器械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青睐。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产品中,有的是经过国家注册的医疗器械,有的仅是具有按摩保健功能的普通器材,甚至还有拉大旗作虎皮的“李鬼”。如何购买家用医疗器械,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您支几招:
1、分清“身份”很重要。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主要目的是: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等,通俗的讲,这些器械就是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合法的医疗器械必须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注册或备案,在其产品外包装上应标明“注册证编号”、“注册号”或“备案号”,您可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众查询栏目输入注册证号查询产品信息内容。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经过了严格的检验检测和医学临床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而其它类型的器械产品是不具备医疗器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的,建议您谨慎购买和使用。
2、理性消费是关键。家用医疗器械,一般通过震动、热、电、磁等物理方式作用于人体,对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或缓解功能。您在选择相关医疗器械产品时,要充分考虑您身体状况、专业医生建议、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千万不能轻信经营者宣传或所谓专家的忽悠。医疗器械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如果有人告诉您他的产品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那他一定是骗子,您不要犹豫,立即拨打“12345”举报!在使用医疗器械时,要谨遵医嘱,并仔细阅读说明书和标签,特别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内容,千万不能盲目使用,以免给您的身体带来伤害!如现在风靡全城的某高电位治疗机,其注册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症、便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治疗。”您要根据自身状况理性选购。
3、维权意识要提高。现在许多家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采用“免费体验,自愿购买”推销医疗器械的营销方式,少数不法分子为追求效益,通过“健康讲座”、“现身说法”等方式,夸大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忽略产品使用禁忌,将产品宣传成可以医治百病的万能医疗器械,诱导消费者购买。一些不良商贩还利用消费者对“获奖”、“专利”知识不了解、迷信权威的心理,虚构一些荣誉自抬身价,或者将一些外观设计专利宣传成医疗器械的专利,对消费者形成误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他们将临时免费体验点一般都在市场出入口、居民小区等区域,活动时间短、流动性大,售后服务无保证;同时,现场推销人员往往没有医学专业背景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不能正确指导患者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广州市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以讲座、现场体验等形式向消费者推销医疗器械或者预期目的等方面与医疗器械相同、相近的产品的,活动举办者应当提前7日向活动所在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活动时间、地点等情况。违者,将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对于“体验式销售”医疗器械,您一定要注意查看销售商是否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销售商是否出具生产厂家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材料,证明产品具有合法资质。如有上述资质要结合本提示慎重购买,如无相关资质请不要购买,一定要妥善保存购买发票等相关凭证,以便作为依法维权的依据。
如果您发现企业没有取得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却销售医疗器械,或者产品没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以及有夸大、虚假宣传诱骗或误导消费的行为,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