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掌握我区企业整体用工形势,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工作,我局开展了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选取了140家企业作为用工定点监测样本、40家企业作为失业监测样本。基本结论是:一是样本企业2023年生产经营状况总体平稳,第四季度有部分波动;二是样本企业员工流失量呈总体上升趋势,企业扩岗增产意愿不强;三是文体娱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反映群众消费意愿减弱;四是普工工资水平呈下降趋势,流动性大;五是高校毕业生吸纳能力不强,反映我区高科技岗位不足。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分析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2023年,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按企业产业分布,第二产业83家、第三产业57家。按企业行业分布,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共72家,占比超过51%;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共13家,占比超8%;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位居第四、五;此外,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占比最低。样本企业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
样本企业行业类别 | 数量(家) | 占比(%) |
制造业 | 72 | 51.4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3 | 9.29 |
批发和零售业 | 12 | 8.57 |
建筑业 | 10 | 7.1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 | 5 |
房地产业 | 6 | 4.29 |
住宿和餐饮业 | 5 | 3.5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 | 2.1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 | 2.14 |
教育 | 2 | 1.43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 | 1.4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 | 1.4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 | 0.7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 | 0.7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 | 0.71 |
合计 | 140 | 100 |
(二)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2023年监测样本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平稳。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季度约92%、第二季度约77%(部分企业未反馈)、第三季度约92%(部分企业未反馈)、第四季度约74%(部分企业未反馈)以上样本企业(经营良好或正常)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具体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
生产经营状况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困难 | 8.6 | 4.29 | 8.57 | 22.85 |
良好 | 12.9 | 5.0 | 10.0 | 10.0 |
正常 | 78.5 | 72.1 | 60.71 | 64.29 |
未反馈 | 无 | 18.61 | 20.72 | 2.86 |
◆从员工流动情况来看,2023年我区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3.46%,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平均流失率最高,超过10%。根据企业流失人数、在岗总人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2023年全年四季度,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按季度分别为0.66%、2.56%、5.20%和5.42%,全年平均为3.46%。
样本企业中,各行业不同季度间人员流失情况变动较大:2023年第一季度,各行业人员流失率变化相对较小;2023年第二季度,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人员流失率最高,为11.34%,其次为住宿和餐饮业,人员流失率为8.78%;第三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流失率最高,为21.04%;第四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流失率最高,为25.81%。由于部分行业的企业样本数量较少,数据波动相对较大,后续将继续优化样本企业。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季度平均流失率(%) |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全年平均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63 | 4.65 | 10.26 | 25.81 | 10.5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43 | 11.34 | 7.61 | 10 | 7.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15 | 4.44 | 21.04 | 1.89 | 7.13 |
住宿和餐饮业 | 1.32 | 8.78 | 5.17 | 3.9 | 4.7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 | 0 | 4.78 | 12.06 | 4.21 |
房地产业 | 0.75 | 0.8 | 4.05 | 8.18 | 3.45 |
建筑业 | 0 | 1.05 | 10.23 | 1.23 | 3.13 |
制造业 | 0.86 | 2.48 | 4.19 | 4.82 | 3.0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74 | 1.72 | 3.24 | 5.43 | 3.03 |
批发和零售业 | 0.95 | 1.87 | 3.52 | 2.96 | 2.33 |
电力、热力、燃气 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 | 1.18 | 1.68 | 2.27 | 1.28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08 | 0.07 | 2.19 | 2.75 | 1.2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 | 0 | 0 | 0 | 0 |
教育 | 0 | 0 | 0 | 0 | 0 |
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 | 0 | 0 | 0 | 0 | 0 |
合计平均 | 0.66 | 2.56 | 5.2 | 5.42 | 3.46 |
◆从样本企业每季度新招和流失人员数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有比较接近,第二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80人、第三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348人、第四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444人。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2023年全年四个季度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占比较低。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普工的流动性最大:2023年,新招的普工占普工总人数的比例平均约6.64%,新招普工占招聘总人数平均约占73.12%,普工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平均约为72.61%。具体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
人员流动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本季度新招人数 | 913 | 100 | 661 | 100 | 1478 | 100 | 799 | 100 |
普工 | 810 | 88.72 | 434 | 65.66 | 929 | 62.86 | 601 | 75.22 |
技工 | 34 | 3.72 | 70 | 10.59 | 188 | 12.72 | 64 | 8.01 |
专业技术人员 | 24 | 2.63 | 52 | 7.86 | 218 | 14.75 | 61 | 7.63 |
管理人员 | 45 | 4.93 | 105 | 15.89 | 143 | 9.67 | 73 | 9.14 |
本季度流失人数 | 907 | 100 | 741 | 100 | 1826 | 100 | 1243 | 100 |
普工 | 751 | 82.80 | 394 | 53.17 | 1510 | 82.69 | 892 | 71.76 |
技工 | 45 | 4.96 | 106 | 14.3 | 122 | 6.68 | 199 | 16.01 |
专业技术人员 | 17 | 1.88 | 113 | 15.26 | 115 | 6.3 | 73 | 5.87 |
管理人员 | 94 | 10.36 | 128 | 17.27 | 79 | 4.33 | 79 | 6.36 |
2023年,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有所不同,全年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为最高,平均占比约为4.77%;其次是管理人员,占比为2.25%;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占比分别为1.43%、1.68%,具体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新招人员占该类别人数比例(%) |
工种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全年平均 |
全部人员 | 3.08 | 2.18 | 4.93 | 2.70 | 3.22 |
普工 | 5.34 | 2.88 | 6.54 | 4.32 | 4.77 |
技工 | 0.51 | 1.09 | 3.04 | 1.06 | 1.43 |
专业技术人员 | 0.64 | 1.10 | 3.90 | 1.09 | 1.68 |
管理人员 | 1.09 | 2.53 | 3.55 | 1.82 | 2.25 |
2023年四个季度数据显示,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差距不大,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新招人员和流失人员,超过50%都集中在普工,另外三类人员比例差距较小。通过电话调查及走访调研,许多企业反映我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精尖人才数量缺乏、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不足。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从人员规模分布来看,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100人的企业最多,平均占比约59.47%;在岗职工人数为101-300人的企业位居第二位,占比约23.93%;在岗职工人数为301-800人的企业位居第三位,占比约10.00%;在岗职工人数为801人以上的企业占比约6.60%,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
人员规模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全年平均 |
1-100人 | 59.29 | 60.00 | 59.29 | 59.29 | 59.47 |
101-300人 | 24.29 | 23.57 | 23.57 | 24.28 | 23.93 |
301-800人 | 10.00 | 9.29 | 10.71 | 10.00 | 10 |
801以上 | 6.42 | 7.14 | 6.43 | 6.43 | 6.60 |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异地务工人员多于本市户籍人员。2023年,本市人员平均占比为37.57%,外省人员平均占比为38.58%,本省外市人员占比为23.85%。2023年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比例超过60%,我区从业人员以异地务工人员为主,全年四个季度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数据相对较平稳,具体户籍结构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
户籍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全年平均 |
本 市 | 40.33 | 37.75 | 35.54 | 36.65 | 37.57 |
本省外市 | 25.70 | 21.33 | 24.00 | 24.38 | 23.85 |
外 省 | 33.97 | 40.92 | 40.46 | 38.97 | 38.58 |

◆从行业类别看,样本企业中房地产业、教育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和制造业等行业以外省人员占比最高,其中教育业的外省人员比例高达65.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本市人员占比最高,尤其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本市人员占比均超过84%;建筑业以本省外市人员为主,占比为36.87%。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
行业 | 本市 | 本省外市 | 外省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4.8 | 24.56 | 20.64 |
房地产业 | 30.8 | 24.88 | 44.32 |
建筑业 | 30.09 | 36.87 | 33.0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7.85 | 4.35 | 7.8 |
教育 | 14.06 | 20.42 | 65.5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3.47 | 19.66 | 46.87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2.71 | 19.91 | 37.39 |
批发和零售业 | 49.69 | 21.25 | 29.0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0.1 | 21.7 | 38.2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1.43 | 25.29 | 53.2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74.97 | 18.93 | 6.1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84.29 | 3.66 | 12.06 |
制造业 | 37.14 | 23.12 | 39.74 |
住宿和餐饮业 | 59.41 | 19.01 | 21.5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9.25 | 17.38 | 33.38 |
合计平均 | 47.34 | 20.06 | 32.60 |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按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来看,普工在所有工种占比中人数最多。2023年样本企业在岗职工总人数第一季度为29628人,第二季度为30351人、第三季度为30003人、第四季度为29559人。其中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四个季度普工人数的占比接近50%;技工的人数排在第二,平均占比大约为21%;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占比大约为16%;管理人员全年平均占比大约为13%。
◆从整体上看,2023年普工、技工和管理人员在岗职工数四个季度占比变化不大;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职工数第三、四季度占比较第一、二季度有明显上升,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
岗位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普工 | 15126 | 51.05 | 15066 | 49.64 | 14203 | 47.34 | 13912 | 47.06 |
技工 | 6634 | 22.39 | 6409 | 21.12 | 6185 | 20.61 | 6050 | 20.47 |
专业技术人员 | 3726 | 12.58 | 4731 | 15.59 | 5590 | 18.63 | 5578 | 18.87 |
管理人员 | 4142 | 13.98 | 4145 | 13.65 | 4025 | 13.42 | 4019 | 13.60 |
合计 | 29628 | 100 | 30351 | 100 | 30003 | 100 | 29559 | 100 |
◆按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来看,在样本企业中,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数量最多。2023年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均约等于67%,在岗职工人数远多于其他行业。
◆从整体数据上看,2023年,各行业在岗职工数量变化不大。具体情况如下: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及比例 |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人数 (人) | 百分比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70 | 0.57 | 169 | 0.56 | 179 | 0.6 | 176 | 0.6 |
房地产业 | 762 | 2.57 | 750 | 2.47 | 814 | 2.71 | 758 | 2.56 |
建筑业 | 2523 | 8.52 | 3054 | 10.06 | 2913 | 9.71 | 3009 | 10.1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 | 0.07 | 22 | 0.07 | 22 | 0.07 | 23 | 0.08 |
教育 | 49 | 0.17 | 47 | 0.15 | 47 | 0.16 | 47 | 0.1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 服务业 | 103 | 0.35 | 97 | 0.32 | 92 | 0.31 | 90 | 0.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86 | 0.63 | 174 | 0.57 | 185 | 0.62 | 184 | 0.62 |
批发和零售业 | 788 | 2.66 | 749 | 2.47 | 738 | 2.46 | 743 | 2.5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 423 | 1.43 | 298 | 0.98 | 335 | 1.12 | 315 | 1.07 |
卫生和社会 工作 | 1301 | 4.39 | 1398 | 4.61 | 1418 | 4.73 | 1420 | 4.8 |
文化、体育和 娱乐业 | 45 | 0.15 | 43 | 0.14 | 39 | 0.13 | 31 | 0.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1 | 0.24 | 66 | 0.22 | 68 | 0.23 | 70 | 0.24 |
制造业 | 21000 | 70.88 | 20121 | 66.29 | 20049 | 66.81 | 19569 | 66.21 |
住宿和餐饮业 | 536 | 1.81 | 524 | 1.73 | 580 | 1.93 | 590 | 2 |
租赁和商务 服务业 | 1649 | 5.56 | 2839 | 9.36 | 2524 | 8.41 | 2534 | 8.57 |
合计 | 29628 | 100 | 30351 | 100 | 30003 | 100 | 29559 | 100 |
◆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来看,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2023年,在调查涉及的15个行业中,除了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之外,其他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均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工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样本企业,普工占比超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样本企业,普工占比超72%;教育业和卫生和社会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高于其他岗位人员的行业,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80.1%和46.71%,具体结构情况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
行业 | 普工 | 技工 | 专业技术人员 | 管理人员和其他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5.97 | 11.56 | 25.99 | 6.48 |
房地产业 | 64.7 | 15.62 | 5.08 | 14.6 |
建筑业 | 35.47 | 22.2 | 33.75 | 8.5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6.56 | 0 | 13.44 | 0 |
教育 | 9.7 | 10.2 | 80.1 | 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3.41 | 18.04 | 15.54 | 33.0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3.43 | 11.3 | 19.76 | 15.51 |
批发和零售业 | 61.38 | 15.43 | 9.65 | 13.5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7.01 | 13.74 | 8.5 | 10.7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4.51 | 11.91 | 46.71 | 16.8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8.92 | 24.35 | 23.96 | 12.7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6.84 | 2.21 | 17.38 | 3.57 |
制造业 | 47.84 | 23.61 | 13.82 | 14.73 |
住宿和餐饮业 | 51.44 | 16.13 | 6.58 | 25.8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2.06 | 14.02 | 6.64 | 7.28 |
◆按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来看,各类岗位中,技工人员主要以外省人员居多,2023年平均占比为38.28%;普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均以本市人员为主,平均占比分别为:普工40.97%、专业技术人员34.57%、管理人员38.31%。具体如下:
2023年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
岗位 | 户籍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四季平均 |
普工 | 本市 | 41.03 | 41.66 | 40.19 | 41.01 | 40.97 |
本省外市 | 21.37 | 16.58 | 18.26 | 18.97 | 18.8 |
外省 | 37.6 | 41.76 | 41.55 | 40.02 | 40.23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技工 | 本市 | 32.42 | 32.69 | 32.11 | 32.51 | 32.43 |
本省外市 | 33.57 | 24.96 | 29.98 | 28.63 | 29.29 |
外省 | 34.01 | 42.35 | 37.91 | 38.86 | 38.28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专业技术人员 | 本市 | 48.01 | 33.35 | 28.34 | 28.56 | 34.57 |
本省外市 | 28.23 | 31.52 | 30.94 | 33.24 | 30.98 |
外省 | 23.76 | 35.13 | 40.72 | 38.20 | 34.45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管理 人员 | 本市 | 43.51 | 36.36 | 34.39 | 38.96 | 38.31 |
本省外市 | 26.61 | 21.30 | 25.44 | 21.45 | 23.7 |
外省 | 29.89 | 42.34 | 40.17 | 39.59 | 38.00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五)样本企业的工资水平
◆分岗位来看,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23年的监测数据来看,只有第一季度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其他三个季度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管理人员;全年四个季度技工的工资水平均居于第三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
2023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元) |
岗位 | 月工资中位数的平均值 | 月工资平均数的平均值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第四季 |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第四季 |
普工 | 4021.03 | 4285.15 | 4058.12 | 4046.77 | 4082.87 | 4225.81 | 4360.18 | 4322.11 |
技工 | 4884.18 | 5062.25 | 4893.98 | 4910.05 | 4954.92 | 5095.66 | 5809.82 | 5235.57 |
专业技术 人员 | 5485.60 | 7222.35 | 6539.68 | 6371.05 | 5580.41 | 7174.49 | 7087.90 | 8054.73 |
管理人员 | 6599.15 | 6828.88 | 5853.63 | 6172.43 | 6691.73 | 6402.22 | 6635.44 | 6723.91 |
◆按行业进行工资水平的分析,教育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水平低于4000元;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的工资水平最高,四季平均月工资约9738.04元。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行业特征、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行业的从业人员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通过会议、电话访谈、走访等方式进行抽样了解,与工资相关的数据填报,受到系统填报项目及填报人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填报人往往主观性取大概值,导致数据的客观性并不高,例如许多公司岗位众多,同样是普工岗位也存在不同的工资标准。因此,有关工资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的分析需求。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详见下表:
2023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元) |
行业 | 月平均工资的平均值 | 四季平均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857.65 | 5010.06 | 5003.36 | 4549.44 | 4855.13 |
房地产业 | 5528.99 | 5103.73 | 5102.9 | 5165.77 | 5225.35 |
建筑业 | 5571.22 | 6188.09 | 6247.66 | 5891.53 | 5974.6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500.00 | 5000.00 | 5000 | 4534.87 | 4758.72 |
教育 | 3170.00 | 3950.00 | 4000 | 4025 | 3786.2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081.67 | 3463.87 | 3845.82 | 3843.25 | 3558.65 |
科学研究和技术 服务业 | 4434.66 | 3996.82 | 4507.06 | 4817.33 | 4438.97 |
批发和零售业 | 4197.15 | 5067.51 | 4881.29 | 6065.01 | 5052.7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774.79 | 5125.51 | 4958.99 | 3364.14 | 4555.86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529.57 | 11159.83 | 11033.87 | 11228.9 | 9738.04 |
文化、体育和 娱乐业 | 3600.00 | 4000.00 | 6718.9 | 6383.37 | 5175.5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688.00 | 4268.00 | 4527.16 | 4206.39 | 4172.39 |
制造业 | 4716.38 | 5067.94 | 5374.95 | 5430.24 | 5147.38 |
住宿和餐饮业 | 4659.27 | 4228.37 | 4363.24 | 4158.68 | 4352.3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516.58 | 5322.64 | 5343.94 | 5451.13 | 5158.57 |
合计平均 | 4649.97 | 5130.16 | 5322.07 | 5420.85 | 5130.76 |
(六)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从2023年样本企业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四季度共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5人、251人、151人、190人,每季新招聘人数总数分别为68人、60人、91人和61人;每季度流失人数为:第一季度23人,第二季度18人,第三季度15人,第四季度22人。
◆从目前招聘人均工资水平来看,第二季度的工资水平高于第一季度,第一季度平均工资为4120.50元、第二季度为4859.18元、第三季度为4846.12元、第四季度为3801.02元。
2023年样本企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
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今年以来共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人) | 45 | 251 | 151 | 190 |
本季度新招聘人数(人) | 68 | 60 | 91 | 61 |
本季度流失人数(人) | 23 | 18 | 15 | 22 |
下季度预计招聘人数(人) | 81 | 238 | 43 | 49 |
目前招聘人均工资水平(元/月) | 4120.50 | 4859.18 | 4846.12 | 3801.02 |
◆从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来看, 一是制造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监测样本企业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吸纳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首位,建筑业第二,住宿和餐饮业第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第四,其他行业相对较少。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今年以来共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合计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 | 0 | 16 | 3 | 19 |
房地产业 | 1 | 0 | 2 | 0 | 3 |
建筑业 | 0 | 137 | 0 | 13 | 15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 | 0 | 0 | 0 | 0 |
教育 | 0 | 0 | 13 | 0 | 1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 | 0 | 15 | 0 | 1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0 | 2 | 1 | 3 | 6 |
批发和零售业 | 1 | 0 | 0 | 6 | 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 | 0 | 7 | 0 | 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 | 0 | 0 | 0 | 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 | 0 | 0 | 0 | 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 | 0 | 1 | 1 | 2 |
制造业 | 28 | 94 | 92 | 99 | 313 |
住宿和餐饮业 | 9 | 11 | 0 | 37 | 5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 | 7 | 4 | 28 | 45 |
合计 | 45 | 251 | 151 | 190 | 637 |
二是四个季度均是制造业新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较多。监测样本企业季度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制造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其他行业相对较少。具体如下: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本季度新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合计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 | 0 | 16 | 0 | 16 |
房地产业 | 1 | 0 | 1 | 0 | 2 |
建筑业 | 0 | 1 | 0 | 0 | 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 | 0 | 0 | 0 | 0 |
教育 | 0 | 0 | 2 | 0 | 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 | 0 | 5 | 0 | 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0 | 1 | 1 | 2 | 4 |
批发和零售业 | 1 | 0 | 0 | 0 | 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 | 0 | 5 | 0 | 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 | 0 | 0 | 0 | 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 | 0 | 0 | 0 | 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 | 0 | 1 | 0 | 1 |
制造业 | 51 | 49 | 56 | 14 | 170 |
住宿和餐饮业 | 9 | 3 | 0 | 34 | 4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 | 6 | 4 | 11 | 27 |
合计 | 68 | 60 | 91 | 61 | 280 |
◆从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监测样本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全年共流失52人;其他行业的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具体详见下表: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本季度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合计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 | 0 | 0 | 0 | 0 |
房地产业 | 0 | 0 | 1 | 0 | 1 |
建筑业 | 0 | 0 | 0 | 0 | 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 | 0 | 0 | 0 | 0 |
教育 | 0 | 0 | 5 | 0 | 5 |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合计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 | 0 | 0 | 0 | 0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0 | 1 | 0 | 1 | 2 |
批发和零售业 | 0 | 0 | 0 | 2 | 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 | 0 | 2 | 0 | 2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 | 0 | 0 | 0 | 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 | 0 | 0 | 0 | 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 | 0 | 0 | 0 | 0 |
制造业 | 23 | 14 | 7 | 8 | 52 |
住宿和餐饮业 | 0 | 1 | 0 | 10 | 1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 | 2 | 0 | 1 | 3 |
合计 | 23 | 18 | 15 | 22 | 78 |
◆从预计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监测样本企业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全年制造业预计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共156人;其次是建筑业,共135人;其他行业相对较少。具体如下:
2023年样本企业分行业预计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
行业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合计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 | 6 | 1 | 0 | 7 |
房地产业 | 0 | 0 | 1 | 0 | 1 |
建筑业 | 0 | 135 | 0 | 0 | 13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 | 0 | 0 | 0 | 0 |
教育 | 0 | 0 | 5 | 0 | 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 | 0 | 10 | 0 | 10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 | 4 | 0 | 2 | 9 |
批发和零售业 | 4 | 5 | 0 | 2 | 1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 | 0 | 2 | 0 | 2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0 | 0 | 0 | 0 | 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 | 0 | 0 | 1 |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 | 0 | 0 | 0 | 0 |
制造业 | 50 | 80 | 18 | 8 | 156 |
住宿和餐饮业 | 20 | 5 | 0 | 30 | 5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 | 3 | 6 | 6 | 19 |
合计 | 81 | 238 | 43 | 49 | 411 |
二、2023年失业监测数据分析
2023年失业监测数据以固定的40家失业监测企业作为样本,通过监测得到以下数据和分析报告。
(一)失业监测企业总体情况
在2023年失业监测企业规模统计中,人员规模在“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平均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5.0%以上。其次是“10-49人”企业的比重平均约为27.5%。“50-99人”企业比重接近20.0%。“500-999人”和“1000人及以上”企业占比为2.5%-7.5%。
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监测行业类别占比如下:

失业定点监测企业的性质中,占比最大的是内资企业,占比为7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为12%,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为10%,如下图所示:

(二)在岗员工流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员工人数的统计数据,每月员工流动情况见下表,各月的员工总量变化不大,全年在岗员工每月的平均流失率在0.52%-2.01%之间,其中8月平均流失率最高,为2.01%;1月份平均流失率最低,为0.52。各月情况详见下表:
2023年失业监测企业员工流失情况 |
月份 | 在岗员工总数(人) | 新招员工总数(人) | 减员员工总数(人) | 平均流失率(%) |
1月 | 7124 | 20 | 37 | 0.52 |
2月 | 7144 | 145 | 125 | 1.75 |
3月 | 7170 | 131 | 105 | 1.46 |
4月 | 7121 | 90 | 139 | 1.95 |
5月 | 7080 | 67 | 108 | 1.53 |
6月 | 7097 | 104 | 87 | 1.23 |
7月 | 7095 | 108 | 110 | 1.55 |
8月 | 7076 | 123 | 142 | 2.01 |
9月 | 7059 | 100 | 117 | 1.66 |
10月 | 7083 | 114 | 90 | 1.27 |
11月 | 7053 | 85 | 115 | 1.63 |
12月 | 7055 | 98 | 96 | 1.36 |
(三)劳务派遣员工变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劳务派遣人数的统计,监测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变化幅度较明显,特别是2月,人员流失率为86%。具体情况如下:
2023年月度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变动情况 |
月份 | 总人数(人) | 新招人数(人) | 减员人数(人) | 人员流失率(%) |
1月 | 50 | 0 | 0 | 0 |
2月 | 7 | 0 | 43 | 86.0 |
3月 | 7 | 0 | 0 | 0 |
4月 | 7 | 0 | 0 | 0 |
5月 | 29 | 22 | 0 | 0 |
6月 | 38 | 14 | 5 | 17.24 |
7月 | 36 | 3 | 5 | 13.89 |
8月 | 34 | 10 | 12 | 35.29 |
9月 | 25 | 0 | 9 | 36 |
10月 | 17 | 0 | 8 | 47.06 |
11月 | 16 | 0 | 1 | 6.25 |
12月 | 11 | 0 | 5 | 45.45 |
三、用工定点监测和失业监测总结
根据样本企业数据分析,2023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较为平稳,具体如下:
(一)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为平稳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样本企业的前三季度生产经营情况总体较平稳,第四季度经营困难的企业占比达到22.85%。全年企业经营困难占比为:第一季度8.6%,第二季度4.29%,第三季度8.57%,第四季度22.85%,其余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示正常或良好。
(二)企业员工流失情况
1.2023年增城区监测样本企业员工流失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来看,第一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基本持平,第二、三、四季度流失人数多于新招人数。反映出今年下半年企业增员扩充需求放缓、意愿不强烈,在经济环境不佳的背景下,企业倾向于压减产能减少用工需求,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和压力。
2.分行业统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企业员工流失情况最严重,季度平均流失率超过10%,其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个行业的平均流失率均超7%。反映整体消费能力持续疲软,对经济拉动性不强。
3.分工种统计,普工的流失人数在所有工种中最高。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显示,2023年,普工的人员流失人数四个季度平均占比超过70%,明显高于其他工种。反映普工具有吸纳就业和流动性强的特征,企业对普工需求一直存在,但并不缺乏普工的招用,普通生产骨干基本能通过普通市场招聘得到保证。
(三)监测样本企业招聘情况
根据2023年全年年监测样本企业季度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1313人,实际招聘人数为913人;第二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1076人,实际招聘人数为661人;第三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1866人,实际招聘人数为1478人;第四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1382人,实际招聘人数为799人。四个季度的实际招聘人数均小于计划招聘人数。反映企业招聘需求总体长期大于实际招用人员,进一步分析,主要是想招专业对口、有一定经验或者年轻的工人较难。
(四)企业工资水平
根据用工定点监测季报数据显示,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第一季度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最高,第二、三、四季度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最高,普工平均工资全年四个季度均为最低,不同行业工资水平不同。证明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注重管理人员、技能工人的保留。
(五)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从2023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情况来看,第一季度招聘人数68人,流失23人,占比34%;第二季度招聘人数为60人,流失18人,占比为30%;第三季度招聘人数为91人,流失15人,占比为16%;第四季度招聘人数为61人,流失22人,占比为36%。应届毕业生流失人数四个季度平均占比约为29%。反映应届毕业生流动性偏大,进一步调查,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工资不高,且由于地理因素等客观原因,区内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企业监测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密切跟踪企业经营情况,及时掌握用工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帮助支持,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将企业用工监测与落实就业服务专员结合起来,联动形成企业监测服务保障,为区内企业用工和招聘需求一对一把脉问诊,分类引导招聘急缺人才。
(二)瞄准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深化三级帮扶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整合资源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十大行动,继续鼓励企业扩岗吸纳高校毕业生,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助力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对离校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跟进落实职业介绍、困难援助等举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计划,以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充分挖掘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优化提升服务质量。实施咫尺就业工程。新建13家就业驿站,整合人才驿站、增城妈妈、羊城家政、零工市场等人社就业创业服务,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持续完善“增城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增城招聘易”微信小程序载体建设,逐步升级掌上平台功能,形成服务本地、面向全国的线上招聘平台。
(四)强化企业用工保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2024”系列活动,在春节后赴区外开展不少于3场劳务对接招聘活动,不断巩固和加强企业节后复工用工保障;进一步落实就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一对一把脉问诊,分类引导招聘急缺人才;搭建“全天候”省内外、市内外线上线下用工平台,谋划“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2024年计划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场以上,减轻企业用工成本,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广州市增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2月27日
(联系人:张振东,电话:827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