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为全面准确了解广州市增城区整体就业形势,实时监测企业用工情况,进一步扩大就业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广州市增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拟对140家企业,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工作。
增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委托第三方的方式,为保障监测工作的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特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与服务团队,通过召开培训会议、建立微信群、数据收集、电话沟通、上门咨询等,准时有效地完成了2022年全年的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实施监测调查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形成报告。
本报告通过对系统填报的内容进行分类,按照系统申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根据整理的数据信息和组织填报数据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做综合性总结。
第一部分: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分析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2022年全年,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
(一)产业分布
2022年定点监测样本企业中,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其次是第三产业。2022年全年,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均高于第三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全年第二产业占比均为60%。各产业分布的企业样本符合本市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的要求。(见表1.1)。
表1.1 2022年样本企业产业分布
单位:%
(二)行业分布
2022年监测的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从样本企业的行业来看,2022年全年,制造业企业的占比均超过53%,占比最高;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超9%;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位居第四、五;此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占比最低,约0.7%(见表1.2)。
表1.2 2022年全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单位:%
二、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22年监测样本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平稳。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季度76.4%、第二季度75.7%、第三季度81.4%、第四季度81.4%以上样本企业(经营良好或正常)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全年平均约21.3%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见表2.1)。
表2.1 2022年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单位:%
(二)员工流动情况
2022年增城区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4.9%,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年平均流失率均超过9%。根据企业流失人数、在岗总人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2022年,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分别为4.5%、6.2%,4.0%和4.9%,全年平均为4.9%。
样本企业中,各行业不同季度间人员流失情况变动较大:2022年第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1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8%;2022年第二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34%,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人员流失率超过7%;第三季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流失率超过20%;第四季度卫生和社会工作人员流失率超过2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人员流失率超过10%(见表2.2)。
由于部分行业的企业样本数量较少,数据波动相对较大。后续应继续优化样本企业。
表2.2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季度平均流失率
单位:%
从样本企业每季度新招和流失人员数来看,2022年,除了第一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有一定差距,其余三个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均比较接近。2022年第一季度的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多957人,第二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110人,第三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223人,第四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262人。(见表2.3)
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两季度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占比较低。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普工的流动性最大:2022年,新招的普工占普工总人数的比例平均约7.8%,新招普工占招聘总人数平均约占76%,普工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超80%。
表2.3 2022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单位:人、%
2022年四个季度,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有所不同,全年四个季度普工中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为最高,全年平均占比约为7.8%;其次是技工,占比为4.3%;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年平均占比分别为2.3%、3.0%。(见表2.4)
表2.4 2022年样本企业新招人员占该类别人数的比例情况
单位:%
2022年,只有第一季度新招人数多于流失人数,其余三个季度流失人数多于新招人数。经了解,许多企业是因为经营困难或行业淡旺季的原因,导致企业用人有所缩紧;有部分企业由于环保审批等原因,将部分生产车间迁移,导致企业用人有所减少;也有部分企业是因为进行了产业升级,引入了智能化生产工艺,从而减少人员需求。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不管是新招人员还是流失人员,超过70%都集中在普工,另外三类人员比例差距较小。另外,经电话沟通及走访调研,许多企业反映我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失。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
(一)人员规模分布
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最多,占比约39.3%;在岗职工人数为100-499人的企业位居第二位,占比约31.7%;在岗职工人数为50-99人的企业位居第三位,占比约20.5%;在岗职工人数为500-999人的企业占比约3.7%;在岗职工人数为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约3.6%。(见表3.1)
表3.1 2022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二)员工的户籍结构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异地务工人员多于本市户籍人员。2022年全年度,本市人员平均占比为38.6%,外省人员的平均占比为34.9%,本省外市人员占比为26.5%。2022年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比例超过60%,我区从业人员以异地务工人员为主,全年各个季度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数据相对较平稳。(见表3.2)
表3.2 2022年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分行业看,样本企业中只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制造业以外省人员占比最高,外省人员占比分别为40.1%和38.7%;其他行业均以本市人员占比最高,本市人员占比均超过35%,尤其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本市人员占比均超过80%。(见表3.3)
表3.3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
(一)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
普工在所有工种占比中人数最多。2022年样本企业在岗职工总人数第一季度约为2.73万,第二季度约为2.72万人,第三季度约2.69万人,第四季度约2.67万人。其中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全年普工人数的占比均在47%以上;技工的人数排在第二,全年平均占比大约为18%;专业技术人员全年平均占比大约为13.8%;管理人员全年平均占比大约为14.9%。
从整体上看,2022年普工在岗职工数第四季度占比较前三个季度有明显下降;技工在岗职工数第四季度占比较前三个季度有明显上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岗职工数总体来看均较为平稳。(见表4.1)
表4.1 2022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二)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
在样本企业中,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数量最多。2022年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均约等于77%,在岗职工人数远多于其他行业;其他行业的数据四个季度均无明显变化。
从整体数据上看,2022年四个季度,各行业在岗职工数量变化不大。(见表4.2)
表4.2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
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2022年,在调查涉及的14个行业中,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之外,其他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均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工种,其中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七个行业的样本企业,普工占比超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技工人员占比高于其他岗位人员的行业,该行业技工占比超过4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占比超过40%(见表4.3)
表4.3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单位:%
(四)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
各类岗位中,技工人员主要以外省人员居多,2022年平均占比为36.1%;普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均以本市人员为主,平均占比分别为:普工38.4%、专业技术人员39.6%、管理人员43.2%。(见表4.4)
表4.4 2022年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单位:%
五、样本企业的工资水平
分岗位来看,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22年的监测数据来看,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技工的工资水平居于第三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见表5.1)。
表5.1 2022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
单位:元
按行业进行工资水平的分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水平低于3000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水平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低于4000元;建筑业的工资水平最高,全年平均月工资约5235.7元。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行业特征、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行业的从业人员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通过会议、电话访谈、走访等方式进行抽样了解,与工资相关的数据填报,受到系统填报项目及填报人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填报人往往主观性取大概值,导致数据的客观性并不高,例如许多公司岗位众多,同样是普工岗位也存在不同的工资标准。因此,有关工资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的分析需求。(见表5.2)
表5.2 2022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
单位:元
六、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一)主要情况
从2022年样本企业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全年四个季度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76人、100人、191人和0人,每季新招聘人数总数分别为105人、143人、212人和5人;每季度流失人数为:第一季度29人,第二季度43人,第三季度21人,第四季度5人。
从目前招聘人均工资水平来看,第三季度的工资水平最高,为4516.8元;第四季度的工资水平最低,为3834.8元;另外,第一季度工资水平为4316.5元,第二季度为3953.4元。(详见表6.1)
表6.1 2022年样本企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单位:人、元/月
(二)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一是制造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监测样本企业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吸纳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首位,建筑业第二,批发和零食业第三,其他行业相对较少。(详见表6.2)
表6.2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今年以来共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二是第三季度制造业新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较多。监测样本企业季度调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制造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其次是建筑业,其他行业相对较少。(详见表6.3)
表6.3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本季度新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三)本季度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监测样本企业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全年共流失56人;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流失人数为25人;然后是住宿和餐饮业,流失人数都为8人,其他行业的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流失。(详见表6.4)
表6.4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本季度流失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四)下季度预计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监测样本企业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下季度预计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行业相对较少。(详见表6.5)
表6.5 2022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下季度预计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第二部分:2022年失业监测数据分析
本报告以固定的40家失业监测企业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失业监测的样本企业,通过监测得到以下数据和分析报告。
一、失业监测企业总体情况
企业规模见下表,在2022年失业监测企业规模统计中,人员规模在“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5.0%。其次是“10-49人”企业的比重平均约为30.0%。“50-99人”企业比重接近20.0%。“10人以下”、“500-999人”和“1000人及以上”企业占比为2.5%。(详见表6.6)
表6.6 2022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详见图6.1)
图6.1 失业监测企业行业类型
失业定点监测企业的性质中,占比最大的是内资企业,占比为8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为13%,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为7%,如下图所示。(详见图6.2)
图6.2 企业类型分布
二、在岗员工流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员工人数的统计数据,每月员工流动情况见下表,各月的员工总量变化不大,全年在岗员工每月的平均流失率在0.9%-2.4%之间,其中8月、10月平均流失率最高,为2.4%;12月份平均流失率最低,为0.9%。(详见表6.2)
表6.7 2022年员工流失情况
单位:人、%
三、劳务派遣员工变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劳务派遣人数的统计,监测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变化幅度较明显,特别是2月和6月,平均流失率均超过45%。(详见表6.3)
表6.8 2022年月度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变动情况
单位:人、%
第三部分:用工定点监测和失业监测总结
2022年,受新冠疫情等情况影响,增城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为严峻,企业员工流失人数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为严峻
2022年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较上年同期明显更困难。2021年企业经营困难占比为:第一季度4.3%,第二季度5%,第三季度11.4%,第四季度9.2%;2022年样本企业经营困难情况:第一季度占比为23.6%,第二季度24.3%,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均为18.6%,经营困难的企业全年平均较2021年增加了13.8%。
二、企业员工流失情况
1、2022年增城区监测样本企业员工流失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来看,除了第一季度新招人数多于流失人数,其余三个季度流失人数均多于新招人数。
2、分行业统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员工流失情况最严重。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显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员工流失率为14个监测行业中最高。
3、分工种统计,普工的流失人数在所有工种中最高。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显示,2022年,普工的人员流失人数四个季度平均占比超过80%,明显高于其他工种。
三、监测样本企业招聘情况
根据2022年监测样本企业季度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2470人,实际招聘人数为2461人;第二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2877人,实际招聘人数为1743人;第三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3930人,实际招聘人数为2662人;第四季度计划招聘人数为2602人,实际招聘人数为1264人。除了第一季度实际招聘人数接近计划招聘人数,其余三个季度的实际招聘人数远小于计划招聘人数。
四、企业生产智能化方面
监测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企业实现智能化替代人工或在短期内有智能化替代人工计划。在少部分实现智能化的样本企业中,数控自动化设备或产线、多轴机械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是智能化的主要内容。这说明,当前绝大部分样本企业的用工结构还是以人工为主,企业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针对智能化冗余人员的去向,大部分企业会将员工培训后转到智能化设备产线或转到其他非智能化产线岗位或者转到服务、销售岗位。
五、企业工资水平
根据用工定点监测季报数据显示,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最高,明显高于普工的工资,不同行业工资水平不同。
六、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
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从季度招聘应届毕业生情况来看,全年四个季度的招聘人数分别为105人、143人、212人和5人,每季度的流失人数分别为29人、43人、21人和5人,应届毕业生的流失率比较高。
第四部分 建议
(一)有关部门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开展系列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解决企业用工和求职者就业等问题。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三)围绕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领域,拓展支持范围,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
(四)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测,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情况严重下滑的企业,及时给予政策扶持,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五)瞄准重点群体帮就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继续鼓励企业扩岗吸纳高校毕业生,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对离校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跟进落实职业介绍、困难援助等举措。
(六)扶持创业创新带就业。统筹创新创业政策的合力,提高创业扶持政策精准性,增强就业带动能力和就业岗位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