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2021年广州市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2022-03-09 来源: 增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分享


      为全面准确了解广州市增城区整体就业形势,实时监测企业用工情况,进一步扩大就业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广州市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拟对140家企业,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工作。

      我司根据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委托和要求,为保障监测工作的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特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与服务团队,通过召开培训会议、建立微信群、数据收集、电话沟通、上门咨询等,准时有效地完成了2021年度的数据采集工作。根据在监测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具体问题以及通过对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通过对系统填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按照系统申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填报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做综合性总结。

      第一部分: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分析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2021年度,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

      (一)产业分布

      2021年定点监测样本企业中,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其次是第三产业。2021年度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均高于第三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四个季度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71%。各产业分布的企业样本符合本市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的要求。(见表1.1)。

    表1.1 2021年样本企业产业分布

      单位:%

    产业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二产业

    71.4

    71.4

    71.4

    71.4

    第三产业

    28.6

    28.6

    28.6

    28.6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企业个数(个)

    140

    140

    140

    140

      (二)行业分布

      2021年监测的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从样本企业的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的占比均超过64%,占比最高;其次是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超7%;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四、五;此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占比最低,约为1.4%(见表1.2)

    表1.2  2021年全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单位:%

    行业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

    1.4

    1.4

    1.4

    房地产业

    7.2

    7.2

    7.2

    7.2

    建筑业

    5.7

    5.7

    5.7

    5.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4

    1.4

    1.4

    1.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1

    2.1

    2.1

    2.1

    批发和零售业

    7.2

    7.2

    7.2

    7.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4

    1.4

    1.4

    1.4

    制造业

    64.3

    64.3

    64.3

    64.3

    住宿和餐饮业

    4.3

    4.3

    4.3

    4.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0

    5.0

    5.0

    5.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二、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21年,全年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正常。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样本企业中95%以上样本企业(经营良好或正常)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约5%的样本企业认为生产经营“困难”;下半年第三季度约11.4%的样本企业认为生产经营“困难”,第四季度约9.2%的样本企业认为生产经营“困难”。从数据分析可知,2021年下半年样本企业中经营情况较上半年有所下降(见表2.1)。

      表2.1  2021年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单位:% 

    生产经营状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困难

    4.3

    5.0

    11.4

    9.2

    良好

    17.9

    19.3

    12.1

    17.9

    正常

    77.8

    75.7

    76.5

    72.9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企业个数(个)

    140

    140

    140

    140

      (二)员工流动情况

      2021年增城区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4.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根据企业流失人数、在岗总人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2021年全年样本企业的人员季度流失率分别为6.1%、3.9%、4.0%和2.6%,四个季度平均流失率为4.2%。

      样本企业中,各行业不同季度间人员流失情况变动较大:第一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19%;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7%;第二季度,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12%,住宅和餐饮业、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的人员流失率超过5%;第三季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人员流失率为8.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制造业均超过7%;第四季度的人员流失率相比前三个季度总体有所下降,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流失率最高为4.9%。(见表2.2)。

      表2.2  2021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季度平均流失率

      单位:% 

    行业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平均

    制造业

    8.1

    5.5

    7.1

    4.0

    6.2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9

    0.9

    1.4

    1.9

    2.5

    建筑业

    7.8

    0.4

    0

    0.5

    2.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

    0

    0

    0

    0

    批发和零售业

    7.2

    4.2

    4.9

    4.1

    5.1

    住宿和餐饮业

    1.2

    7.0

    7.1

    4.8

    5.0

    房地产业

    3.0

    2.0

    1.2

    0.5

    1.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5

    1.8

    1.7

    0.9

    6.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4

    5.0

    8.6

    4.9

    5.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9

    12.3

    7.9

    4.8

    7.7

    合计平均

    6.1

    3.9

    4.0

    2.6

    4.2

      从样本企业每季度新招和流失人员数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有一定差距,2021年第二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比较接近。2021年第一季度的流失人数比新招人数多342人,2021年第二季度流失人数比新招人数多57人。(见表2.3)

      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两季度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占比较低。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普工的流动性最大:新招的普工占普工总人数的比例在10%左右,新招普工约占招聘总人数的85%,普工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超80%。

      表2.3  2021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单位:人、%

    人员流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本季度新招人数

    1874

    100

    1416

    100

    987

    100

    736

    100

    普工

    1581

    84.4

    1208

    85.3

    895

    90.7

    496

    67.4

    技工

    131

    7.0

    99

    7.0

    27

    2.7

    31

    4.2

    专业技术人员

    55

    2.9

    54

    3.8

    22

    2.2

    159

    21.6

    管理人员

    107

    5.7

    55

    3.9

    43

    4.4

    50

    6.8

    本季度流失人数

    2216

    100

    1473

    100

    1789

    100

    1022

    100

    普工

    1944

    87.7

    1226

    83.2

    1646

    92.0

    813

    79.5

    技工

    95

    4.3

    91

    6.2

    23

    1.3

    43

    4.2

    专业技术人员

    43

    1.9

    77

    5.2

    29

    1.6

    111

    10.9

    管理人员

    134

    6.1

    79

    5.4

    91

    5.1

    55

    5.4

      从表2.3可知,2021年度四个季度中流失人员均多于新招人员中,流失人员中普工的占比最高,与多家企业咨询发现,今年的普工招聘难度普遍较上年困难,某些企业的普工缺口甚至达到20%。

    图2.1  2021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图片9.png

     

      2021年每个季度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有所不同,第一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的比例高于10%,其余三类人员新招人数占各自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2.7%;第二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约占人员总数的8.3%,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1.8%;第三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约等于6.4%,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0.6%;第四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约等于4.0%,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2.9%。(见表2.4)

      表2.4  2021年样本企业新招人员情况

      单位:人、%

    工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部在岗人员

    6.6

    5.0

    3.6

    2.7

    普工

    10.4

    8.3

    6.4

    4.0

    技工

    2.6

    1.8

    0.5

    0.6

    专业技术人员

    1.4

    1.5

    0.6

    2.9

    管理人员

    2.7

    1.3

    0.1

    1.2

      2021年流失人数多于新招人数。经了解,大多数企业反馈今年较以往招聘难,尤其是普工。企业表示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求职者以就近就业为主,导致来我区的从业者减少。二是,某些企业是因为经营困难或行业淡旺季的原因,导致企业用人有所缩紧;三是部分企业由于环保审批等原因,将部分生产车间迁移,导致企业用人有所减少;四是部分企业是因为进行产业升级,引入了智能化生产工艺,从而减少人员需求。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不管是新招人员还是流失人员,除了第四季度(新招普工占67.4%,流失普工占79.5%)外,其它三个季度新招人员和流失人员超过80%都集中在普工,另外三类人员比例差距较小。此外,经电话沟通及走访调研,许多企业反映我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失。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

      (一)人员规模分布

      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占比约37%;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位居第二位占比约28.9%;在岗职工人数为50-99人的企业占比约25.8位居第三位;在岗职工人数为10个以下的企业最少。在岗职工人数为10人以下、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两季均不超过5%。(见表3.1)

      表3.1  2021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人员规模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平均

    10人以下

    0

    0.7

    1.4

    1.4

    0.9

    10—49人

    27.9

    28.6

    30.0

    29.3

    28.9

    50—99人

    26.4

    27.1

    25.0

    25.0

    25.8

    100—499人

    37.8

    36.4

    35.7

    37.9

    37.0

    500—999人

    4.3

    3.6

    4.3

    2.9

    3.8

    1000人及以上

    3.6

    3.6

    3.6

    3.6

    3.6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100

    企业个数

    140

    140

    140

    140

    140

      (二)员工的户籍结构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异地务工人员多于本市户籍人员。2021年度,本市人员平均占比为37.5%,外省人员的平均占比为36.3%,本省外市人员占26.2%。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比例超过60%,我区从业人员以异地务工人员为主,2021年全年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数据较为稳定。(见表3.2)

      表3.2  2021年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户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两季平均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平均

    本    市

    35.1

    39.5

    37.3

    37.0

    38.7

    37.5

    本省外市

    25.6

    25.3

    25.4

    27.6

    26.9

    26.2

    外    省

    39.3

    35.2

    37.3

    35.4

    34.4

    36.3

      分行业看,从2021年样本企业的数据可以发现,四个季度的平均数据中,只有制造业的外省务工人员占比最高,占38.4%,其余各行业均以本市人员为主,最高占比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本市人员占比超过70%;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住宿和餐饮业这三个行业中本市户籍人员占比均超过50%(见表3.3)。

      表3.3  2021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行业

    本市

    本省外市

    外省

    合计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6.5

    28.2

    25.3

    100

    房地产业

    39.9

    32

    28.1

    100

    建筑业

    68.5

    17

    14.5

    1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7.5

    24.7

    7.8

    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3.3

    31.1

    25.6

    100

    批发和零售业

    44.3

    29

    26.7

    1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3.9

    19.7

    6.4

    100

    制造业

    35.3

    26.3

    38.4

    100

    住宿和餐饮业

    52.8

    23.8

    23.4

    1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7.3

    32.5

    30.2

    100

    合计平均

    50.9

    26.5

    22.6

    100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

      (一)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

      普工在所有工种占比中人数最多。2021年各季度中样本企业在岗职工总人数均约为2.77万人。其中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各季度的占比均在45%以上;技工的人数全年四个季度占比在18%至21%之间;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占比在14%至16%之间。

      从整体上看,2021年,普工在岗职工数每季度较上一季度均有所下降;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职工数前三季度较为稳定,第四季度增幅较大,技工和管理人员在岗职工数相对较稳定。(见表4.1和图4.1)

      表4.1  2021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岗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普工

    15239

    54.0

    14636

    52.0

    13915

    50.9

    12282

    45.4

    技工

    5109

    18.1

    5574

    19.8

    5795

    21.2

    4935

    18.2

    专业技术人员

    3843

    13.6

    3703

    13.1

    3526

    12.9

    5546

    20.5

    管理人员

    4032

    14.3

    4253

    15.1

    4128

    15.0

    4307

    15.9

    合计

    28223

    100

    28166

    100

    27364

    100

    27070

    100


    图4.1  2021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图片3.png

      (二)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

      在样本企业中,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数量最多。2021年各个季度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均超过83%,在岗职工人数远多于其他行业,其他行业四个季度在岗职工人数相对较平稳。(见表4.2)

      表4.2  2021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行业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制造业

    23977

    85.0

    23747

    84.3

    22971

    84.0

    22723

    83.9

    2.8

    3

    0.5

    0.7

    3.1

    0.2

    83.9

    3.3

    1.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1

    0.8

    210

    0.8

    217

    0.8

    216

    0.8

    建筑业

    822

    2.9

    828

    2.9

    828

    3.0

    824

    3.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7

    0.2

    47

    0.2

    47

    0.2

    47

    0.2

    批发和零售业

    846

    3.0

    851

    3.0

    845

    3.0

    837

    3.1

    住宿和餐饮业

    768

    2.7

    948

    3.4

    916

    3.4

    890

    3.3

    房地产业

    767

    2.7

    761

    2.7

    766

    2.7

    765

    2.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39

    1.5

    443

    1.5

    463

    1.7

    460

    1.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35

    0.5

    130

    0.5

    126

    0.5

    124

    0.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11

    0.7

    201

    0.7

    185

    0.7

    184

    0.7

    合计

    28223

    100

    28166

    100

    27364

    100

    27070

    100

      (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

      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2021年,在调查涉及的10个行业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管理人员为主,占比约6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技工为主,占比约38.8%;其他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均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工种总和的行业有: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普工占比均超50%。(见表4.3)

      表4.3  2021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单位:%

    行业(门类)

    普工

    技工

    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合计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8.2

    35.5

    17.7

    8.7

    100

    房地产业

    42.7

    24.1

    15.9

    17.3

    100

    建筑业

    57.5

    12.1

    12.8

    17.7

    1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8.4

    6.7

    4.9

    60.1

    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6.2

    23.5

    28.7

    11.6

    100

    批发和零售业

    50.5

    19.7

    13

    16.8

    1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5.7

    38.8

    17.1

    8.5

    100

    制造业

    51.2

    19.2

    15

    14.7

    100

    住宿和餐饮业

    50.9

    18.1

    15

    16.1

    1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1.0

    26.2

    18

    14.8

    100

    合计平均

    43.2

    22.4

    15.8

    18.6

    100

      (四)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

      各类岗位中,普工人员主要以外省人员居多,2021年四个季度平均占比为37.6%;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均以本市人员为主,四个季度平均占比分别为35.5%、43.2%、47.2%。

      另外,2021年四个季度平均数中,本市在岗普工、技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占比分别为33.8%、35.5%、43.2%和47.2%。(见表4.4)

      表4.4  2021年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单位:%

    岗位

    户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平均

    普工

    本市

    30.9

    35.1

    37

    32.2

    33.8

    本省外市

    46.4

    22.7

    20.7

    24.7

    28.6

    外省

    22.7

    42.2

    42.3

    43.1

    37.6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技工

    本市

    31.3

    40.9

    29.7

    40.2

    35.5

    本省外市

    32.9

    29.9

    38.6

    31.8

    33.3

    外省

    35.8

    29.2

    31.7

    28

    31.2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专业技术人员

    本市

    40.6

    46.4

    41.5

    44.3

    43.2

    本省外市

    28.5

    26.7

    31.5

    28.9

    28.9

    外省

    30.9

    26.9

    27

    26.8

    27.9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管理人员

    本市

    50.4

    46.9

    43.3

    48.3

    47.2

    本省外市

    24.5

    27.2

    32.3

    25.2

    27.3

    外省

    25.1

    25.9

    24.4

    26.5

    25.5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五、样本企业的员工工资水平

      根据岗位对企业员工工资进行分类,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21年各季度的监测数据来看,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整体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月工资平均数第二季度专技人员高于管理人员),技工的工资水平居于第三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见表5.1)。

      表5.1  2021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

      单位:元

    岗位

    月工资中位数的平均值

    月工资平均数的平均值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普工

    3950.3

    3998.7

    4065.7

    3898.2

    3904.9

    3953.7

    4136.5

    3935.7

    技工

    4707.7

    4787.6

    4703.3

    4712.6

    4625.3

    4695.4

    4799.5

    4774.3

    专业技术人员

    5272.8

    5160.5

    5091.5

    4999.8

    5089.7

    5602.2

    5192.0

    5151.5

    管理人员

    5850.7

    5574.3

    6085.6

    6666.5

    5829.8

    5507.9

    5541.9

    6856.5

      按行业进行工资水平的分析,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水平最低,全年平均月工资约3833.3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水平最高,全年平均月工资约6034.9元。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行业特征、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行业的从业人员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通过会议、电话访谈、走访等方式进行抽样了解,与工资相关的数据填报,受到系统填报项目及填报人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填报人往往主观性取大概值,导致数据的客观性并不高,例如许多公司岗位众多,同样是普工岗位也存在不同的工资标准。因此,有关工资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的分析需求。(见表5.2)

      表5.2  2021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

      单位:元

    行业

    月平均工资的平均值

    全年平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制造业

    4518.2

    4605.6

    4653.6

    4861.3

    4659.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031.1

    6042.1

    6009.9

    6056.3

    6034.9

    建筑业

    4288.3

    4230.8

    4372.5

    4937.0

    4457.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656.3

    4569.5

    4509.1

    4486.5

    4555.4

    批发和零售业

    5117.2

    4848.4

    4741.1

    5617.5

    5081.1

    住宿和餐饮业

    4077.7

    4265.4

    4272.5

    4358.5

    4243.5

    房地产业

    4736.1

    4593.5

    5286.9

    5121.8

    4934.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140.8

    4328.7

    4275.3

    4481.6

    4306.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728.7

    3923.4

    3901.6

    3779.4

    3833.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156.5

    4230.9

    5473.0

    5826.2

    5171.6

    合计平均

    4645.1

    4563.9

    4749.6

    4952.6

    4952.6

      第二部分:2021年失业监测数据分析

      本报告以固定的40家失业监测企业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失业监测的样本企业,通过监测得到以下数据和分析报告。

      (一)失业监测企业总体情况

      企业规模见下表,在2021年1-12月失业监测企业规模统计中,人员规模在“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占调查企业总数约50%。其次是“10-49人”企业的比重约为28%。“50-99人”企业比重在15%-20%。“500-999人”和“1000人及以上”企业占比为2.5%。(详见表6.1)

      表6.1  2021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企业人员规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0人以下

    2.5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49人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30.0

    30.0

    50—99人

    15.0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20.0

    20.0

    20.0

    20.0

    20.0

    100—499人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47.5

    47.5

    47.5

    45.0

    45.0

    500—999人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1000人及以上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企业个数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详见图6.1)

    图6.1 失业监测企业行业类型

      图片4.png

     

      失业定点监测企业的性质中,占比最大的是内资企业,占比为80%,各类型企业比重如下图所示。(详见图6.2)

    图6.2 企业类型分布

    图片5.png

     

      (二)在岗员工流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员工人数的统计数据,每月员工流动情况见下表,各月的在岗员工总数总体变化情况不大,但受“春节”传统节日返乡影响,1-2月在岗员工总数较3-6月份少,每月的平均流失率在1.8%-3.0%之间,其中4月平均流失率最高,为3.0%;1月份平均流失率最低,为1.8%。(详见表6.2和图6.3)

      表6.2  2021年1-12月员工流失情况

      单位:人、%

    月份

    在岗员工总数

    新招员工总数

    减员员工总数

    平均流失率

    1月

    7244

    106

    128

    1.8

    2月

    7235

    74

    136

    1.9

    3月

    7441

    388

    182

    2.4

    4月

    7455

    235

    221

    3.0

    5月

    7422

    152

    185

    2.5

    6月

    7443

    159

    138

    1.9

    7月

    7498

    220

    165

    2.2

    8月

    7374

    168

    292

    4.0

    9月

    7322

    79

    131

    1.8

    10月

    7228

    120

    214

    3.0

    11月

    7015

    96

    309

    4.4

    12月

    6946

    63

    132

    1.9

    图6.3   2021年样本企业员工新招与流失对比图

    图片6.png

     

    图6.4   2021年样本企业在岗员工总数变化图

    图片7.png

     

      (三)劳务派遣员工变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劳务派遣人数的统计,监测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变化幅度较明显,特别是8月和11月,平均流失率均超过100%。(详见表6.3和图6.5)

      表6.3 2021年月度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变动情况

      单位:人、%

    月份

    劳务派遣员工

    总人数

    新招人数

    减员人数

    平均流失率

    1月

    389

    230

    95

    24.4

    2月

    278

    28

    139

    50.0

    3月

    200

    1

    79

    39.5

    4月

    439

    463

    224

    51.0

    5月

    358

    5

    86

    24.0

    6月

    342

    32

    48

    14.0

    7月

    443

    280

    179

    40.4

    8月

    333

    235

    345

    103.6

    9月

    364

    137

    106

    29.1

    10月

    344

    50

    70

    20.3

    11月

    178

    60

    226

    127.0

    12月

    157

    0

    21

    13.4

    全年平均

    318

    126

    134

    44.7

    图6.5  2021年月度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变动情况

    图片8.png

         

      第三部分:综合性总结

      根据2021年样本企业定点监测数据结果分析,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主要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一线普工难招。

      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亏损,业务订单的流失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企业面临裁员问题,尤其是解雇老员工的问题,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制造业,普遍反馈招工难,尤其是一线普工,个别企业用工缺口甚至达到20%。目前我区企业通过多渠道招聘,如:奖励员工转介绍、与多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合作、从广东周边人口密集省份招聘等,但成效均不是十分理想。

      大部分企业反映招聘相当困难,特别是一线员工,流动性非常大,之所以会出现招聘困境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一部分外地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发展;二是因为工作地点选址较为偏僻、交通不方便;三是目前用人单位压缩成本维持经营收入和员工薪酬待遇要求高相矛盾。

      现在的员工所要求的工薪资待遇都会比较高,由于现行经济紧张的局面,导致物价的不断上涨,造成了员工生活压力比较大,员工期望有较高的工资待遇以满足他们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面对疫情及各类挑战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经济上的困难,过高的人工成本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建议企业加快智能化建设,利用数字化生产,减少人工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第二、用人成本持续攀高,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因疫情以及国际关系影响,市场前景不容乐观,部分直接出口的企业订单下降,内销也不好等情况。旅游业出现停摆现象,企业叫苦连天。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而市场的销售疲软。同时职工的基本工资待遇持续提高,社保、医保等费用相应增加,利润空间受到“多重挤压”,导致部分企业生存的空间逐渐缩小。还有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资金、人才和高端技术的匮乏,导致了我区部分企业的基数创新整体实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产业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

      第三、部分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现象,企业用工出现日结,工伤事故难解决。

      随着劳动法的普及,小部分员工为了领取补偿金而“钻空子”,消极怠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希望企业解雇,从而获取相关的补偿。员工消极怠工的情况,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不小影响。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已经面临招工难的问题,部分企业还要解决员工消极怠工的情况,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当前社会市场出现的日结工越来越多。出现这种现象,往往都是大学生比较多。很多中小企业工作量大,在职员工减少的情况时才会面向社会招聘日结工,造成日结工因工伤事故难解决。

      第四、当地村民在就近企业工作不愿参加社会保险。

      目前,我区的企业尤其是小楼、正果、派潭等外来人口较少的镇街,企业大多以招用本地人为主,尤其是超过40岁的女性和超过50岁的男性,他们之前一直购买居民养老保险,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众多农民工不愿意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不想放弃居民养老保险及其它待遇、二是不想承担职工养老保险个人部分的费用。

      第五、技术人才招用难留用也难,成了企业心病。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区一线普工用工量已经非常缺乏,而中高级人才难上加难,高薪招来亦难留住。

      造成主要原因是:1、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过大。常见的车间技工有车、磨、刨、钻、镗等等,车间环境脏、乱、差,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了赶项目、订单的进度,常常几个月无休,部分岗位还要轮流上夜班,打乱了作息时间,对生活和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薪资被当下的高薪行业碾压。关于技术工的薪资,月薪大多数停留在5千~7千左右,而个别岗位月薪过万,随着当下金融、IT、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职位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部分技工转行。3、技工社会地位低下。现时有个奇怪现象,技术人员认为办公室白领才是人才,而蓝领技术人员却被认为形象不好,一份上万元月薪的技工工作,却无人问津,然而一份3000元月薪的办公室岗位被众多大学生哄抢,是因为大学生追求自由、享受生活,不愿意加班加点工作,导致很多企业出现难招技术人员的现状。

      (二)建议    

      (1)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求职者的职业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其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鼓励求职者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以适应用工需求。

      (2)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测,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情况严重下滑的企业,及时给予政策扶持,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3)有关部门应加大稳岗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以增加薪酬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普工、技工人员的就业。

      (4)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劳资关系的监督,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对劳动法规的认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