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为全面准确了解广州市增城区整体就业形势,实时监测企业用工情况,进一步扩大就业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广州市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拟对140家企业,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工作。
远行者(广州)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根据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委托和要求,为保障监测工作的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特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与服务团队,通过召开培训会议、建立微信群、数据收集、电话沟通、上门咨询等,准时有效地完成了上半年的数据采集工作。在监测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具体问题以及通过对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通过对系统填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按照系统申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根据整理的数据信息和组织填报数据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做综合性总结。
第一部分: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季度数据分析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2021年上半年,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
(一)产业分布
2021年定点监测样本企业中,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其次是第三产业,没有第一产业。2021年前两季度,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均高于第三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两个季度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71%。各产业分布的企业样本符合本市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的要求。(见表1.1)。
表1.1 2021年上本年样本企业产业分布
单位:%
(二)行业分布
上半年监测的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从样本企业的行业来看,2021年上半年,制造业企业的占比均超过64%,占比最高;其次是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超7%;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四、五;此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占比最低,约为1.4%(见表1.2)。
表1.2 2021年全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单位:%
二、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21年前两季度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正常。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样本企业(经营良好或正常)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约95%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或“正常”,约5%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见表2.1)。
表2.1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单位:%
(二)员工流动情况
2021年上半年增城区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5.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根据企业流失人数、在岗总人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2021年前两个季度,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分别为6.1%和3.9%,两个季度平均为5.0%。
样本企业中,各行业不同季度间人员流失情况变动较大:2021年第一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19%;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7%;2021年第二季度,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人员流失率均超过12%,住宅和餐饮业、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的人员流失率超过5%。(见表2.2)。
表2.2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季度平均流失率
单位:%
从样本企业每季度新招和流失人员数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有一定差距,2021年第二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比较接近。2021年第一季度的流失人数比新招人数多342人,2021年第二季度流失人数比新招人数多57人。(见表2.3)
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两季度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占比较低。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普工的流动性最大:新招的普工占普工总人数的比例在10%左右,新招普工占招聘总人数约占85%,普工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超80%。
表2.3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单位:人、%
两季度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有所不同,第一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的比例高于10%,其余三类人员新招人数占各自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2.7%,第二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约等于8.3%,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均等于或低于1.8%。(见表2.4)
表2.4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单位:人、%
2021年上半年流失人数多于新招人数。经了解,许多企业是因为经营困难或行业淡旺季的原因,导致企业用人有所缩紧;有部分企业由于环保审批等原因,将部分生产车间迁移,导致企业用人有所减少;也有部分企业是因为进行了产业升级,引入了智能化生产工艺,从而减少人员需求。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不管是新招人员还是流失人员,超过80%都集中在普工,另外三类人员比例差距较小。另外,经电话沟通及走访调研,许多企业反映我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失。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
(一)人员规模分布
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位居第二位;在岗职工人数为50-99人的企业位居第三位;在岗职工人数为10个以下的企业最少。其中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占比约28.3%,50-99人的企业占比约26.7%,100-499人的企业占比约37.1%,在岗职工人数为10人以下、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两季均不超过5%。(见表3.1)
表3.1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二)员工的户籍结构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异地务工人员多于本市户籍人员。2021年上半年,本市人员和外省人员的平均占比均为37.3%,本省外市人员占25.4%。2021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比例超过60%,我区从业人员以异地务工人员为主。参考上一年的用工数据及2021年上半年的员工户籍结构数据分析,估计在2021年下半年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数据不会出现太大变化。(见表3.2)
表3.2 2021年前两个季度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分行业看,样本企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人员均以本市人员为主,占比均超过36%;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外省人员为主,占比超过37%。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企业中各行业本市人员占比均比较高,尤其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本市人员占比超68%。(见表3.3)
表3.3 2021年前两个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
(一)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
普工在所有工种占比中人数最多。2021年第一、二季度,样本企业在岗职工总人数均约为2.82万人。其中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各季度的占比均在52%以上;技工的人数排在第二,两个季度的平均占比大约为19%;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比较接近,约为13%。
从整体上看,2021年前两个季度,普工、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职工数第二季度均比第一季度低,技工和管理人员在岗职工数第二季度均比第一季度高,但总体来看,两季度数据较为平稳。(见表4.1)
表4.1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二)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
在样本企业中,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数量最多。2021年前两个季度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均约等于85%,在岗职工人数远多于其他行业;住宿和餐饮业相对变化较明显,第一季度2.7%,第二季度3.4%。
从整体数据上看,2021年上半年,各行业在岗职工数量变化不大。(见表4.2)
表4.2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
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2021年上半年,在调查涉及的10个行业中,除了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之外,其他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均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工种,其中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三个行业的样本企业,普工占比超5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技工人员占比高于其他岗位人员的行业,该行业技工占比超过37%。(见表4.3)
表4.3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单位:%
(四)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
各类岗位中,普工人员主要以本省外市居多,2021年上半年平均占比为34.6%;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均以本市人员为主,两季度平均占比分别为36.1%、43.5%、48.7%。
另外,2021年上半年,本市在岗普工、技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占比分别为33.0%、36.1%、43.5%和48.7%。(见表4.4)
表4.4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单位:%
五、样本企业的工资水平
分岗位来看,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21年上半年的监测数据来看,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技工的工资水平居于第三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见表5.1)。
表5.1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
单位:元
备注:技工、专业技术人员两类岗位月平均工资平均数的平均值是根据其分项的数值计算的,普工和管理人员的则是根据样本企业填写的数据直接计算的。
按行业进行工资水平的分析,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水平低于4000元,上半年平均月工资约3826.06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水平最高,上半年平均月工资约6036.6元。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行业特征、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行业的从业人员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通过会议、电话访谈、走访等方式进行抽样了解,与工资相关的数据填报,受到系统填报项目及填报人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填报人往往主观性取大概值,导致数据的客观性并不高,例如许多公司岗位众多,同样是普工岗位也存在不同的工资标准。因此,有关工资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的分析需求。(见表5.2)
表5.2 2021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
单位:元
第二部分:2021年上半年失业监测数据分析
本报告以固定的40家失业监测企业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失业监测的样本企业,通过监测得到以下数据和分析报告。
(一)失业监测企业总体情况
企业规模见下表,在2021年1-6月失业监测企业规模统计中,人员规模在“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0%。其次是“10-49人”企业的比重为27.5%。“50-99人”企业比重在15%-17.5%。“500-999人”和“1000人及以上”企业占比为2.5%。(详见表6.1)
表6.1 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详见图6.1)
图6.1 失业监测企业行业类型
失业定点监测企业的性质中,占比最大的是内资企业,占比为80%,各类型企业比重如下图所示。(详见图6.2)
图6.2 企业类型分布
(二)在岗员工流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员工人数的统计数据,每月员工流动情况见下表,各月的员工总量变化不大,受“春节”传统节日影响,3-6月份在岗员工较1、2月份多,每月的平均流失率在1.8%-3.0%之间,其中4月平均流失率最高,为3.0%;1月份平均流失率最低,为1.8%。(详见表6.2)
表6.2 2021年1-6月员工流失情况
单位:人、%
(三)劳务派遣员工变动情况
根据每个月调查期期末劳务派遣人数的统计,监测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变化幅度较明显,特别是2月和4月,平均流失率均达到50%。(详见表6.3)
表6.3 2021年月度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变动情况
单位:人、%
第三部分:综合性总结
根据2021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定点监测数据结果分析,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主要情况如下:
(一)取得的成果
(1)在区政府和区人社局的积极宣传指导下,企业员工中本市户籍员工占比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从样本企业上的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上半年,企业员工中本市户籍员工的比例平均占比达到35%,较好地缓解了本市户籍人员的就业压力,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2)区人社局举办的现场招聘会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部分招聘难题。受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节日前后企业人员流失率较高,尤其是普工,我区开展的“春风行动”招聘会较好地缓解了企业的用人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
(1)经调研了解,许多企业表示缺乏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从样本企业的情况分析,我区大多数企业都是传统行业,受多方因素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企业希望转型升级,所以对高端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非常渴求,人才的缺乏造成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进一步制约我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期望区人社局能够尽可能出台人才吸引政策,为本区引进更多更好的高精尖人才。
(2)2021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监测样本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智能化代替人工。据企业反馈,受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区大部分企业存在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困难的情况,并且这一情况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智能化的大环境下,企业转型升级速度将会对我区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3)经电话沟通及走访企业发现:随着全国各地发展地方经济,振兴乡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且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企业反映异地务工人员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有所减少,招聘难度较大,有部分没有使用劳务派遣的企业正在考虑使用该服务。
(三)建议
(1)分行业组织企业去各地高校、教育城等专业对口的人才集中地进行招聘。
(2)多引进粤东西北贫困劳动力,以缓解我区目前一线普工招人难的局面。
(3)围绕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领域,拓展支持范围,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
(4)根据监测情况,一是我区将继续优化样本监测数据,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区用工情况。二是完善人力资源网络市场建设,搭建微信求职等新型招聘平台,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畅通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主要群体求职择业渠道及企业招聘渠道,破解用工难题。三是继续提高各项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证人力资源市场的稳定。四是加大组织力度,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招聘会以满足企业发展用人的需要。五是优化人才环境,吸引高技能人才来我区落户发展,加大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