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为全面准确了解广州市增城区整体就业形势,实时监测企业用工情况,进一步扩大就业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广州市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拟对140家企业,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工作。
广州市增城区劳动保障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劳职校”)根据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委托和要求,为保障监测工作的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特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与服务团队,通过召开培训会议、建立微信群、数据收集、电话沟通、上门咨询等,准时有效的完成了上半年的数据采集工作。在监测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具体问题以及通过对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通过对系统填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按照系统申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根据整理的数据信息和组织填报数据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做综合性总结。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2020年全年,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
(一)产业分布
2020年定点监测样本企业中,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其次是第三产业,没有第一产业。2020年四个季度,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均高于第三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两个季度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或等于63.6%。各产业分布的企业样本符合本市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的要求。(见表1.1)。
表1.1:2020年上本年样本企业产业分布
(二)行业分布
2020年监测的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从样本企业的行业来看,2020年,制造业企业的占比均不低于55%,占比最高;其次是房地产业,平均占比超8.2%;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三、四、五、六。总体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教育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占比最低(见表1.2)。
表1.2:2020年全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单位:%
二、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20年监测样本企业大部分的经营状况正常。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样本企业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约90%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或“正常”,约10%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第三、四季度经营情况较第一、二季度有所好转(见表2.1)。
表2.1:2020年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单位:%
(二)员工流动情况
2020年增城区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2.61%,下半年的人员流失率较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根据企业流失人数、在岗总人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2020年四个季度,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分别为2.45%、2.55%、4.09%和1.39%,全年平均为2.62%。
样本企业中,各行业不同季度间人员流失情况变动较大:2020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业流失率为9.15%,批发和零售业流失率为7.63%;第二季度,房地产业流失率为4.1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流失率为3.70%;第三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流失率为10.13%;第四季度,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流失率为4.97%。
2020年,以下几个行业人员平均流失率较高: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的季度平均人员流失率相对较高,均超过4%(见表2.2)。
2020年四个季度的人员流失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表2.2:2020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季度平均流失率
单位:%
从样本企业每季度新招和流失人员数来看,1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差距较少,基本持平;2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162人,差距不大;3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447人,差距明显;4季度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64人,差距不大(见表2.3)。
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全年四个季度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 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差距不大。
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普工的流动性最大:新招普工占招聘总人数超83%,普工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超87%。
四个季度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有所不同,1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约为4.56%,其余三类人员新招人数占各自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2%左右;2季度中普工人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约为3.3%,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左右;3季度中新招普工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5%,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平均为1.16%;4季度中新招普工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6%,其余三类新招人数占人员总数的比例约为0.2%(见表2.4)。
表2.3:2020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单位:人、%
表2.4:2020年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
单位:%
从样本监测企业的数据可以发现,2020年流失人数略多于新招人数,但差距不大。经了解,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的员工陆续复工复产,人员流失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有部分企业由于环保等原因,将部分生产车间迁移,导致企业用人有所减少;也有部分企业是因为进行了产业升级,引入了智能化生产工艺,从而减少人员需求。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不管是新招人员还是流失人员,超过80%都集中在普工,另外三类人员比例差距较小。针对新招和流失不均衡问题,许多企业反应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失,所以我们应该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进入增城区就业,帮助企业缓解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
(一)人员规模分布
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位居第二位;在岗职工人数为50-99人的企业位居第三位;在岗职工人数为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最少,没有10人以下的企业。其中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占比约32.8%,50-99人的企业占比约23.9%,100-499人的企业占比约34.5%,而最少的在岗职工人数为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两季均不超过5%。(见表3.1)
表3.1:2020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二)员工的户籍结构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异地务工人员多于本市户籍人员。从户籍来看,外省人员平均占比约为45.5%。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规模较大(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比例的七成左右),增城区对外来劳动者的吸引力较大。(见表3.2)
表3.2:2020年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分行业看,样本企业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以本市人员为主,占比均超过41%;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以外省人员为主,占比超过39%。调查数据显示,从整体上看,所有行业本市人员占比比较高。(见表3.3)
表3.3:2020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
(一)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
普工在所有工种中人数最多。2020年,样本企业在岗职工总人数分别为21484人、22869人、31038人、30844人。其中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各季度的占比均在60%以上;技工的人数排在第二,全年平均占比大约为16.9%;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比较接近,约为10%。
从整体上看,2020年全年度,样本监测企业下半年在岗人数较上半年有所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在岗职工数占比每个季度均呈上升趋势,管理人员的在岗职工数占比相对较稳定。(见表4.1)
表4.1:2020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二)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
在样本企业中,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数量最多。2020年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均在74%以上,在岗职工人数远多于其他行业。
从整体数据上看,2020年全年度各行业在岗职工数量变化不大。(见表4.2)
表4.2:2020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
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超过一半的行业的人员都以普工为主:在调查涉及的10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岗位,其中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四个行业的样本企业,其员工中58%以上的为普工。(见表4.3)
表4.3:2020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单位:%
(四)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
从样本企业的监测数据中可知,各类岗位中,普工人员主要以外省居多,2020年全年平均占为54.9%;技工主要以本省外市人员为主,占比约为42.2%;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以本市为主,占比分别为40.9%和50.3%。
另外,2020年全年度,本市在岗职工在普工、技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上的占比分别是22.9%、27.1%、40.9%和50.3%。(见表4.4)
表4.4:2020年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单位:%
五、样本企业的工资水平
分岗位来看,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20年的监测数据来看,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技工的工资水平居于第三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
(见表5.1)。
表5.1:2020年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
单位:元
注意:技工、专业技术人员两类岗位月平均工资平均数的平均值是根据其分项的数值计算的,普工和管理人员的则是根据样本企业填写的数据直接计算的。
按行业进行工资水平的分析,除了样本企业较少的教育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之外,其他行业的月平均工资差距不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月平均工资最高,为5110.09元;建筑业的月平均工资最低,为4059.41元,最平均工资与最低平均工资的差距为1050.68元。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行业特征、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行业的从业人员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通过开会、电话咨询、走访等方式进行抽样了解,与工资相关的数据填报,受到系统填报项目及填报人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尤其是许多公司岗位众多,例如同样是普工岗位也存在不同的工资标准,填报人往往主观性取大概值,导致数据的客观性并不高。因此,工资相关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的分析需求。(见表5.2)
表5.2:2020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
单位:元
六、综合性总结
根据2020年样本企业定点监测数据结果分析,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主要情况如下:
一、受新冠疫情影响,第一季度企业在岗人数最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企业在岗人数为29045人,为全年最低。由于我国新冠防控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从第二季度开始,企业生产逐渐恢复正常,二、三、四季度企业在岗人数分别为31485人、31038人、30855人,相对较稳定。
二、企业下半年面临生产订单减少的问题。随着新冠疫情全球化,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困境。我区企业尤其是做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订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生产的大部分是2019年的生产订单,2020年下半年的订单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三、企业参与适岗培训积极性较高。疫情期间,我局推出线上适岗培训政策,在防疫期间提倡线上培训,避免人员的过多接触,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目前我区已报备参加适岗培训的员工已超过两万人,达到我区培训人数的上限值。小部分企业由于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原因还没开展这项培训,明年会继续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四、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经了解,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由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关税太高,导致企业订单大量减少,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较大;其它类型的企业,因整体行业的低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企业的经营状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五、复工复产后企业面临招聘困难。据企业反映,今年一线生产人员招聘较上年同期困难,企业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外来人员选择在户籍所在地附近就业,且疫情期间,我区取消了“春风行动”等大型线下招聘会,对企业招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六、企业希望政府部门推动校企合作。目前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人才方面, 现在基层员工对于中专、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之前现场招聘会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不多,希望政府部门可推动校企合作的举措,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增进企业与学校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以便企业找到更合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