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市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为全面准确了解广州市增城区整体就业形势,实时监测企业用工情况,进一步扩大就业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广州市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拟对140家企业,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工作。
广州市增城区劳动保障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劳职校”)根据增城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委托和要求,为保障监测工作的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特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与服务团队,通过召开培训会议、建立微信群、数据收集、电话沟通、上门咨询等,准时有效的完成了2019年的数据采集工作。在监测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具体问题以及通过对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形成本报告。
本报告通过对系统填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召集相关人员按照系统申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根据整理的数据信息和组织填报数据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综合性总结如下: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按照监测要求,2019年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
(一)产业分布
2019年定点监测样本企业中,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其次是第三产业,没有第一产业。2019年度,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均高于第三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四个季度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或等于55%。各产业分布的企业样本符合本市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的要求。(见表1.1)。
表1.1: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产业分布
单位:%
(二)行业分布
全年监测的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从样本企业的行业来看,2019年,制造业企业的占比均超过49%,占比最高;其次是房地产业,占比超20%;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三、四、五。总体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教育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占比最低,约为1.43%(见表1.2)。
表1.2:2019年全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单位:%
二、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19年四个季度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常。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样本企业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约92%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或“正常”,约8%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见表2.1)。
表2.1: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单位:%
(二)员工流动情况
2019年各季度增城区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7.89%,其中全年平均流失率最高的是房地产业,高达16.91%;其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4.1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1.47%,住宿和餐饮业10.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82%;另外,全年平均流失率最低的是建筑业1.59%。
在数据统计的十一个行业中,流失率超过全年平均流失率7.89%的行业有6个,不同行业不同季节人员流失率变化较大。(见表2.2)。
表2.2: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季度平均流失率
单位:%
从样本企业每季度新招和流失人员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新招人数与流失人数差距较大,第二、三、四季度人数差距不大,全年新招人数11608人,流失17320人,新招人数比流失人数少5712人。经了解,人员流失的原因与有的企业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有关。
(见表2.3)
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各个季度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 技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差距不大。
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普工的流动性最大:新招的普工占普工总人数的比例在8%左右,新招普工占招聘总人数约76%,普工流失人数占流失总人数约77%。
全年各个季度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有所不同,各个季度中普工新招人数占人员总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余三类人员新招人数占各自人员总数的比例均有所不同。(见表2.4)
表2.3: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单位:人、%
表2.4:2019年各季度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
单位:%
2019年各季度流失人数多于新招人数。经了解,许多企业是因为经营困难或行业淡旺季较明显,导致企业用人有所缩紧;有部分企业由于环保等原因,将部分生产车间迁移,导致企业用人有所减少;也有部分企业是因为进行了产业升级,引入了智能化生产工艺,从而减少人员需求。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不管是新招人员还是流失人员,约有80%都集中在普工,另外三类人员比例差距较小。针对新招和流失不均衡问题,许多企业反应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缺失,所以我们应该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进入增城区就业,帮助企业缓解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
(一)人员规模分布
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最多;在岗职工人数为100-499人的企业位居第二位;在岗职工人数为50-99人的企业位居第三位;在岗职工人数为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最少。其中样本企业中在岗职工人数为10-49人的企业占比约40%,50-99人的企业占比约20%,100-499人的企业占比约25%,而最少的在岗职工人数为500-999人及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均不超过5%。(见表3.1)
表3.1: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单位:%
(二)员工的户籍结构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全年各个季度只有第四季度是本市户籍人员多于异地务工人员。从户籍来看,外省人员平均占比约为38%;本市人员平均占比约为44%。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规模较大(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比例的六成左右),增城区对外来劳动者的吸引力较大。(见表3.2)
表3.2:2019年各个季度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分行业看,样本企业中教育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均以本市人员为主,占比均超过50%;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省人员为主,占比超过44%。调查数据显示,除了住宿和餐饮业本市人员比例较低之外,其它行业本市人员占比均比较高,尤其在教育业,本市人员占比约为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本市人员占比超过80%。但从整体上看,所有行业本市人员占比比较高。(见表3.3)
表3.3:2019年前全年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单位:%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
(一)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
普工在所有工种中人数最多。2019年各个季度,样本企业平均在岗职工总人数2.36万人。其中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各季度的平均占比为59.5%;管理人员的人数排在第二,平均占比大约为15.4%;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比较接近,约为12%。
从整体上看,2019年各个季度,样本企业各类人员在岗职工数每季度逞递增趋势。(见表4.1)
表4.1: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岗位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二)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
在样本企业中,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数量最多。2019年各个季度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均在64%以上,在岗职工人数远多于其他行业;其次是建筑业平均占比为16.7%。
从整体数据上看,2019年各季度除了建筑业,其余各行业在岗职工数量变化不大。(见表4.2)
表4.2: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及比例
单位:人、%
(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
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超过一半的行业的人员都以普工为主:在调查涉及的11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岗位,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个行业的样本企业,其员工中63%以上的为普工。建筑业是技工人员占比高于其他岗位人员的行业,建筑业技工的占比超过35%。(见表4.3)
表4.3: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单位:%
(四)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
各类岗位中,2019年各季度平均占比均为本市户籍人员较多,普工约为44.8%,技工为44.5%,专业技术人员为35.6%,管理人员为47.7%。(见表4.4)
表4.4: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单位:%
五、样本企业的工资水平
分岗位来看,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19年各个季度的监测数据来看,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技工的工资水平居于第三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
(见表5.1,5.2)。
表5.1: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
单位:元
表5.2: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岗位工资水平
单位:元
按行业进行工资水平的分析,教育业、住宿和餐饮业工资水平均低于3500元,尤其是教育业,2019年全年平均月工资约2559.22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资水平最高,全年平均月工资约7591.44元。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受到行业特征、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行业的从业人员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通过开会、电话咨询、走访等方式进行抽样了解,与工资相关的数据填报,受到系统填报项目及填报人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尤其是许多公司岗位众多,例如同样是普工岗位也存在不同的工资标准,填报人往往主观性取大概值,导致数据的客观性并不高。因此,工资相关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相关的分析需求。(见表5.3)
表5.3: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分行业工资水平
单位:元
六、综合性总结
根据2019年各季度样本企业定点监测数据结果分析,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主要情况如下:
(一)取得的成果
(1)企业员工中本市户籍员工占比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在区政府出台的就业扶持政策和区人社局的积极宣传指导下,从样本企业上的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企业员工中本市户籍员工的比例平均占比达到66.7%,很好地缓解了本市户籍人员的就业压力,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2)区人社局举办的现场招聘会和扩大本区硬件的招聘场地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部分招聘难题。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中得出,受传统节日“春节”的影响,第一季度的人员流失率非常高,尤其是普工,企业表示特别是春节假期后,招聘又存在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新招人员和流失人员中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普工的流失人数占企业流失总人数的80%以上,企业用工压力非常大。经走访企业时了解到,区人社局组织的“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会以及各镇街举办的中小型招聘会及时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企业希望区人社局保持并加大组织力度,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招聘会以满足企业发展用人的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
(1)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严峻的考验。经了解,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由于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关税太高,导致企业订单大量减少,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较大;其它类型的企业,因整体行业的低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企业的经营状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经调研了解,许多企业表示我区尤其缺乏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从样本企业的情况分析,我区大多数企业都是传统行业,受多方因素影响,许多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企业希望转型升级,所以对高端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非常渴求,人才的缺乏造成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进一步制约我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期望区人社局能够尽可能出台人才吸引政策,为本区引进更多更好的高精尖人才。
(3)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监测样本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智能化代替人工。据企业反馈,由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区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智能化代替人工的转型升级,这样会造成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4)基层员工较难招聘,且很多人没有职业规划,宁愿做临时工。
(三)建议
(1)针对中美贸易战中受影响的企业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扶持企业的发展。中美贸易战中,受影响的企业较多,涉及面比较广,对我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区应针对受影响的企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并协助企业稳步渡过困难。
(2)根据监测情况,一是我区将继续优化样本监测数据,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区用工情况。二是加速人力资源网络市场建设,搭建微信求职等新型招聘平台,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畅通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主要群体求职择业渠道及企业招聘渠道,破解用工难题。三是继续提高各项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