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2024年广州市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2025-02-28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分享


    2024年广州市增城区企业用工定点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广州市增城区总体就业形势,实时监测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增城区根据样本企业调查数据形成本报告。

      一、用工监测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2024年全年,定点监测企业的样本量为140家。

      (一)产业分布

      样本企业中,2024年上半年第三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占比60%,其次是第二产业,占比27.14%,其他产业样本企业占比为12.86%,根据广州市要求、更换部分人数不符合要求的第三产业企业为第二产业企业2024年年末样本企业调整为第二产业的样本企业最多,占比65%,其次是第三产业,占比22.85%,其他产业占比12.15%。2024年全年样本企业行业分布相较于2023年样本企业更符合本市企业用工定点监测工作的要求。(见表1.1,图1.2,图1.3)

      表1.1 2024年样本企业产业分布数量

    产业

    2024年一季度

    2024年二季度

    2024年三季度

    2024年四季度

    第三产业

    84

    84

    32

    32

    第二产业

    38

    38

    91

    91

    其他产业

    18

    18

    17

    17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100

    100

    企业个数(个)

    140

    140

    140

    140


      1.2 2024年末样本企业产业分布

    111.png

      图1.3 2024年末样本企业产业分布比例

    222.png

      (二)行业分布

      样本企业中制造业样本企业最多,占比约57.2%;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占比9.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与建筑业相同,占比为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并列位居第四;各占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次之,占比约2.1%;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较低,各占比1.4%。以分布行业来看,2024年相较2023年,样本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居多。(详见表1.4,图1.5)。

      表1.4  2024年末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行业

    2023年占比(%)

    2024年占比(%)

    1

    制造业

    51.43

    57.2

    2

    批发零售业

    8.57

    9.2

    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14

    7.1

    4

    建筑业

    7.14

    7.1

    5

    租赁和商务服务

    9.29

    2.8

    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0

    2.8

    7

    房地产业

    4.29

    2.8

    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72

    2.1

    9

    住宿和餐饮业

    3.57

    1.4

    1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1

    1.4

    11

    农、林、牧、渔业

    0.71

    1.4

    12

    卫生和社会工作

    2.15

    1.4

    1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5

    1.4

    14

    金融业

    1.43

    1.4

    合计

    100

    100

      图1.5 2023年、2024年末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333.png

      企业性质及规模分布

      样本企业中内资企业占最多,占总量的90.71%;其次是港澳台企业占比5%;外资企业(非港澳台)占比最低 ,仅占总量的4.28%(详见表1.6)。

      表1.6  2024年末样本企业性质分布

    企业性质

    2023年末数量(家)

    2024年末数量(家)

    1

    内资企业

    116

    127

    2

    外资企业

    14

    6

    3

    港澳台企业

    10

    7

    4

    合计

    140

    140

      从企业规模(在岗人数)来看,在岗人数在1至100人的企业为60家,占比约42.85%,同比下降41.15%,环比下降15%;在岗人数在101至300人的企业为43家,占比为30.71%,同比上升5.71%;在岗人数在301至800人的企业为19家,占比约13.57%;在岗人数在801人以上的企业为18家,占比超12%。从样本企业规模来看,2024年度用工监测企业样本中企业规模分布比例更加符合检测要求(详见表1.7)。

      表1.7  2024年末样本企业规模分布

    企业

    性质

    2023年末数量(家)

    占比(%)

    2024年上半年数量(家)

    占比

    (%)

    2024年末数量(家)

    占比(%)

    1

    1至100人

    84

    60

    81

    57.85

    60

    42.85

    2

    101至300人

    35

    25

    36

    25.71

    43

    30.71

    3

    301至800人

    12

    8.57

    13

    9.28

    19

    13.57

    4

    801人以上

    9

    6.42

    10

    7.14

    18

    12.85

    5

    合计

    140

    100

    140

    100

    140

    100

      从企业分布、行业分布及企业规模反映了广州市增城区140家用工监测企业现状,其中第二产业和内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小型企业是主要构成部分。

      二、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流动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24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常。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样本企业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给予正面评价,87%以上的样本企业认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或“正常”,相比上半年有所上升,环比上升6.43%。大部分企业对下季度经营情况持乐观态度,有117家企业预计下季度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持平”或“好转”,占比约83.5%;有23家企业持悲观态度,认为第一季度经营情况会更加困难。(见表2.1)。

      表2.1:2024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生产经营状况

    2024

    2024年末

    环比增幅(%)

    困难

    23.57%

    12.85%

    -10.72%

    良好

    15.71%

    17.85%

    -2.14%

    正常

    60.71%

    69.29%

    8.57%

    合计

    百分比

    100%

    100%

    0

    企业个数(个)

    140

    140

    0

      (二)员工流动情况

      2024增城第四季度样本企业员工的平均流失率为5.48%环比下降4.0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个行业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根据三个月平均企业流失人数和在岗总人数计算样本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得出:房地产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人员流失率相较于第三季度有所增加,其他行业人员流失率有所放缓。(见表2.2)。

      表2.22024年样本企业分行业人员流失率(%)

    行业

    2024年1季度

    2024年2季度

    20243季度

    20244季度

    环比增幅

    制造业

    4.78

    4.5

    7.39

    6.67

    -0.72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56

    2.63

    1.6

    0.54

    -1.06

    建筑业

    9.37

    0.5

    5.68

    2.24

    -3.4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4.51

    0

    4.68

    3.98

    -0.7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9.63

    0

    12.95

    7.37

    -5.58

    批发和零售业

    5.42

    2.3

    2.15

    2.35

    0.2

    住宿和餐饮业

    6.07

    7.44

    0.8

    3.53

    2.73

    房地产业

    0.14

    2.47

    9.48

    0.65

    -8.8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46

    4.27

    11.3

    3.15

    -8.1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55

    2.33

    3.5

    3.33

    -0.1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49

    2.63

    1.6

    1.88

    -0.2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0

    8.47

    11.3

    3.15

    -8.1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28

    7.5

    3.5

    3.33

    -0.17

    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管理

    0

    4.01

    1.6

    1.88

    -0.28

      2024下半年流失人数大于新招人数,流失人数比新招人数多1492人。从数量上来看,下半年新招人数及流失人数均大于上半年。从比例上来看普工类新招人数及流失人数相较于上半年环比降低约22%与11%,管理类人员新招人数及流失人数相较于上半年环比增加,分别约为18%与20.3%。

      下半年中,从新招和流失人员的类别来看,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其次是管理人员占新招人员和流失人员的第二位。(见表2.3,表2.4)。

      表2.3  2024年末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人员流动

    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人数(人)

    人数(人)

    人数(人)

    人数(人)

    新招人数

    1034

    1370

    3923

    2096

    8423

    其中:普工

    724

    1022

    2027

    1053

    4826

    技工

    93

    78

    390

    215

    776

    专业技术人员

    84

    96

    362

    121

    663

    管理人员

    133

    174

    1144

    707

    2158

    流失人数

    1753

    1692

    4686

    2825

    10956

    其中:普工

    1119

    1065

    2521

    1404

    6109

    技工

    259

    154

    435

    369

    1217

    专业技术人员

    113

    134

    166

    231

    644

    管理人员

    262

    339

    1564

    821

    2986

      表2.4 2024年末样本企业人员流动占比情况

    人员流动

    2024年上半年

    2024年下半年

    环比增加

    (%)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新招人数

    2404

    100

    6019

    100

    0

    其中:普工

    1746

    72.62

    3080

    51.17

    -21.45

    技工

    171

    7.11

    605

    10.05

    2.94

    专业技术人员

    180

    7.48

    483

    8.02

    0.54

    管理人员

    307

    12.77

    1851

    30.75

    17.98

    流失人数

    3445

    100

    7511

    100

    0

    其中:普工

    2184

    63.39

    3925

    52.2

    -11.19

    技工

    413

    11.98

    804

    10.70

    -1.28

    专业技术人员

    247

    7.16

    397

    5.29

    -1.87

    管理人员

    601

    11.44

    2385

    31.75

    20.31

      从样本企业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的比例来看,整体上管理人员的流动性最大,全年新招的管理人员占管理类员工总人数的比例超过43%,新招人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全年中各类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总数的比例有所不同,普工新招人数占总数的比例在17.87%,管理人员约为43.12%,其余两类人员的比例均在8.5%左右,2024年全年样本企业流失率远高于新招人员占总量的比例,差距超过5.22%(见表2.5)。

      表2.5 2024年样本企业人员流动情况

      单位:人

    人员流动

    2024上半年

    2024下半年

    合计

    人数

    年末在岗职工人数总数

    新招人员占该类别职工人数总数的比例%

    人数

    一季度

    人数

    二季度

    人数

    三季度

    人数

    四季度

    季度新招人数

    1034

    1370

    3923

    2096

    8423

    48500

    17.37

    普工

    724

    1022

    2027

    1053

    4826

    27003

    17.87

    技工

    93

    78

    390

    215

    776

    8678

    8.94

    专业技术人员

    84

    96

    362

    121

    663

    7814

    8.48

    管理人员

    133

    174

    1144

    707

    2158

    5005

    43.12

    季度流失人数

    1753

    1692

    4686

    2825

    10956

    48500

    22.59

    普工

    1119

    1065

    2521

    1404

    6109

    27003

    22.62

    技工

    259

    154

    435

    369

    1217

    8678

    14.02

    专业技术人员

    113

    134

    166

    231

    644

    7814

    8.24

    管理人员

    262

    339

    1564

    821

    2986

    5005

    59.66

      三、样本企业的员工结构情况

      一)员工户籍结构

      从样本企业员工的户籍结构来看,户籍人员多于异地务工人员从户籍来看,截至2024年末数据,外省人员超过46%;非本省本县人员占比略大于省内本县人员;户籍为本省外市的人员占比超过27.6%。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增城区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规模较大(占样本企业全部人员的73%以上)(见表3.1)。

      图3.12024年末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

    人数(人)

    占比(%)

    当前在岗人数

    48500

    100

    本省人数

    26177

    53.97

    本省本县(区)人数

    12766

    26.32

    外省人数

    22323

    46.03

    在岗普工数

    27003

    55.68

    本省普工数

    14059

    52.06

    本省本县(区)普工数

    7383

    27.34

    外省普工数

    12944

    47.94

    在岗技工数

    8678

    17.89

    本省技工数

    4449

    51.27

    本省本县(区)技工数

    1944

    22.40

    外省技工数

    4229

    48.73

    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数

    7814

    16.11

    本省专业技术人员数

    4459

    57.06

    本省本县(区)专业技术人员数

    1935

    24.76

    外省专业技术人员数

    3355

    42.94

      根据2024年上半年、下半年两季平均数据,本市户籍人口比例从35.46%下降到26.32%,环比减少9.14个百分点。这可能反映了本市吸引外来人口的竞争力减弱或本市人口流出增加。相反,本省外市户籍人口比例从26.76%增加到27.65%,环比增长0.89个百分点,显示出本省其他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外省户籍人口比例略有上升,从37.78%增加到46.03%,环比增长8.25个百分点,表明外省人口流入趋于稳定。总体来看,本市户籍人口有所减少,而本省外市和外省户籍人口比例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3.2,图3.3)。

      表3.2  2024年样本企业员工户籍结构同比增幅

    户籍

    2023年平均

    2024年上半年两季平均

    2024年下半年两季平均

    同比增幅(%)

    本    市

    39.04

    35.46

    26.32

    -12.72

    本省外市

    23.51

    26.76

    27.65

    4.14

    外    省

    37.45

    37.78

    46.03

    8.58

      图3.3 2023年、2024年上半年、2024年下半年户籍分布对比

    444.png

     

      分行业看,样本企业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4个行业以本省本县人员为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省劳动者占比较高调查数据显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业的样本企业员工中,本市城镇人员的占比均超过5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中外省劳动者的占比超过50%(见表3.4,表3.5)。

      表3.4 2024年末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单位:人)

    一级行业

    当前在岗人数(人)

    其中:本省人数(人)

    其中:本省本县(区)人数(人)

    其中:外省人数(人)

    合计

    住宿和餐饮业

    176

    132

    83

    44

    1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1

    92

    57

    99

    100%

    农、林、牧、渔业

    65

    30

    19

    35

    100%

    制造业

    32830

    16634

    8502

    16196

    10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462

    818

    258

    644

    1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814

    2569

    1475

    1245

    100%

    建筑业

    4102

    1943

    386

    2159

    100%

    房地产业

    208

    131

    76

    77

    100%

    批发和零售业

    3236

    2213

    707

    1023

    1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6

    69

    8

    47

    1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41

    681

    624

    60

    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62

    228

    80

    534

    1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65

    338

    244

    127

    100%

    金融业

    332

    299

    247

    33

    100%

      表3.52024年末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户籍结构(%)

    一级行业

    本省人数占比(%)

    本省本县(区)人数占比(%)

    外省人数占比(%)

    合计(%)

    住宿和餐饮业

    75.00%

    47.16%

    25.00%

    1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8.17%

    29.84%

    51.83%

    100%

    农、林、牧、渔业

    46.15%

    29.23%

    53.85%

    100%

    制造业

    50.67%

    25.90%

    49.33%

    100%

    卫生和社会工作

    55.95%

    17.65%

    44.05%

    1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7.36%

    38.67%

    32.64%

    100%

    建筑业

    47.37%

    9.41%

    52.63%

    100%

    房地产业

    62.98%

    36.54%

    37.02%

    100%

    批发和零售业

    68.39%

    21.85%

    31.61%

    1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9.48%

    6.90%

    40.52%

    10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91.90%

    84.21%

    8.10%

    1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9.92%

    10.50%

    70.08%

    1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69%

    52.47%

    27.31%

    100%

    金融业

    90.06%

    74.40%

    9.94%

    100%

      四、样本企业的岗位就业情况

      (一)各类岗位在岗职工人数

      普工在各工种中人数最多。2024年末,普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高,占比在55.6%以上;技工的人数排在第二位,其占比在17.8%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排在第三位;管理人员的数量相对最少(见表4.1)。

      4.1 2024年末样本企业在岗员工职位结构及增幅(%)

    2024年上半年各工种人数(人)

    占在岗职工总人数比例(%)

    2024年下半年各工种人数(人)

    占在岗职工总人数比例(%)

    同比增幅(%)

    在岗普

    工总人数

    15278

    48.99

    27003

    55.68

    6.69

    在岗技

    工人数总数

    6005

    19.25

    8678

    17.89

    -1.36

    在岗专业

    技术人员数量

    5785

    18.55

    7814

    16.11

    -2.44

    在岗管理人员

    4115

    13.19

    5005

    10.32

    -2.87

    合计

    31183

    100

    48500

    100

    -

      (二)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

      样本企业中,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在岗职工人数较多。2024年末,制造业在岗职工人数占样本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在67.6%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在岗职工人数占比均超6%(见表4.2)。

      表4.22024年末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数量

    行业

    2024年1季度

    2024年2季度

    2024年3季度

    2024年4季度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人)

    百分比

    住宿和餐饮业

    200

    0.63%

    210

    0.67%

    189

    0.39%

    176

    0.3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0

    0.10%

    27

    0.86%

    27

    0.06%

    191

    0.39%

    农、林、牧、渔业

    87

    0.28%

    90

    0.28%

    64

    0.13%

    65

    0.13%

    制造业

    19293

    61.19%

    19058

    61.11%

    33585

    68.50%

    32830

    67.69%

    卫生和社会工作

    1460

    4.63%

    1439

    4.61%

    1446

    2.95%

    1462

    3.0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400

    10.79%

    3297

    10.57%

    3813

    7.78%

    3814

    7.86%

    建筑业

    2700

    8.56%

    2723

    8.73%

    4020

    8.20%

    4102

    8.46%

    房地产业

    280

    0.89%

    283

    0.90%

    203

    0.41%

    208

    0.43%

    批发和零售业

    2202

    6.98%

    2178

    6.98%

    3270

    6.67%

    3236

    6.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4

    0.46%

    146

    0.46%

    114

    0.23%

    116

    0.24%

    电力、热力、燃

    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34

    2.33%

    724

    2.32%

    741

    1.51%

    741

    1.5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60

    0.51%

    167

    0.53%

    751

    1.53%

    762

    1.5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18

    1.64%

    516

    1.65%

    479

    0.98%

    465

    0.96%

    金融业

    328

    1.04%

    325

    1.04%

    328

    0.67%

    332

    0.68%

    合计

    31536

    100%

    31183

    100%

    49030

    100%

    48500

    100%

      (三)分行业分岗位人员情况

      样本企业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员工岗位分布存在差异。大部分行业的人员都以普工为主:在调查涉及的14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样本企业人员的岗位以普工为主,普工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类岗位,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三个行业的样本企业,其员工中普工的占比超过70%。建筑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岗位分布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最高,分别占比超46%、73%。管理人员在农、林、牧、渔业和住宿和餐饮业的占比超过57%。(见表4.3)。

      表4.3 2024年末样本企业分行业员工岗位结构

    行业

    普工

    技工

    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合计

    制造业

    57.28%

    19.44%

    12.36%

    10.92%

    100%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6.38%

    1.35%

    8.23%

    14.04%

    100%

    建筑业

    26.13%

    25.43%

    46.83%

    1.61%

    100%

    批发和零售业

    65.48%

    13.88%

    9.86%

    10.78%

    100%

    住宿和餐饮业

    13.07%

    19.89%

    9.66%

    57.39%

    100%

    房地产业

    67.31%

    3.85%

    6.73%

    22.12%

    1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7.63%

    14.19%

    14.19%

    13.98%

    10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58.66%

    18.77%

    14.70%

    7.87%

    10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0.13%

    10.59%

    3.30%

    5.98%

    1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2.76%

    18.10%

    13.79%

    35.34%

    100%

    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管理

    7.39%

    2.87%

    73.32%

    16.42%

    1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4.45%

    13.61%

    9.95%

    21.99%

    100%

    农、林、牧、渔业

    18.46%

    3.08%

    4.62%

    73.85%

    100%

    金融业

    74.10%

    13.86%

    3.01%

    9.04%

    100%

    合计

    55.68%

    17.89%

    16.11%

    10.32%

    100%

      (四)各岗位员工的户籍分布

      各类岗位中,普工岗位中外省人员占比最高达到47.94%,环比增加了8.94%,各岗位中技工岗位本省本市人员占比最低。2024年末样本企业中所有岗位的人员都以本省户籍人员为主,普工中本省户籍人员占比为52.06%,技工中本省户籍人员的占比为51.27%,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省户籍人员占比超57%。样本企业中,本省本市户籍人员的占比方面,技工人员最低,占比为22.4%;普工人员最高,约27.34%。相较2023年末来看,2024年末普工、技工、专业技术人员本省本市户籍员工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外省户籍人口比例均有所增加(见表4.4)。

      表4.4 2024年末样本企业不同岗位员工户籍分布

    岗位

    户籍

    2023

    2024上半年

    2024

    环比增幅

    普工

    本省本市

    41.35

    38.96

    27.34

    -11.62

    本省外市

    18.98

    22.06

    24.72

    2.66

    外省

    39.67

    39.00

    47.94

    8.94

    合计

    100

    100.00

    100

    0

    技工

    本省本市

    32.56

    30.79

    22.40

    -8.39

    本省外市

    29.27

    32.84

    28.87

    -3.97

    外省

    38.17

    36.38

    48.73

    12.35

    合计

    100

    100.00

    100

    0

    专业技术人员

    本省本市

    40.68

    29.49

    24.76

    -4.73

    本省外市

    29.87

    33.81

    32.30

    -1.51

    外省

    29.45

    36.70

    42.94

    6.24

    合计

    100

    100.00

    100

    -11.62

      五、样本企业的工资水平

      分岗位来看,样本企业中普工的工资最低。从2024年四季度的监测数据来看,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最高,达到29181元,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居于第二位,普工的工资水平最低。(见表5.1,图5.2)。

      表5.12024年样本企业各岗位工资水平

      单位:元

    岗位

    月工资中位数的平均值

    四季度月

    平均工资

    四季度月

    中位数工资

    三季度月

    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增幅(%)

    普工

    4708.82

    4500

    4550.7

    3.47%

    技工

    4884.3

    5800

    4723.5

    3.40%

    专业技术人员

    6384.9

    6600

    6211.7

    2.79%

    管理人员

    29181

    11812.5

    -

    -

      注:技工、专业技术人员两类岗位月平均工资平均数的平均值是根据其分项的数值计算的,普工的则是根据样本企业填写的数据直接计算的。

      图5.22024年末样本企业各岗位工资水平

    555.png

     

      、用工监测样本企业招聘情况

      (一)2024年招聘情况

      2024年末,受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季节性返工影响,普工、技工、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缺口人数均有所提升。其中普工在总在岗人数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最小。缺口方面趋势却不相同,普工的缺口比例最高达59.89%,而技工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比例较低,分别为10.97%和9.48%。(见表6.1)。

      6.1:2024年样本企业招聘情况

    2024上半年

    2024下半年

    缺口

    人数

    缺口总人数

    比例

    缺口

    人数

    缺口总人数

    比例

    普工

    363

    478

    75.94%

    442

    738

    59.89%

    技工

    28

    5.86%

    81

    10.97%

    专业技术人员

    26

    5.44%

    70

    9.48%

    管理人员

    61

    12.76%

    145

    19.64%

      当前增城区用工缺口人数占总体需求的1.52%,这一数字清晰地表明,尽管整体上人员配备情况良好,但仍有一小部分职位亟待填补。

      、失业监测样本企业数据分析

      以增城区固定的40家失业监测企业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失业监测的样本企业,通过监测得到全年数据和分析报告。

      (一)失业监测企业总体情况

      企业规模见下表,在2024年失业监测企业规模统计中,人员规模在“100—499人”的企业最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0%。其次是“10—49人”的企业,比重为27.5%。“50—99人”企业比重为20%。“10人以下”“500—999人”和“1000人及以上”企业占比为2.5%。(详见表7.1,图7.2)

      表7.1  2024年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企业人员规模

    企业数量(家)

    10人以下

    0

    10—49人

    11

    50—99人

    8

    100—499人

    20

    500—999人

    1

    1000人及以上

    0

    合计

    百分比(%)

    100

    企业数量(家)

    40

      图7.2 样本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666.png

     

      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占比55%(详见图7.3)

      图7.3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图

    777.png

      失业定点监测企业的性质中,占比最大的是内资企业,占比为77.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为12.5%,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为10%,如下图所示。(详见图7.4)

      图7.4 失业监测企业行业类型

    888.png

     

      (二)在岗员工流动情况

      根据2024年末调查期期末员工人数的统计数据,员工总流动情况见下表,相较2023年样本企业员工流失率同比下降了6.99个百分点,2024年全年在岗员工的平均月流失率在1.05%,2024年全年在岗员工流失率约为12.6%。(详见表7.5)

      表7.5  2024年员工流失情况

    月份

    在岗员工总数

    新招员工总数

    减员员工总数

    流失率%

    2023年

    7124

    557

    601

    8.43

    2024年上半年

    6889

    592

    774

    11.23

    2024年下半年

    6643

    54

    96

    1.44

      (三)劳务派遣员工变动情况

      全年来看,劳务派遣员工的总人数从1月的17人增长至12月的33人,增长了近一倍。尽管期间各月份新招和减员人数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是稳步上升。流失率方面,各月份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最高为4月的27.78%,最低为12月的3.03%,显示出劳务派遣员工队伍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对于企业的用工安排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见表7.6)

      表7.6  2024年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变动情况

    月份

    劳务派遣员工

    总人数(人)

    新招人数(人)

    减员人数(人)

    流失率(%)

    1月

    17

    5

    2

    11.76

    2月

    20

    2

    3

    15.0

    3月

    19

    1

    2

    10.52

    4月

    18

    0

    5

    27.78

    5月

    21

    5

    2

    9.52

    6月

    21

    2

    2

    9.52

    7月

    17

    1

    5

    29.4

    8月

    16

    0

    1

    6.25

    9月

    28

    13

    1

    3.57

    10月

    28

    1

    1

    3.57

    11月

    32

    5

    1

    3.12

    12月

    33

    2

    1

    3.03

      八、综合性总结

      根据2024年样本企业定点监测数据结果,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主要情况如下:

      (一)产业分布变化

      2024年,增城区第产业的样本企业占比显著增加至65%,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这一变化反映了制造业在增城区的重要性逐渐增强,而第三产业的企业占比则相对下降,显示出用工样本企业产业、行业的多样性及丰富性,用工监测样本行业分布比例更趋于合理。

      (二)部分岗位人员流失率较高,招聘又存在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及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用工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高效对接,降低招聘与求职成本,提高匹配效率。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新招人员和流失人员中普工均占了绝大多数,且新招普工占新招员工总人数比例呈逐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样本企业表示普工是招聘存在困难的最主要工种。普工在企业中的稳定性值得引起关注。

      (三)在2024年,用工监测样本企业的流失人数占比达到了22.58%,这一数字远远小于企业的计划招聘人数,揭示了样本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人员流失的压力针对这一现象,企业需要进一步审视和分析导致人员流失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需求等因素,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人员流失率,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同时,增城区就业中心应当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劳动者对增城区的就业满意度和归属感。

      (四)相当部分企业存在招聘人员困难和用工缺口。根据调查结果,部分企业给出的用工条件与劳动者不断提升的就业预期存在一定的错位,相当部分企业认为应聘者对薪水要求过高是招聘难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劳动者流动性过大特别是普工流动性高,和企业稳定用工需求不适应,放大了企业的用工困难。

      (五)当前样本企业中预设的招聘人数占比为5.25%,然而在实际执行中,成功招聘的人数占比为4.39%。这一数据表明,企业在实际的招聘效果中仍有上升空间,但实际操作中的效果略显不足。此外,样本企业的应聘人数占比较高,达到8.57%,这表明增城区人力资源市场上拥有一定的求职者储备,但在将这些储备转化为实际招聘人数时,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转化率。

      (六)区人社局应当加强对本市区普工及技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本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促进本地就业。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特别是与增城区重点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人才,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创新用工模式,如灵活用工、共享员工等,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用工灵活性。

      根据监测情况,是我区将继续优化样本监测数据,将一批中小微企业更换为大型规上企业,更加科学地满足样本企业分布,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区用工情况。是加速人力资源网络市场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搭建微信求职招聘平台,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畅通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主要群体求职择业渠道及企业招聘渠道,破解用工难题。是继续提高各项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四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以及特定行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特定行业例如农、林、牧、渔业的季节性用工政策支持及保障。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