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服务业稳中有升 重点行业活力激发——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情况

    2024-03-11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统计局
    【字号: 分享

            2023年,增城区服务业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规模以上服务业稳步增长,经营效益有所提升。但企业规模偏小、行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服务业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仍然面临困难与挑战。

            一、总体运行情况

            2023年1-12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312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同比增长17.1%,比全市高出6.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2。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共151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4.23亿元,同比增长29.9%,比全市高21.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1。

            从增长趋势看,规模以上服务业全年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速,上半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1-5月份达到最高值23.7%,1-6月份回落至15.4%,下半年趋于平稳,在18%附近徘徊;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速持续处于高位,全年有10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8月份达到最高值37.4%,后续逐月有小幅度的回落,1-12月份回落至29.9%。

    图1 2023年服务业累计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图片1.png

            二、主要指标运行良好

            2023年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指标整体稳中向好。其中,利润总额整体保持良好态势,312家企业中有182家实现盈利,企业盈利面为58.3%,但在前海医院、华侨城文旅等个别重资产企业的影响下,整体呈亏损状态,合计实现亏损0.49亿元;受部分人力资源企业经营情况波动、用工模式转变影响,用工人数有所下滑、期末用工人数3.89万人,同比下降11.2%;劳动人员的福利待遇保持平稳,应付职工薪酬累计实现43.1亿元,同比增长1.6%;减税降费凸显成效,应交增值税累计实现2.61亿元,同比下降19.9%,税金及附加累计实现1.84亿元,同比下降14%。

    表1 近三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指标情况

    指标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总量

    增速(%)

    总量

    增速(%)

    总量

    增速(%)

    营业收入(亿元)

    209.60

    17.1

    177.78

    14.3

    136.29

    19.7

    利润总额(亿元)

    -0.49

    -64.3

    -1.34

    -123.5

    7.59

    -44.2

    期末用工人数(万人)

    3.89

    -11.2

    4.23

    3.0

    3.36

    0.8

    应付职工薪酬(亿元)

    43.10

    1.6

    43.54

    10.1

    36.23

    25.4

    应交增值税(亿元)

    2.61

    -19.9

    2.93

    -15.3

    3.08

    -4.8

    税金及附加(亿元)

    1.84

    -14.0

    2.07

    52.8

    1.21

    20.7

            三、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十大行业的增速呈“六升四降”态势,总体来看,各行业发展情况良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2.2%、62.4%、18.3%,呈两位数较快增长,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是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主动力,三者合计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7.8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4%、2.1%和5.6%;房地产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度下降,营业收入与2022年基本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多家企业停业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1%。

            从三年平均增速来看,共有八大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体现出服务业行业强大的发展韧性。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六个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超过10%,彰显新动能的蓬勃动力;房地产业和教育保持稳步增长,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4%和4.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分别下降1.3%和15.3%。(详见表2)

    表2 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各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行业

    单位数

    (个)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三年平均增速(%)

    全区

    312

    209.60

    17.1

    17.0

    营利性服务业

    151

    94.23

    29.9

    1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2

    58.79

    18.3

    28.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7

    3.27

    -48.1

    -15.3

    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

    68

    31.33

    -0.8

    5.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4

    57.15

    62.2

    20.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2

    26.27

    7.4

    12.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

    4.27

    5.6

    36.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6

    5.65

    2.1

    -1.3

    教育

    15

    5.19

    -0.2

    4.2

    卫生和社会工作

    8

    15.38

    -1.1

    34.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

    2.30

    62.4

    26.8

            (一)物流发展拉动服务业增长

            2023年,我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迅猛,带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性产业,为其他产业经济良好发展提供保障,充分满足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的需求。

            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共62家,较2022年增加13家,在沿江高速等企业的带动下,营业收入累计实现58.79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28%,总量在服务业十大行业中居首,同比增长18.3%,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5.1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为28.8%。其中,随着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落成和增城西站中欧班列保持运营,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在综合交通枢纽、交投中铁等国际运输代理企业的带动下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累计实现14.08亿元,同比增长33%。

            (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拉动明显

            2023年,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7.15亿元,同比增长62.2%,高于广州(13.2%)48.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1,发挥出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是规模以上服务业十个门类中同比增速最高、拉动增长百分比最大的行业门类,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2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为20.5%。路淘旅行社,娱猫传媒,西澄文化等企业发展较好,对行业拉动作用显著,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6.37亿元,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3个百分点。

            (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稳步增长

            2023年,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27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广州(5%)2.4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5,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为12.4%。随着中汽研公司试验资质的全部获取和产能的有效释放,能够承接更多的试验业务,赛宝认证、赛宝计量持续增量,企业业务量不断增多,三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79亿元,同比增长19.5%,拉动该行业增长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

            (四)文旅行业蓬勃发展

            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62.4%,高于广州(32.9%)29.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3,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三年平均增速为26.8%。今年以来,文旅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尤其是暑假,国庆黄金周期间景区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全区10家A级景区2023年游客接待累计15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7.8%,森水旅游、嬉水乐园、七彩澳游等旅游景区迎来新一轮旅游高潮,整体接待情况全面回升,三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08%,拉动行业增长65.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0.5个百分点。

            四、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我区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民营企业预期和信心稳步提升,发展趋势向好,活力持续显现,在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中有266家民营企业,占全区规上服务业数量的85%,共实现营业收入149.26亿元,占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1.2%,同比增长19.5%,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13.6个百分点,是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稳步增长的中坚力量。同时,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利润亏损面收窄,59%的民营企业实现盈利,合计亏损额由上年的4.78亿收窄至0.29亿,同比下降93.9%。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员工福利待遇水平有所提高,人均应付职工薪酬达9.62万元,同比增长15.3%,与规模以上服务业差距逐渐减小。减税降费力度不减,纾困帮扶民营企业渡难关成效明显,应交增值税累计实现2.36亿元,同比下降6.8%,税金及附加累计实现1.41亿元,同比下降18.6%。

    表3 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主要指标情况

    指标

    规模以上服务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

    总量

    增速(%)

    总量

    占比(%)

    增速(%)

    营业收入(亿元)

    209.60

    17.1

    149.26

    71.2

    19.5

    利润总额(亿元)

    -0.49

    -64.3

    -0.29

    59.2

    -93.9

    人均应付职工薪酬(万元)

    11.08

    7.64

    9.62

    86.8

    15.3

    应交增值税(亿元)

    2.61

    -19.9

    2.36

    90.4

    -6.8

    税金及附加(亿元)

    1.84

    -14.0

    1.41

    76.6

    -18.6

            五、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规上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

            我区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但总量仅占全市的1.1%,营利性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4.23亿元,总量仅占全市的0.9%,总量均在全市排名第10位,整体规模偏小,拉动力不足,存在“两少一多”的现状。一是规模大的企业存量少,二是高质量企业增加少,三是刚达规模的小企业多,使得规上服务业稳定性差,停业或不达标退出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行业营业收入起伏波动大。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行业甚少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区规上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合计占规上服务业总量的八成以上,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新兴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合计占比仅为1.4%,同比下降51.1%(全市同比增长5.8%),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较弱,未能紧跟服务业现代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布局要求。

            (三)低端行业服务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近年来,我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产品层次低、领域窄、品种单一,行业低端市场、如人力资源、设备租赁等同质化竞争严重。一方面,这部分行业的企业提供的服务技术门槛较低,无法形成自身的商业优势,导致在市场需求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有可能加剧行业内卷,恶性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软件研发、工程技术检测等行业企业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部门,业务单一,缺乏业务拓展能力,若政府订单减少,将直接对该行业营收规模产生大幅影响。

            六、对策建议

            (一)引进企业总部,构建产业集群

            要落实落细关于平台经济的培育发展有关计划,尤其要聚焦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类我区服务业产业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经济“数字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吸引平台经济相关企业总部入驻我区。继而以总部经济为“支点”,打造以科技研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业集聚区,撬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其中,政府要致力于搭平台、优环境,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引导,加快集聚区或功能园区的公共信息平台、技术平台、重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总部的引进和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优化产业结构,生产融合互促

            推动服务业与工业深度融合,既是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布局要求,也是我区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和实现服务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把握我区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和优势,围绕产品设计、生产、消费过程所需,运用数字技术、云计算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开发普适与专业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多元服务产品,延伸工业产业链。一是建议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完善各级平台综合服务水平,加强涉企平台之间的数据联通、信息共享,通过平台发布产业政策、产业动态、产业研究及供需等咨询,促进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信息共享、供需对位。二是建议制定工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引导集群内的各类企业有序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同时也要做好数字化转型服务相关企业的引育工作,为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顺应消费需求,积极发展新业态

            一是抓住直播经济风口,打造以电商直播为主导产业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居民通过直播购物的热度不断提高,电商直播讲究“人”“货”“场”三要素,我区具备货源优势,直播人才相对互联网、咨询业等高端服务业门槛较低,体量也更大,建议研究制定扶持直播电商行业发展措施,引进MCN机构、电商直播平台等企业,助力直播经济发展。二是加大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出版发行的支持,建议积极跟进环球数码湾区数字影视文化及产业运营项目引进和落地工作,在项目引进过程中主动跟踪企业需求,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并做好政策解读和兑现,助力“八仙”系列动漫影视项目顺利推进,加强动漫IP 打造与动漫衍生品综合开发,对标国内外顶尖的影视产业集群,打造国内知名影视制作产业集聚区。

            (四)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民营经济

            全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1条”和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4条”落实落细,继续营造良好的服务业营商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鼓励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二是鼓励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项目,让民营经济趁高质量发展之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执笔:邱嘉俊

    审核:谢建文 陈 倩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