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增城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主线, 大力抓项目投资和产业的发展,努力做好项目的跟踪和服务,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并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
一、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近年我市由于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多间大型上规模的百货公司及酒店进驻,使我市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2313万元,同比增长16.3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1042936万元,增长15.7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259377万元,增长19.06%;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2293457万元,同比增长31.43%;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286307万元,同比增长18.71%。
二、上半年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假日消费仍旧是市场的亮点
上半年是消费的旺季,集中了春节、元旦、五一节等重大节日,给消费品市场实现无限的商机。我市各大商家纷纷在各大节日推出多种优惠促销让利活动,并且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吸引顾客消费,使节假日销售高潮迭起。如我市荔城和新塘的两间大润发公司等大型商场都在春节、五一节推出一系列让利促销活动,两家公司上半年零售总额已超2亿,同比增长12.21%,其中荔城店增长达37.99%。在各大节日的带动下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月稳步增加,累计同比增长达16.3%以上(详见下表)。
全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具体情况
指标名称 | 1-2月 | 1-3月 | 1-4月 | 1-5月 | 1-6月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 438230 | 654750 | 864379 | 1085946 | 1302313 |
同比增长(%) | 16.6 | 16.8 | 16.33 | 16.4 | 16.38 |
(二)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旺住宿和餐饮业
近年我市注重保护生态资源,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政府相继开辟了一系列具有增城特色的旅游路线,各大商家推出具有地方特色风味菜式吸引游客。增城的美景和美食不但使增城本地人流连忘返,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辐射到广州珠三角及深圳、东莞等地而吸引大量游客到增城观光旅游,让更多人知道增城了解增城,大大提高我市的知名度,促进了我市的市场消费能力。我市各大餐饮住宿业纷纷利用此契机,不断提高经营理念和服务质量、改善卫生环境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至今我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共13间,分别有五星级2间,四星级3间和三星级8间。1-6月我市各大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达907.90万人次,同比增长6.96%,旅游业总收入达27.59亿元,同比增长17.23%。上半年我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377万元,同比增长19.06%,具有增城特色的旅游业大大推动我市中低档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发展。
(三)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和个体零售额增速加快,大型零售企业优势显著
随着全市经济协调快速的发展,商品销售市场结构和水平也不断优化,我市批零贸易业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限上批零业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6月份限上批零企业和个体单位数共有16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9家。1-6月累计,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零售总额281878万元,增长48.6%。
近年来,我市对增城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努力打造成为生态、休闲智慧、幸福之城。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国内外不少知名零售商看准增城发展的前景,先后进驻增城有大润发、人人乐和屈臣氏等,这些大中型超市、购物中心、连锁经营专卖店和专业店都有一整套规范的管理模式,不但注重向消费者提供舒适和宽敞购物环境和良好售后服务,而且能很好地保证销售产品质量和价格实惠,使我市这些大中型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上半年累计零售额达亿元的零售企业产生零售总额为119911.9万元,占全市限上批零企业零售总额的47.96%。从限额以上批零业的类值完成情况看,特别在零售中西药品的龙头企业广州康信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销售带动下,全市中西药品类增势强劲,上半年零售额4515.8万元,同比增长658.32%;而家具类、书报杂志类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7.77%、75.66%、33.47%、49.9%和33.4%、76.41%;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鞋帽、针纺织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稳步增长,分别增长12.9%、19.8%和28.38、13.41%(详见下表)。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 | ||
指标名称 | 2013年上半年零售额(万元) | 同比增长(%) |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 30870.6 | 12.9 |
服装、鞋帽、针织品类 | 6969.1 | 19.80 |
化妆品类 | 2291.2 | -21.71 |
金银珠宝类 | 22.3 | -31.17 |
日用品类 | 8625 | 13.48 |
五金、电料类 | 12351.8 | -16.44 |
体育、娱乐用品类 | 342.9 | 8.38 |
书报杂志类 | 1584.3 | 75.66 |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 131.6 | 33.47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11116.1 | 13.41 |
中西药品类 | 4515.8 | 658.32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934.9 | 49.9 |
家具类 | 1209.8 | 37.77 |
通讯器材类 | 837.2 | 33.4 |
石油及制品类 | 23253.8 | -0.24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3574.8 | 24.41 |
汽车类 | 179327.4 | 76.41 |
其他类 | 1554 | 24.99 |
三、我市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企业规模偏小,发展空间局限,商贸总体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市从事商贸活动的单位量较多,但上规模上档次的商贸企业仍不足,特别是电子商务几乎是空白。限上零售企业主要是汽车销售企业、购物广场销售企业,销售类别局限,行业结构分配不平衡。而且我市商贸单位主要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规模偏小、经营分散,这与我市近年经济高速发展很不适应。
(二)商贸企业产业活动单位没有实行在地统计。如华润超市、国美电器、广百及摩登百货、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单位应由当地统计,这些单位规模大知名度高,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对同一行业的营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没有纳入我市统计是不能完全反映本地区的实际消费情况和经济情况。
(三)中央推行 “厉行勤俭节约”,对我市中高档住宿、餐饮业影响较大,尤其是星级旅游饭店。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推行厉行勤俭节约政策,各项公款消费明显降低,对我市高档住宿、餐饮业营业冲击较大,1—6月全市限上住宿业同比增长只有4.78%。
四、进一步繁荣我市消费品市场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多元化商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要拓展电子商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努力扩大内需。一如既往地抓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增加农民出城务工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能力。
(二)星级旅游饭店及大型餐饮企业应加快转型,谋求多元化发展。去年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继出台,倍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企业应该尽快转型,谋求多元化发展,要从单一商务宴请、政务宴请等高消费转型到普通民众的消费上;还有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出一条业态创新、经营创新、产品创新的经营之路。
(三)培植商贸龙头企业,发展总部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规模经营效应,加强对重点限上商贸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规模扩张,鼓励他们做强做大,为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加大限上单位排查力度,重点培育一批新的限额以上企业,形成新的规模零售额增长点;三是坚持引进外来企业总部,坚持发展总部经济与建设城市功能性载体相结合,按照“培植、引进、回归”的发展思路,突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扶持措施、提升政府服务,大力推动全市总部经济集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
执笔: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