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攻坚克难抓落实 全力以赴稳增长 ——2012年增城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3-04-28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增城市紧紧围绕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谋划布局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暖企行动”等一系列积极措施,抓投资、抓消费、抓出口、抓服务,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增长,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稳增长成效显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含广本)850.09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较第三季和上半年分别高2.22.4个百分点。高于省(10.2)和广州市(10.52.8个和2.5个百分点。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生产总值居第7位,低于天河(2394.8亿元)、越秀(2121.5亿元)、萝岗(1684亿元)、番禺(1369.4亿元)、白云(1191.7亿元)和海珠(1002.4亿元);增速(13%)居第1位。

    1.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增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广本、北汽两家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以汽车、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体系,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五大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86.72亿元,同比增长32.38%,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3.45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分别同比增长33.64%、20.92%、38.7118.82%和71.06%。积极引导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展销等高端环节转变,牛仔服装产业加快向规模化、效益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以产业高端发展带动城市加快转型升级。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423.82亿元,同比增长31.39%,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12.46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由以房地产投资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实体产业和基础设施拉动。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服务业投资大幅增长。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22亿元,同比增长42.73%,占全部投资的20.4%。二产中制造业投资32.88亿元,同比增长50.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29.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3.95亿元,增长8.75%。其中房地产投资140.01亿元,同比下降3.43%,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71.62%下降到60.47%。基础设施投资32.53亿元,同比增长79.14%,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97%上升到今年的14.05%。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6.22%上升到20.33%。服务业投资43.94亿元,同比增长81.88%。基础设施、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大幅增长,对增城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生产方面,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生产增长加快,第三产业增长平稳

    1.农业生产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53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44.12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1.82亿元,增长10.0%;畜牧业产值20.62亿元,增长4.44,渔业产值5.71亿元,增长8.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25亿元,增长15%。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16.2万亩,比上年增长1.52%。主要农作物稳定增长,粮食产量15.59万吨,增长0.45%,蔬菜产量110.65万吨,增长4.17%;水果产量9.5万吨,增长6.15%,其中,荔枝产量1.3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总产量8.98万吨,比上年增长7.67%,其中,生猪出栏91.52万头,增长9.47%;家禽、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家禽出栏2423.76万只,增长0.37%,水产品产量4.71万吨,增长6.8%。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增强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87.21亿元,增长18.5%。工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84.04%,拉动GDP增长10.9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713.18亿元,增长16.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92.47亿元,同比增长18.93%。

    三大支柱产业增长略有回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939.7亿元,同比增长15.26%,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3.67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96%,比上年回落1.64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增长放缓,纺织服装制造业增速回升。受汽车限购政策和钓鱼岛事件影响,汽车制造业增长明显放缓,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6.57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分别回落35.95个和17.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16.71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增长加快回升,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423.82亿元,同比增长31.39%,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12.46个百分点。摩托车制造业稳步增长,规模以上摩托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32亿元,同比增长12.88,增速比上年(14.85)降低1.97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增势明显,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5.91亿元,同比增长7.61%,增速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11.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1.46亿元,同比增长32.2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2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1.02%,比上年同期提高0.8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79.0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97个百分点。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2.46亿元居第6位,低于萝岗(4436.4亿元)、黄埔(1673.8亿元)、番禺(1671亿元)、南沙(1613.7亿元)和花都(1515.7亿元)。增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8.93)居第1

    3.第三产业发展平稳。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6亿元,同比增长9.9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98.55亿元,增加52.72亿元,增长11.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72.2亿元,同比增长21.79%。旅游业平稳增长。全年累计接待旅游者1764万人次,同比增长4.38%;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9.13%。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累计全市完成货运量3044万吨,同比下降2.34%,客运量4552万人,增长41.37%。

    (二)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我市把稳定和扩大投资、扭转投资下滑势头作为稳增长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7月份回落至-9.58%的最低点后,在工业、服务业投资的拉动下,8月开始逐步回升,四季度增幅稳定在两位数。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52亿元,增长14.36。国有投资高速增长,民间投资继续成为投资的主体。国有单位完成投资63.58亿元,增长72.67%,民间投资完成117.94亿元,增长4.5%,占全部投资的50.94%,比重比上年下降11.17个百分点。港澳台、外商投资37.75亿元,同比下降5.36%。

    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对固定投资的贡献率下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40.01亿元,同比下降3.43%,对固定投资的贡献率同比大幅下滑127.7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平稳,成交额增长回落。上半年楼市低迷情况下,下半年房地产销售呈现量价齐升局面,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177亿元,同比下降3.9%。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固定资产投资231.52亿元,居第7位,低于天河(755.4亿元)、越秀(414亿元)、海珠(462.9亿元)、萝岗(440.3亿元)、番禺(395.4亿元)和白云(3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36%)居第4位,低于萝岗(25.0%)和南沙(15.08%)和从化(14.9%);商品房销售(签约)面积(231.25万平方米)居第一位。

    2.消费需求保持畅旺。消费增幅逐月回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1亿元,同比增长18.65%,增幅分别比前三季(16.26%)和上半年(12.68%)提高2.395.9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4.43亿元,增长18.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67亿元,增长19.22%。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88.78亿元和46.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5%和13.26%。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384.53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批发额195.75亿元,同比增长13.82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5.1亿元,居第8位,低于天河(1132.7亿元)、越秀(1116.7亿元)、番禺(732.7亿元)、白云(760.3亿元)、海珠(637.8亿元)、荔湾(536.1亿元)和花都(300.3亿元);增速(18.65%)居第1位。

    3.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9.43亿美元,同比下降2.18%。实现出口额29.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75.13%。贸易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上升,比重达80.22%,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商品增长平稳,高新技术产品增长加快,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出口比重43.59增长11.58%;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36.05%)下降3.65%,其中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占出口比重16.96%)下降18.41%,汽车零部件(占出口比重6.15%)增长13.23%;鞋类(占出口比重4.2%)下降17.58%;贱金属及其制品(占出口比重8.86%)增长4.88%。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1.85%)增长93.73%。内外资企业出口同步增长,内资企业出口17.23亿美元,占出口比重58.16%,同比增长6.35%;外资企业出口12.39亿美元,占出口比重41.84%,同比增长0.33%。

    出口市场中,对美国和香港出口保持增长,其他地区下降,美国增长8.05%,香港增长6.08%,欧盟下降1.68%,非洲下降13.26%,亚洲其他国家(地区)下降27.4%。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外贸出口总值29.62亿美元,居第6位,低于萝岗(160.63亿美元)、番禺(118.45亿美元)、越秀(86.17亿美元)、南沙(39.31亿美元)和花都(31.51亿美元);增速居第6位,低于白云(11.1%)、花都(10.6%)、越秀(8.0%)、番禺(6.8%)和萝岗(5.7%)。

    (三)经济运行质量平稳

    1.工业企业生产效益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3.28亿元,同比增长14.99%;工业利润稳步增长,实现利润总额27.53亿元,同比增长8.13。实现利税总额44.07亿元,同比增长7.45%。工业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92,同比提高4.2个点。工业销售产值1683.63亿元,同比增长15.73%;工业产品产销率98.28%,较上年同期提高0.0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缓慢增长,累计消耗32.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1%。

    2.财政收入增长回升。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回升,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基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93亿元,增长13.45%。分别比前三季(12.02%)和上半年(4.38%)提高1.439.0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12.73%。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6.71%,比重比前三季(78.02%)下降1.3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72.88%)提高3.8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77.2%)下降0.49个百分点。四大主体税种中增值税7.47亿元, 增长38.99%,营业税10.04亿元,同比增长4.9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2.69亿元和0.7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47%和17.83%。

    在广州市十二区市(县)中,增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93亿元)居第4位,低于萝岗(109.89亿元)、番禺(79.96亿元)和花都(57.5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13.45%)居第3位,低于天河(21.56%)和南沙(16.2%)。

    3.信贷投放力度加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72.2亿元,同比增长21.79%,当年新增贷款10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7.86亿元,新增66.3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58.44亿元,新增33.17亿元,同比增加1.96亿元。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166.17亿元,新增19.81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加大,短期贷款加快,投资需求扩张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主力

    4、吸收外资形势较好,新引进项目下降。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2.42%。全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个,下降38.1%;合同金额2.3亿美元,同比下降6.91%。

    5.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城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各项措施,对民生支出保持大幅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7.32亿元,增长19.62%,其中,用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和传媒、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0.06%、25.4227.24%和54.9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766元,同比增加3223元,增长11.7%。其中,工薪收入22328元,增长10.0%,占可支配收入的72.57%;经营性收入增长13.4%,财产性收入增长58.9%,转移性收入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331元,同比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101元,增加1738元,同比增长14.06%。其中,工资性收入8204,增长19.5%,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58.18%,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人均家庭经营收入4577,同比增长8.18%;转移性收入增长7.58%;财产性收入增长3.14。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8433元,同比增长14.8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5.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同期的2.231缩小到2.18:1

         二、经济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生产内生动力仍显不足
        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投入到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需要几年时间,目前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1%,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贡献率只有9.04%。二是支柱产业增长回落。受钓鱼岛事件影响,导致日系汽车生产销售受到明显影响,汽车制造业增长放缓,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6.57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广本二厂实现工业总产值273.29亿元,同比下降1.53%。第四季度以来明显下滑,10月、11月和12月份产值分别为12.1211.2914.48亿元,与9月份26.95亿元相差甚远。提爱思、广州电装、中新塑料厂、海勒德世拉索系统有限公司等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增长回落,分别增长-0.96%、-4.42%、0.88%和-8.26%,加上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相关影响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我市汽车制造业产值下滑现象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三是工业投资比重偏低。我市工业投资47.0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20.34%,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仍显不足。四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资金瓶颈制约作用进一步显现,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150户,增长17.18%,亏损额增长15.85%。工业用电量落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工业用电量增长3.01%,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3个百分点。在缺少新增长点的情况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2013年工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全市投资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依赖程度仍然较大

        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0.47%,2012年以来,受销售市场前景不明朗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对谨慎,增速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在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预期下,要实现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目标,面临较大的压力。

    (三)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出口面临缩减

    从现在的国际形势看,全球工业生产依然低迷,就业市场仍不景气,世界经济复苏缓慢。2012年我市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长缓慢,从一季度增长3.66%,到上半年和三季节性分别增长5.09%和1.95%,全年仅增长3.75%。出口面临缩减,随着出口产品的逐步减少,以出口为主要导向的企业减产,连带下游的配套企业及其一些个体作坊企业不能正常生产,造成以出口企业为导向的整个产业链收入减少。占我市出口比重较大的纺织服装业和机电产品企业影响较明显。以出口为主体的产业链消费减少,工业生产将大受影响

    (四)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收入质量不够高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12.33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3.29%,财政增收中非税收入占26.95%,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增长15.88%,高于税收收入3.15个百分点。房地产税收比重仍然较大。房地产相关税收达19.11亿元,占公共财政税收的47.07%,比上年提高2.17个百分点。预计经济整体增速将有所放缓,经济税源的不确定性仍较大,对税收增收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汽车市场整体继续有放缓的趋势,占增城税收比重较大的汽车工业增收较困难,加上税制改革产生减收等诸多不利因素,2013年财政收入增收压力仍然较大。

    三、2013年经济形势展望

    不利因素: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较大,从出口来看,全球工业生产依然低迷,全球贸易增长缓慢,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国内实体经济来看,企业利润下降,投资增长也有所减慢。从内需来看,汽车等热点消费继续放缓。有利因素: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主要景气指标有所好转,居民消费信心有所提振。从国内环境看,主要先行指数回升明显,显示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逐渐显现,经济运行逐渐筑底趋稳。增城“一核三区”功能布局整体纳入城市副中心发展体系,突出以挂绿新城规划建设引领新型城市化,广州教育城、工信部电子五所总部新区进驻和地铁21号线动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愈显突出。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融合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自主消费进一步增长,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将有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些高成长行业如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将较快增长并为经济更好更快增长拓展新的空间。2013年整体经济将保持平稳,但存在较大增长压力。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坚持政府扶持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与帮扶中小微企业相结合,坚持发展经济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相结合,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作新局面。

      (一)以增投资促消费扩内需为重点,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完善政、企、银沟通平台,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扩大对我市信贷规模,提高资金投放组织能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社会投资在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优化投资的主体结构,增强市场自主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服务设施的投资,抓好年度69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运用BTBOTTOD等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全力抓好50项社会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北汽华南汽车产业基地、日立汽车系统、广州电装等项目建设,确保北汽华南汽车产业基地年底投产。促进珠江钢琴、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等装备制造业项目建成运营,服务好广铝集团单元幕墙和光伏产品项目、太阳能光伏基片等节能环保骨干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大连万达广场、东凌新东城等城市综合体及锦绣御景国际、荔湖城等商住地产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大型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二是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强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着力扩大民间消费,加快提升荔城、新塘两大商业圈,重点推进大连万达商业广场、东凌新汇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打造社会消费高端平台,完善市、镇、村三级商业网络,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依托广州教育城、省技工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扩大消费人口规模,依托阿里巴巴华南物联网运营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培育新型业态,全力推广橄榄球运动,加快建设皇马小镇度假酒店、锦绣香江温泉酒店二期等项目,培育发展生态旅游和运动休闲产业。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民营经济。落实纺织服装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支持优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管理,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升级营销模式。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经营市场准入机制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谋划推动新塘地区的厂房进行集中托管和连片改造。引导企业把投资与调整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投资项目。指导企业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扶持政策,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培育发展“出口名牌”企业,帮助企业扩大出口。

    (二)继续抓好工业生产

    大力增强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推动力。加快现有产业优化升级,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等矛盾,大中小项目共同推动工业发展。着力解决政府服务和投资企业双方在项目建设用地、企业设立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已投产企业稳产扩产、在建企业早日投产达产、已落户企业早日动工建设,促进新引进项目尽快设立企业、动工建设和投入运营。继续深化政务服务与企业建设对接工作,集中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建设的问题,全力推进在建在办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早投产增效。主动跟进江铜铜材、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等计划年内投产企业情况,帮扶好企业如期投产达产。重点抓好加快北汽整车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一期如期投产。在电力供应、土地保障、扶持资金等方面重点倾斜,全力服务好索菲亚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继续做好错峰用电工作,确保电力供应重点保障优质企业和产值大户。

     (三)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加大企业服务力度

    加强政企对接协调服务,关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盈利状况,加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和信贷组织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信贷投放,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贷款需求。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针对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积极协调生产资料保障供应。加大跨部门间的协调服务力度,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强化对企业的公共服务和引导,在税收、政策、融资等方面给企业提供更多发展与回旋的空间,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鼓励和帮助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抓树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分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增城创业发展,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加强和改进工业用电调节,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资源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倾斜。

     

     

     

     

    执笔:谢建文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