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提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竞争实力势在必行——2010年增城市商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2-03-19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贸易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与桥梁,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地位明显增强,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法人企业是贸易业的主要支柱力量,所以分析限上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促进商品贸易业全面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1.汽车零售企业占零售企业的比重已超半。2010年底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法人(以下简称限上单位)企业90户,比2009年增加6户,比2008年增加19户,其中批发业54户、零售业36户。从批发业的行业构成看,主要分布在矿产、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业27户,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14户;从零售业的行业分布看,主要在: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25户,综合零售6户。汽车零售企业19户,占全市限上单位的21.11%,占限上法人零售企业的比重为52.78%。

        2.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私营企业占主体地位。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竞争作用、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及接受国家宏观调控指导的作用日益加强,基本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激发了经营活力,拓展了发展领域。打破了过去以国有、集体商业为主体的格局而形成多种成分并举、竞相发展的多元化格局。2010年私营企业占限上单位比重76.67%,而国有企业只占6.67%,集体企业只占3.33%。

      2008年-2010年限额以上批零售法人企业户数(户)

    项  目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合计

    90

    84

    71

    国有企业

    6

    6

    6

    集体企业

    3

    2

    2

    联营企业

    1

    1

    1

    有限责任公司

    5

    4

    7

    私营企业

    69

    65

    5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

    3

    2

    外商投资企业

    1

    1

    1

    其他企业

    2

    2

    2

        3.规模企业主导地位的优势更加显著。近年来,限上单位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实力逐渐增强。2010年,限上单位销售额1725202万元,比2009年增长65.81%,比2008年增长86.98%;实现零售额368883万元,比2009增长37.39%,比2008年增长91.66%。从比重上看,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占全市的比重大幅提升,从2008年的16.81%上升到2009年的19.80%,上升到2010年的22.02%,上升了5.21个百分点。限上单位在零售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著,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积极采取扩大销售规模,减少费用开支,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完善企业内部经营制度,认真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市场发展动向,不断开拓创新,以全新的营销理念经营企业,并凭借舒适的购物环境,良好的信誉、灵活促销手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显示出规模优势,零售额不断增长。

        4.经济效益总体向好。近年来,我市加快了流通领域的步伐,进一步加大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消费领域拓宽,消费结构改善和消费周期缩短,加速了商贸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经济效益出现持续增长的大好势头。2010年,限上单位利润总额比2009年增长72.44%,比2008年增长13.88%;毛利率比2009年上升了0.39个百分点,比2008年上升了0.07个百分点。“三项税金”增长加快,2010年限上单位实现应交增值税、应交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合计为20481万元,比2009年增长23%,比2008年增长1.04倍,社会贡献进一步突出。

            二、存在问题

        1.资本结构稳定性差。2010年,我市限上单位资产负债年为86.21%,比2009年上升了2.53个百分点,比2008年增加了2.43个百分点,与一般认为我国较为理想的资产负债率(40%-50%)相比,有较大距离。2010年限上单位利息支出比2009年增长了1.16倍,比2008年增长了1.38倍,说明我市有一部分企业资金积累不足。

        2.行业结构有待调整。从限上单位看,行业分布结构比较单一,单体分散经营占较高比重,缺乏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流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主要分布在汽车业,而其他行业占的比重偏少,

        3.利用外资程度偏低。从2010年限上单位看,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只有3户,外商投资企业只有1户。

        4.服务理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零售企业的核心产品是员工的服务水平,我市有些企业轻视员工的服务价值,着重眼前利益,为降低成本,尽量多的采用工资待遇低的合同工。而且,对员工的服务理念培训少,认识不到从服务技能、举止行为和思想上严格培训员工,往往习惯于依靠单纯的奖惩去管理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对进一步提升限上单位的竞争力的看法

        1.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规划。我市的零售商业网点比较分散、单一,发展前景和空间比较大,特别是山区镇的商业网点可以重新规划、布局,可以建造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商品经销价格能适当地低一些,方便农民购物,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始终是经营之道的首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增长和变化的市场需求,商贸流通领域必须抓住机遇,搞好城乡市场的布局规划。

        2.积极扶持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发达的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所以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持成功企业的扩展和对劣势企业的兼并,使我市一部分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化,提高科技含量、占领市场制高点,提高商业竞争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对外开放程度。以招商引资为破口,发挥政策扶持和引导优势,吸引一些外商零售企业的加盟,加快我市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全面提升批发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执笔:姚夕云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