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百万人口的商业机遇与挑战——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分析材料之三

    2012-09-05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近年来,随着转方式、调结构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增城人口总量快速增加,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作为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商贸业已经初具规模。“十二五”,增城围绕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在发展大工业的同时,将积极通过大项目、大商圈带动商贸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商贸中心、进一步促进保民生、扩内需,推动全市商贸服务业实现上规模快速发展,为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商贸业的发展

    截止至2010111日,增城常住人口为103.7109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15%。人口规模的扩大,丰富了商品的需求结构,对全市经济的增长和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增城一方面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提高制造业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快了商业发展的步伐,商业规模实现稳定可持续增长。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7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7.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85%。商业网点得到迅速发展,商品要素市场活跃,批发和零售业网点数逐步增长,现代商贸、物流、连锁经营等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得到推广应用。到2011年底,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146家,各类商业网点350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2个,人均拥有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0.85左右。

    (二)商业基础设施和网点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增城实施三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城乡交通体系快速完善,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推动了商业网点建设的不断强化,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商业网点体系。荔城和新塘是增城人口分布最多(分别占全市人口的18.49%37.73%)、消费力最旺盛、商业业态最丰富的两个城区,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商业中心和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和专卖店齐全,是增城商业发展的两个核心区域。随着东汇城建成开业、万达广场的动工建设、新塘信盈城加快建设速度,增城广场商业中心和新塘新城区两个市级商业中心地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增江和朱村地处城市中心区,受到荔城的商业辐射商业网点发展较快,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石滩、中新、派潭三个次级商业中心分别受到来自第二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带动,积累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各自根据自身人口规模、人口结构逐步完善商业网点业态结构,引进大型商贸城项目,增强与市级商业中心功能的对接;正果、小楼等镇则以逐年增长的旅游人口为重点,大力推进了旅游商业配套设施和区域农产品交易商贸中心建设,实现旅游服务商业协同发展。全市农村商贸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有了新突破。增城从2005年起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共建成3个县级配送中心、486个农家店,覆盖我市282个行政村、9个镇(街),初步构建起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雏型,推动农村商业发展。

    (三)大型商贸流通项目加快落户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口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引了许多商贸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增城,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企业陆续进驻。华润万家、大润发、吉之岛、广百百货、摩登百货等知名品牌连锁超市、百货先后进驻,提升了增城商贸服务业的水平和档次。新塘金海岸购物中心、信盈城、荔城东汇城、万达广场、中新侨建商贸城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成为创新消费文化和服务方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拉动力量。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华南物流中心、普洛斯物流中心、广百骏盈现代物流园、人人乐华南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相继落户,为商贸流通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商贸业起良好带动作用

    近年来通过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增城旅游业逐步成长壮大,增城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市、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市,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形成了白水寨、小楼人家、湖心岛三大核心景区,以及菜心节、荔枝节、国际牛仔节、自行车绿道游等为主题的都市休闲游。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推进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和商贸配套项目建设,同时,把开发本地旅游特色商品与发展旅游相结合,还能促进旅游业与批发零售行业联动发展。

    各种特色旅游产品、土特产品的开发,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繁荣了当地的商品市场。2011年增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160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41亿元。共接待游客16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

    元,比六年前的2005年旅游人次149万和总收入5.4亿元

    分别增长了10倍和近7倍。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增城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为物流、商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随着增城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深度发展,必然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集聚,增城经济将迈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增城人口也将出现一个“跳跃式”快速增长时期。围绕着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LED、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大量稳定的具有高消费能力的高素质产业人口。按规划,市区荔城、增江将以国际旅游度假城为载体,推进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成为广州东部集聚百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新塘将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成为集聚百万人口的广州东部工商新城;中新镇、朱村街打造集聚30-50万人口的生态卫星城。预计到2020年,增城城区承接广州城区“下移”人口、增城加速城镇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上移”人口和市内外引进产业与人才“平移”人口超过100万,总人口将超过200万,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将大大改变,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极其重要的机遇。

    总体来看,增城商业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水平,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以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标准来衡量,目前增城商业还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商圈培育不充分,高端消费大量向广州市区流失。二是特色商业街区缺乏。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起码应该要有3条以上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特色商业街区,10条左右的专业街。增城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商业街,只有几条街可以算是小型专业街。三是缺乏大商业大流通的概念,目前沿街经济仍是增城商业的主要业态,品牌集中程度还远远不够,缺乏品牌的吸引力,整个城市的商业就很难形成辐射力。四是缺乏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增城的商业流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物流系统,而从城市商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必不可少。

    三、对商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增城已迈入百万人口城市的门槛,冷静思考如何及早找准增城未来商业发展的定位和谋划商业发展的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一)加强政府调控和引导,严格执行商业网点规划

    在商业网点布局和发展中,要利用政府看得见的手,营造商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启动新一轮商业网点规划,并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之具备法律、法规效力,切实推进规划和相关意见的实施,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只有严格按规划进行运作,才能增强企业的投资预期,促进

    企业参与投资,开展经营,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按规划进行

    选址布点,避免商业网点的开发建设杂乱无序。

    (二)依据人口分布特点,合理规划商业布局

    根据增城现有人口分布与商业发展地区差异大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合理规划商业布局。一是城市化程度较高的荔城和新塘,加强发展新兴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商业网点,突出市级商业中心的集聚效应,构建高等级商务、商业、休闲、娱乐区域中心。二是人口较少、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商业发展较落后的北部山区(三个山区镇人口总和只占全市人口的12.77%),应重点发展好生活超市、农贸市场、便利店等基础商业设施,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三是继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加强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区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尤其是以农家乐为主的商旅业态。

    (三)依据人口消费需求,合理配置商业设施

    根据各街镇的人口状况以及城市化程度的现状,合理配置商业设施,在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的购买力,优化消费结构。一是要发展重点商业业态,进一步加快商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代表现代零售业发展趋势的国际、国内品牌购物中心、现代百货和大型专业专卖店。同时,以企业为主体、政策扶持为导向,培育形成增城商业品牌,鼓励增城本地老字号商业向连锁经营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二是加快发展社区商业建设和新市镇商业,根据入住居民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及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完善商业设施配置标准,体现镇区与中心城区商业服务无差异,提高居住区宜居水平。三是各街镇在发展商业时,在保持较高积极性的前提下,更要关注商业业态、商业布局和商业数量,根据各地区人口和消费能力的特征,合理规划农贸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和超市卖场。对属地化消费的商业设施,不能盲目大量建设,严格控制市场、卖场设置,防止恶性竞争。四是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景区(点)商业配套设施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加快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商业街、休闲购物商业圈,设立增城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销售专卖点,丰富旅游收入来源,全面发挥商旅联动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增城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快商圈培育,建设特色商业街区

    重点打造增城广场商业中心和新塘新城区商务中心商圈,培育高端商贸服务聚集区。目前,增城广场商业中心已初现雏形。已建成开业的东汇城和即将动工建设的万达广场,是两个毗邻广场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将有助引进旗舰企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入驻,使增城广场一带逐步成为定位明显、功能齐备的高端商务商贸中心,与荔城原有的挂绿广场、西城路商业街、中山路商业街商圈互为补充,构建起增城市区商贸商务多级商圈,推动商贸新格局的形成。政府要发挥宏观引导作用,促进错位发展,以高端大型企业为龙头引领商圈走特色化、高端商业化发展道路,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将增城广场商业中心打造成为规模大、档次高、业态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良的核心商圈。新塘要把握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的重大机遇,借鉴广州南站建设经验,及早谋划新城区商务商贸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以新城区为主体,布局展开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新塘城市中心、东广州商业核心,填补广州东部高端商业圈空缺。在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同时,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业街和建设各类“特色一条街”。例如荔城借助开展中心城区旅游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预留建设用地,规划建设旅游休闲美食区,打造增城美食、休闲旅游、购物一条街;改造提升荔城西城路,与挂绿广场、中山路连片打造具有荔乡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新塘镇在重点打造盛唐世纪广场等中高档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商务、酒店、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提升解放路商业街、新塘大道商业街、港口大道商业街、国贸中心步行街区等传统商业街。让各类特色商业街区不仅成为消费者购物的场所,又是娱乐、休闲、旅游、会展一体化的平台,更是展示城市个性特色的开放窗口、城市名片,体现增城的城市整体形象。

     

     

                                   供稿单位:增城市科技经贸和信息化局

                                          执笔:傅靖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