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市“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2011-12-09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时期,增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年间,全市工业经济努力抓住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猛烈冲击之时时,积极化危为机,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工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推动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工业经济增长近三倍,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十一五”期间,增城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524.33亿元提高到1520.52亿元,增长2.90倍,年增长率为23.73%,并超额完成4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由2005年的661家增加到1085家,增加了424家(详见图一),规上产值占广州市比重由6.20%提升到8.56%。工业民营经济实现工业产值由321.98亿元提高到796.97亿元,增长2.48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由196.64亿元提高到678.59亿元,增长3.45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05年提升3.3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位居广州12区(市)和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增长趋势变化图 (图一)

     

    二、新入驻企业近600余家,入驻企业量升质优

    2010年共有工业企业2708家,比2005年增长36.1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5家,比2005年增长64.14%,规模以下企业增长了22.40%,达到1326家,个体工业经营则从2005年的2858家增加到2010年的4191家,增幅达46.64%(如表一)。“十一五”期间新入驻增城的企业数量达606家,个体经营工业加工业增加1333户,主要引进的是交通运输及其零配件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低能耗企业,深化改造传统产业及其产业的配套延伸。

    2005年与2008年工业企业数量变动表(表一) 单位:个

    企业类型

    2005

    2010

    增幅%

    规上企业

    661

    1085

    64.14

    规下企业

    1326

    1623

    22.40

    个体经营

    2858

    4191

    46.64

    三、积极培育大中型骨干企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大中型企业,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广州本田汽车第二工厂、五羊一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增城市广英服装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支持。通过骨干企业带动,形成了由75家大中型企业和165家产值超亿元的优势企业组成的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基本上奠定了我市汽车、摩托车重要制造基地的地位,传统牛仔休闲服装业的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十一五”期间,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结构变化大。2010年大型企业数有4家,虽然比2005年仅增加了3家,但完成产值达到328.37亿元,比2005年的10.57亿元增长了31倍多,年均增长率98.81%;中型企业数由2005年的30家增加到2010年的71家,完成产值由98.37亿元增加到328.4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7.27%;小型企业前两年发展较为平稳,后三年迅速扩增,五年间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8.17%,低于大型企业80.64个百分点,低于中型企业9.1个百分点(详见图二)。

    十一五”期间大型、中型、小型产值趋势图(图二)

    “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要产品产量不断扩大,特别是品牌成品的服装家具、纸制品、汽车整车、摩托车整车、化学纤维等主要产品的增速明显(详见表二),汽车整车五年间增加13.22万辆、摩托车整车产量增加181.75万辆、家具产量增长4.37倍、纸制品产量增长5.5倍、服装(不含加工或代加工部分,下同)增长1.48倍。

    规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动表(表二)

    产品名称

    2010

    2005

     

    服装(万件)

    25965.85

    17527.48

    1.48

    家具(万件)

    157.15

    35.96

    4.37

    纸制品()

    587479

    106807.48

    5.5

    汽车()

    132406

    185

    715.71

    摩托车()

    2206112

    388635

    5.67

     十一五”期间企业产值规模扩大2倍多。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每企业产值达1.16亿元,比2005年扩大2.05倍。其中亿元企业就有165家,完成产值达897.09亿元,同比增长22.31%,比2005年增长4.94倍,年增长率达37.66%,企业数比2005年增加105家。

     三大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凸现

    “十一五”期间,增城市重点培育汽车、摩托车、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目前三大支柱产业集群效应显著,规上三大支柱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159.74亿元上升到828.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2.78%提升到65.72%,提高了22.94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链在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优势凸现(详见图三)。

    从趋势图看,拉升较快的是汽车及零配件行业,自广州本田汽车第二工厂、五羊本田摩托落户增城,不仅迅速做大了我市整车生产规模,而且还带动大量零配件企业,如福耀玻璃、博创机械、江河幕墙等。2006-2010年广州本田汽车第二工厂实现产值分别为37亿元、116.41亿元、215.01亿元、238.94亿元、275.45亿元,该厂是以年增长率79.46%速度带动整个产业发展。2010年整个汽车行业实现产值达383.79亿元,比2005年增长18.71倍,年增长率达79.65%。其中45家汽车零配件,企业产值达106.61亿元,2010年企业数比2005年增加40家,增长5.61倍。

    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带动效益明显。2007年起,纺织服装行业在VIGOSS、喜为王、增致、康威、J&E、与廊共舞、笨小孩等知名品牌带动下,出现明显拉升态势。涌现广州市光阳制衣有限公司、广州东宝织造厂有限公司、广州增城市广英服装有限公司、增城东升纺织有限公司、增城东方刺绣有限公司、广州益佳针织有限公司、广州市南大地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广州康威集团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5中型纺织服装企业,比2005年增加6家,完成工业产值62.97亿元,占全市规上纺织服装业比重18.46%。

    摩托车整车产量占广州市份额大。2010年汽车整车产量达220.61万辆,比2005年增加181.75万辆,占广州市摩托车整车产量比重达50.02%,比2005年提高30.15个百分点。2010年完成工业产值104亿元,“十一五”期间产值年增长率为42.28%。

    十一五”期间三大支柱产业产值趋势图(图三)

    五、“十一五”期间民营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民营企业数增剧增。2010年全市拥有工业民营经济总的单位数量、企业数量及个体户数分别为5826家、1964家与3862户,分别比2005年增加1640家、595家、1045户。2010年规上民营工业企业796家,比2005年增长2.14倍,其中:“十一五”期间新投产民营工业企业有410家,外地迁入我市的有95家,规下企业扩产上规模有291家。2010年亿元民营工业企业达97家,占全市亿元企业数的比重58.78%,其中2006-2010年之间新投产的亿元民营企业就有59家(详见图四)。

    十一五”期间民营企业数变动趋势图(图四)

    民营工业产值增两倍多。2010年全口径民营工业实现工业产值783亿元,比2005年增长2.19倍。规上民营工业实现工业产值575.97亿元,比2005年增长3.55倍,年增长率为28.87%,占规上产值比重45.71%,比2005年提升2.26个百分点。2010年规上民营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8.24亿元,比2005年的21.77亿元增加66.47亿元,增长4.05倍,年增长率32.30%

    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率提升。2010年全口径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03.93亿元,比2005年增长2.71倍,年增长率22.13%,民营工业产值增加值率26.04%比2005年提升5.06个百分点。其中: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为141.5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9.43%;规下民营工业增加值35.61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增长率为19.86%;个体工业户完成增加值为26.75亿元,比2005年增长23.85%(详见表四)。

    “十一五”期间民营工业增加值对比表(表四)

    年份

    全市工业增加值

    民营工业增加值

    规上

    规下

    个体

    合计

    合计比上年增长%

    2005

    138.74

    38.97

    14.39

    21.68

    75.04

    15

    2006

    172.52

    47.29

    24.46

    22.63

    94.38

    25.78

    2007

    233.99

    55.78

    22.66

    22.18

    100.62

    6.62

    2008

    305.53

    65.41

    16.97

    25.43

    107.8

    7.13

    2009

    341.82

    103.22

    19.08

    22.71

    145.02

    34.52

    2010

    389.84

    141.57

    35.61

    26.75

    203.93

    40.62

    六、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工业企业仍是工业的主要支撑

    2010年规上外商投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产值678.59亿元,比2005年增长3.63倍,年增长率达29.38%,占规上产值比重53.81%(民营工业所占比重为45.71%)。

    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单位能耗下降过半,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成效显著

    五年间,我市依法关闭或搬迁了120多家漂染企业、165家水泥厂和新塘、江龙、荔城3家电厂。“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0.1992吨标准煤,累计降幅达21.57%。2010年规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87吨标准煤,比2005年的0.6854吨标准煤下降58.12%,年下降率为15.98%(详见图五)。2010我市年综合能耗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能耗企业共有20户,比2005年减少10户,重点能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良工艺、设备,增加技改的投入,五年累计节能达47.52万吨标准煤。

    十一五”期间规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图(图五)

     

    八、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市一方面加大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确保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技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2010年技术改造投资达7.88亿元,比2005年的1.69亿元增长了4.66倍。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5亿元,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3.09亿元,参与科技人员303人。二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份额提升加快。据高新技术年报资料反映,2010规上工业企业高新产品产值496.92亿元,比2005增加439亿元,增长8.8倍,占全市规上产值比重39.36%,比2005年提升24.49个百分点。据高新技术年报资料反映,2010规上工业企业高新产品数达115件,比2005年增加26件,其中有86个的高新产品为企业自主研发产品,有36.52%的高新产品采用最新科技原理,有25.2%的高新产品采用新工艺。三是R&D投入经费增加。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8.2亿元,比2005年增长3.28倍,其中2010年R&D投入经费为4.63亿元,占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比重56.46%,比2005年提升个44.46个百分点。

     

     

     

                                                执笔:钟惠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