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2013年增城市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简析

    2014-07-07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增城市作为广州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住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来增城工作和生活,既为增城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挑战,对全市的人口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2013年增城市流动人员抽查统计结果,对我市外来常住人口的规模、分布及结构等作简要分析。

    一、增城外来人口总体情况

    据2013年增城市流动人员抽查统计结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登记在册非广州市户籍人员数(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32.47万人,抽查平均登记率78.52%。根据抽样调查率推算,全市流动人员(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为41.36万人。加上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和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等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5.35万人,居住在我市的非广州户籍人口即外来人口为46.71万人。

    二、来源地和在增城的居住地高度集中

    增城登记在册非广州市户籍人员(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中,户口登记地在省内其他地级市的有8.17万人,占19.75%;户口登记地在省外的有33.19万人,占80.25%。

    受人口迁移距离与迁移成本、生活习惯、对自然条件的适应等因素的影响,在增城的省外人口(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周边的省份,其中,来自湖南的最多,有8.93万人,其次是广西,有4.46万人,四川4.27万人,江西3.71万人,湖北3.31万人,河南2.07万人,重庆1.64万人。

    从外来人口(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在增城的居住地看,有22.13万人居住在新塘镇(见表1),占外来人口总量的47.38%,即每2个外来人口就有1人是居住在新塘镇。居住在另外三个人口大镇(街)——永宁街、增江街、荔城街的外来人口也较多,分别有5.86万、5.11万和5万人,分别占外来常住人口(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总量的12.54%、10.94%和10.7%。以上4镇(街)集中了全市81.56%的外来人口(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

    表1:外来人口(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在增城的居住地

    地区别

    人数(人)

    比重(%)

    总计

    467102

    100

    新塘

    221327

    47.38

    永宁

    58571

    12.54

    石滩

    51092

    10.94

    荔城

    49992

    10.70

    增江

    34536

    7.39

    中新

    18157

    3.89

    仙村

    15459

    3.31

    朱村

    14366

    3.08

    小楼

    1629

    0.35

    派潭

    1066

    0.23

    正果

    907

    0.19

        

    三、年龄结构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性别结构以男性人口居多

    目前增城外来人口(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的年龄结构中,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人数达34.98万人(见表2),占外来人口总数(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的84.35%;青少儿人口(含随从人员)1.32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数(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的3.2%;45岁以上人口5.22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数(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的12.44%。

    从性别分布上看,外来人口以男性居多,性别比达到158.65 (女性=100)。青少儿人口的性别比达到了136.12,反映了流动人口可能更倾向于将未成年男孩带在身边抚养。

    表2:外来人口(不含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主要年龄段及性别构成

    年  龄  段

    人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重(%)

    性别比(女性=100)

    合    计

    41.36

    100

    158.65

    青少儿人口(0-16岁)

    1.32

    3.2

    136.12

    劳动年龄人口(15-45岁)

    34.89

    84.35

    153.5

    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

    5.22

    12.44

    208.84


    四、外来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具初中学历人数过半

    全市外来人口46.71万人,其中,过半数(52.94%)的人具有初中学历,小学学历和未上过学的占7.28%。具有高中学历的人口9.43万人,占20.19%。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为9.15万人,占19.59%。

      在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中,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人口9.09万人,占19.47%;研究生人口567人,仅占0.12%。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外来人口比例偏低,说明增城外来人口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表3:增城外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

    人数(万人)

    占外来总人口比重(%)

    未上过学

    1.87

    4

      

    1.53

    3.28

      

    24.73

    52.94

      

    9.43

    20.19

    大  学

    9.09

    19.47

    研究生

    0.06

    0.12

     

    五、外来就业人口向第二产业倾斜

    增城外来人口46.71万人中,就业人口数39.95万人,占外来人口85.53%,为我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非就业外来人口中,包括随从人员、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退休人员三种人群共6.76万人,占外来人口14.47%。

     从外来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看,在增城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比重为0.43:65.2:34.37(见表4)。外来就业人口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高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反映了我市作为广州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在全市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表4:增城外来人口分产业的就业人口统计情况表

    项目指标

    人数(万人)

    比重(%)

    第一产业

    0.17

    0.43

    第二产业

    26.05

    65.2

    第三产业

    13.73

    34.37

     

    从外来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看,由于外来常住人口多数为正值壮年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数据显示,增城的非广州户籍就业人口中,有65.2%的人是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24.71%的人是从事商业,仅这两个行业就已吸纳了八成以上的外来就业人口。此外,商务服务业(7.82%)、住宿餐饮业(8.6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99‰)也是吸引外来就业人口的主要行业,在以上三个行业就业的外来人口共占外来就业总人口的9.18%。

    六、对外来人口结构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紧抓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

    受到传统产业规模影响,全市外来就业人口中智力型劳动者比例不高,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吸引高端人才的优势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外来人口整体素质,必须做到:一是抓紧工业生产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企业,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二是加大发展外来职业或社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现有外来就业人口的劳动技能,全面提升外来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优化我市人力资源结构。

    (二)在确保工业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39.95万人的外来就业人口中,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员仅1992人,占外来就业人口4.99‰;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包括法律从业人员、会计、企业管理人员等五种从业人员共3.12万人,占7.82%。随着产业升级改造的推进,社会对专业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因此,需在确保经济总量和质量有较大提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均衡产业人力资源结构,推动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经济建设。




                                         执笔:刘杰菲
                                         审核:谢建文




        资料来源
    :本文中登记在册非广州市户籍人员数来自增城市流动人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校在读的外地学生数据来自增城市教育局。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