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平稳 下行压力犹存——2015年前三季度增城区经济运行分析
前三季度,增城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经济保持稳健发展。但在国内外经济走势疲软的大环境下,部分指标走势偏弱,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增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广本)749.24亿元,同比增长(下同)6.7%;(不含广本)地区生产总值652.04亿元,增长7%。含广本规上工业产值1331.51亿元,增长3.14%;不含广本规上工业产值1060.34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23亿元,增长8.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4亿元,增长1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53亿元,同比下降0.6%。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第一产业平稳发展。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4.62亿元,增长1.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69%,拉动GDP增长0.05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65.2亿元,增长0.75%。其中,畜牧业实现较快增长,增长9.72%;种植业、渔业平稳增长,分别增长0.41%和2.53%;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分别同比下降9.68%和3.49%。2015年前三季度,玉米产量0.9万吨,增长9.9%;薯类产量1.02万吨,增长5.2%;蔬菜产量82.85万吨,增长1.2%;花卉销售额增长2.2%;受荔枝、龙眼产量大幅下降的影响,水果产量同比下降11%,其中:荔枝下降42.4%;龙眼下降20.4%;香(大)蕉产量增长1.1%。
2、第二产业拉动力显现。前三季度,不含广本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52.73亿元,增长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3.26%,拉动GDP增长3.74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37.12亿元,增长7.7%,拉动GDP增长4.42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含广本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31.51亿元,增长3.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67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3.21个百分点;不含广本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60.34亿元,增长6.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03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69个百分点。
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平稳。前三季度,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750.3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56.35%),增长3.69%,比上半年加快1.6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完成产值420.91亿元,增长3.42%,比上半年提高3.69个百分点;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完成产值90.03亿元,下降0.37%,低于上半年2.6个百分点;纺织和服装制造业完成产值239.41亿元,增长5.79%,比上半年回落0.51个百分点。
高端工业、先进产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呈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30.01%、11.38%和10.41%,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6.87个、8.24个和7.2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上半年0.2个、0.17个和0.17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拉动力得到巩固。去年底以来培育新增了122户规上工业企业,前三季度完成产值80.67亿元,增长131.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47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轻微回落0.21个百分点。其中,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完成产值增长9.88倍,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在其他服务业、商业的积极带动下,实现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4.69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05%,拉动GDP增长3.24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回落0.43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8.07亿元,增长26.7%,拉动GDP增长2.47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同期提高1.4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4.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商品房销售回暖等因素的积极带动下,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8.2个百分点。
(三)三大需求保持平稳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所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23亿元,增长8.9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9.59亿元,同比下降1.9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3个百分点;剔除房地产项目投资完成128.64亿元,增长24.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8.84个百分点。
投资“三大领域”呈现“两升一降”态势。随着新城大道改造、挂绿新城安置区等相关项目的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完成投资26.73亿元,增长83.05%,拉动投资增长4.75个百分点;在9月新增21个工业项目的积极带动下,前三季度工业完成投资63.77亿元,增长31.58%,拉动投资增长5.9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9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3个百分点,拉低投资增长1.14个百分点。
2、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收窄。前三季度,在云山诗意、誉山国际等多个楼盘销售的积极带动下,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4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4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9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28.21万平方米,下降2.24%,降幅比上半年大幅收窄20.58个百分点。
商品房待售面积有所减少。前三季度,商品房待售面积94.49万平方米,增长5.52%,增幅比上半年减少31.1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43.09万平方米,增长19%;办公楼待售面积为0.87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为17.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08%;其他房屋待售面积(停车场、公共配套设施等)为32.68万平方米,增长0.87%。
3、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总体消费增长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4亿元,增长11.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实现批发和零售业169.67亿元,增长11.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49.17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对零售业增长拉动较大的有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和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类。占零售额比重最大的汽车类零售额41.95亿元,增长12.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3.4%;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类增长29.2%。
商品销售总额470.68亿元,增长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零业商品销售总额(含限上个体户)334.23亿元,增长3.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2个百分点。
4、外需实现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外贸出口总额达27.51亿美元,增长6.36%,比上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31.86%;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增长21.42%。
(四)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1、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按小口径算,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从2014年的5.02:55.95:39.02到2015年的5.31:54.1:40.59,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28个和1.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则降低1.8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所占GDP比重为51.7%,比去年同期降低0.7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4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则从2014年的12.09%下降到今年的11.71%,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比重占GDP的11.97%,比去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8个百分点,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小型企业成为增长主要拉动力。前三季度,全区工业总产值1505.83亿元,增长3.92%。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16.39亿元,增长2.34%,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0.07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同期下降3.7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实现产值789.44亿元,增长5.39%,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1.62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轻工业占比逐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产值570.9亿元,增长6.7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产值760.62亿元 ,增长0.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12%,比上半年下降0.5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45个百分点。
3、民营经济显活力。民营工业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的主力军。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21.53亿元,同比增长13.76%,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79个百分点,有效拉动工业生产增长;前三季度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6.68%,与上半年持平。
4、民间投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民间投资173.57亿元,同比增长30%,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5.68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提高5.49个百分点。
(五)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税收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税收收入121.15亿元,增长19.17%,比去年同期提高27.7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1.48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68.2亿元,增长26.17%,拉动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13.91个百分点;地税收入52.96亿元,增长11.22%,拉动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5.25个百分点。
2、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前三季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25亿元,增长20.21%,比上半年提高3.93个百分点。其中,在教育支出(增长1.67倍)、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7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0%)较快增长的拉动下,民生支出增长28.33%,比上半年加快6.92个百分点。
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区有94家规上工业亏损企业,比上半年减少2家,亏损面从上半年的9.97%收窄到前三季度的9.76%。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为16.57%,比上半年回落0.09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7.09%,比上半年回落0.6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8.68%,比上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
二、需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国总体经济稳中趋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三季度,国家GDP增速(6.9%)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增城区小口径GDP同比增长7%,略高于全国增速,低于全省(7.9%)和广州市(8.3%)增速,主要指标增速均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
(一)工业方面。
1、两大龙头企业双下降,影响我区规上工业产值下降。在国内外经济较为疲软的环境下,受到大中商品的铜铝价格持续低走以及汽车市场需求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我区两大龙头企业产值双双下滑。前三季度,广州江铜铜材有限公司因铜价下跌及设备检修停产等因素影响,产值下降26.47%,影响规上工业产值下降2.26个百分点;广本增城工厂今年以生产较低排量的雅阁、凌派为主,前三季度产值下降8.7%,降幅比8月扩大2.8个百分点,影响规上工业产值下降1.96个百分点。
2、受区多家大型摩托车及零配件龙头企业生产下降的影响,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前三季度,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完成工业产值90.03亿元,下降0.37%,增速比1-8月下降1.92个百分点,影响规上工业产值下降0.18个百分点。其中,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和奔马实业有限公司产值分别同比下降;五羊一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5.02%,增速比1-8月回落4.4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方面。
受去年基数较高(去年9月至年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各月累计同比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增长,大幅拉高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数)及房地产市场周期影响,1-9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9.59亿元,下降1.91%,低于1-8月增速3.5个百分点;9月份完成投资21.79亿元,同比下降29.16%,比8月减少投资4.0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续增长动力不足。
(三)商业方面。
1、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大宗商品销售额继续下降。煤炭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量继续下滑。前三季度,煤炭及制品类销售额24.63亿元,下降40.9%,影响限上批零业销售额下降5.3个百分点(上半年5.5个百分点)。其中,广州粤和能源有限公司调整了营销方案,1-9月销售额下降,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影响限上批零单位销售额下降2.1个百分点;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11.7亿元,下降26.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
2、新型消费对实体店销售的冲击力度加大。随着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的迅速发展,我市大型超市和家电销售商店等传统经营店受到较大冲击。其中,我市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店——家家乐电器有限公司前三季度零售额同比下降,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4个百分点。
3、汽车市场销售增长减缓。今年以来,受国内实体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市场增速相对较慢。前三季度,汽车类销售额65.3亿元,同比增长6.4%,比去年同期减少15.13个百分点,其中,增城批发行业最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广州增城分公司(专营上海大众整车及零配件),9月和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分别下降。
三、下一阶段建议
(一)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突出研发设计、品牌战略,推进新塘牛仔纺织服装业等传统制造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全力稳定汽车、摩托车产业生产,各相关镇街、部门应密切关注广州本田增城工厂、北汽、提爱思、豪进摩托等大型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情况,并做好企业沟通服务工作。
(二)促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信息、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消费热点和网络购物消费模式的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降低信息消费门槛,促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互联网+”培育更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我区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三)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强工作协调,积极推动年度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65项年度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储备、签约项目的落地和开工率,确保47项在建项目全面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推动18个未开工政府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引导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不断优化投资的主体结构,扩大社会投资在投资中的比重,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注重技术改造工业项目的引入和投入。重点引进资金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项目、服务业项目和龙头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和总部经济,提高带动和辐射能力。
(四)积极推动企业增强风险抵御力。经济部门要引导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节能降耗,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产品渠道,提升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执笔:刘杰菲
审核:谢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