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调结构,促生产,降低生猪减产对农业的冲击——2014年增城市农业生产综述

    2015-03-31 来源: 本网
    【字号: 分享

    2014年,我市立足自身资源秉赋和区位条件,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克服生猪产量锐减、5.23”特大洪灾和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在农业总产值下降的情况下,全年粮食面积稳定,秋收获得好收成,蔬菜和水果产量上升,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885830万元,比上年下降6.46%。其中:种植业产值541298万元,增长7.57%;林业产值18751万元,下降11.36%;牧业产值91190万元,下降55.66%;渔业产值66411万元,增长5.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8180万元,增长3.04%从农业总产值五大构成占比看,种植业产值占比最大,达62%,畜牧业受生猪减产的影响,占比下降了9.81个百分点。

    全市农业增加值531208万元,下降1.92%。其中:种植业增加值374199万元,增长7.53%;林业增加值12912万元,下降11.47%;牧业增加值37187万元,下降50.9%;渔业增加值37535万元,增长5.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9374万元,增长3.04%

    二、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推广确保了粮食丰收。

    2014年粮食播种面积49.4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产量15.73万吨,增长3.2%;亩产318公斤,增加10公斤。晚稻播种面积18.49万亩,增长1.3%;产量6.22万吨,增长8.9%;亩产336公斤,增加23公斤。一是引进推广五山丝苗、华航31、黄广油占、丰太丝苗等优质高产新良种,提升增城丝苗品牌优势。二是推广水稻测土配方与“三控”施肥等主推技术,降低水稻种植化肥农药用量,提升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三是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分别在正果镇、派潭镇创建2个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在正果镇到蔚村、派潭镇大埔村各创建1100亩的核心示范区,在派潭镇旧高埔村创建100亩新品种展示区。核心示范区统一应用高产优质良种、统一播种抛秧、统一应用水稻测土配方与“三控”施肥技术、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统一机械化耕作和收割等“五统一”的技术路线,实割9块田早造平均亩产506.06公斤,晚造平均亩产515.68公斤,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的测产验收。四是抓好早、晚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两迁”害虫的防控,有效控制早、晚稻病虫的危害。

    (二)蔬菜产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

    2014年我市加快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向高效益蔬菜、大棚蔬菜、绿色无公害蔬菜转变,蔬菜规模化、产业化效应逐步显现。如石滩从玉、小楼绿垠、中新通力达、派潭达农优科等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对提升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14蔬菜播种面积63.53万亩,比上年增长3.5%;产量121.64万吨,增长4.6%;产值341534万元,增长4.81%。其中:叶菜类产量增长4.5%,白菜类产量增长9.3%,甘蓝类产量增长7.2%,块根、块茎类产量增长5%,瓜菜类产量增长1.8%,菜用豆类增长6.6%,茄果类产量增长6.3%

    (三)水果品种越来越丰富。

    2014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31.72亩,增长1.8%;产量15.59万吨,增长29.7%;产值70410万元,增40.65%。其中,荔枝和龙眼适逢大年,喜获丰收,荔枝产量2.69万吨,增长1.49倍,产值16769万元,增长1.49倍;龙眼产量1.36万吨,增长1.04倍,产值增长1.04倍;香(大)蕉产量3.78万吨,增长9%,产值增长9.05%。水果种植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水果品种越来越丰富,除荔枝、龙眼、乌白榄、木瓜、柿子、四季甜杨桃、富贵子、葡提、番石榴、黄皮等传统水果品种外,火龙果、葡萄、青枣、枇杷、柠檬、杨梅、番荔枝、冰糖桔等新、特水果在我市也广泛种植。二是水果基地和品牌建设得到加强。2014年我市抓好正果兰溪及派潭樟洞坑优质荔枝、新塘万田荔枝、仙村基岗仙进奉荔枝、小楼汇田火龙果、石滩石厦番石榴、石滩吓岗黄皮、中新冰糖桔等水果基地和品牌建设,培育发展特色水果基地和专业村,提升了增城水果产业发展水平和种植效益。

    (四)家禽养殖量及效益上升。

    H7N9流感影响,一季度肉鸡价格偏低,销售受到很大冲击,养殖户亏损严重。二季度以来价格开始回升并一直维持较高价位,11月份价格开始回调,但利润仍相当可观,如黄鸡11月平均价10/,10月下降了3/,出售一只鸡平均仍赢利2/斤。此外,我市养鸽业不断发展壮大,鸽场主要分布在石滩、中新、仙村、朱村、正果等镇街,养鸽业形成了产、加、销配套线,优质肉鸽加工后出口到港澳市场,销售畅旺。

    2014年,家禽年末存栏660.08万只,增3.4%,其中:鸡存栏360.60万只,5.8%;鸭存栏44.58万只,21.9%。家禽总出栏2428.61万只,11.9%,其中:鸡出栏925.97万只,8.3%;鸭出栏145.86万只,8.8%;白鸽出栏1265.3万只,16.5%

    (五)牛羊供不应求。

    2014年我市牛羊出栏增幅较大,但出栏量仍偏小,牛出栏7385头,增34.4%,羊出栏3186只,增8.7%,供给小于需求导致牛羊肉价格在2014年继续维持上行态势,价格上涨明显。牛肉价格和羊肉价格偏高,而且还在升价,牛肉从72/公斤上涨到了80/公斤;羊肉价格从56/公斤上涨到了60/公斤。预计牛羊供需失衡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今后一段时期内牛羊肉价格仍会稳步上涨。

    (六)特色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各种特色型水产养殖基地频频亮相。增城周记水产养殖场的主要品种是龟;增城嘉冠水产养殖场的主要品种是娃娃鱼,现养殖娃娃鱼苗1000多尾,计划发展养殖娃娃鱼7000尾;广州市水上精养殖场主要经营养殖中华鳖、草龟、四大家鱼等品种,现有养殖面积304.66亩,年生产销售量125.4吨,年生产总值500多万元;青迳养龟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为贫困家庭提供创业机会。

    龟价逐年上升,发展前景可观,养龟业正呈加速发展势头。据统计,已申请办理驯养证164家,经营利用证27家,龟养殖已成为水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近期,养龟户正筹备成立养龟协会,以加强信息沟通,推动水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影响农业总产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一)生猪减少是影响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市2013年开展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以来,生猪出栏量大幅度减少,产值下降。生猪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312.42%下降到2014年的0.61%,同比下降了11.81个百分点,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61.81%下降到 5.95 %,同比下降了55.86个百分点。2014年只有2家生猪养殖场投入生产,生猪出栏量36334头,减少95%,产值下降94.95%

    (二)“5.23”特大洪灾,拉低增速4.2个百分点。

    受“5.23”特大洪灾影响,全市11个镇街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全市受浸农作物面积10.32万亩,占全部在种作物面积的8.68%,蔬菜、水稻受损尤为严重,蔬菜受浸1.94万亩;水稻受浸5.57万亩。另外,鱼塘崩堤、漫顶、过水面积2.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24亿元。以上两项损失共3.7亿元,拉低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速4.2个百分点。

    (三)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拉低增速0.89个百分点。

    因挂绿湖水利工程、广州教育城等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影响,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1.78万亩,按2014年种植业的农作物面积产值计算,产值减少7924万元,拉低农业总产值增速0.89个百分点。

        四、农业生产发展的意见建议

       1、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近年水灾情况看,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局面未完全改观。要加强和气象、水利、国土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要提前组织农民加固畜禽圈舍,及时组织畜禽转移安置,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同时,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水利灌溉建设,增加农业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各种现代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利用率。

    2、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管理不规范;部分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多,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农民对农业、尤其粮食生产的实际管理明显弱化,突出表现是部分农户对播种后的缺苗断垄无人问津,抗旱浇水、病虫害防治措施不能落实。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组织的规范引导,建立并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功能,解决部分农户疏于农业生产管理问题。

    3、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经过前期的大力整治,部分生猪散养户和小规模户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业,生猪养殖正在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目前我市只有2家生猪养殖场投入生产,位于正果和派潭的2家生猪养殖场还未建成,工程进展缓慢。我市要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提高生猪产业整体水平。

    4、完善畜禽产业体系。我市畜禽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要发挥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规模化养殖场与大中型屠宰、加工、销售部门建立直接的产销对接关系,推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畜禽产品的规模效应。

     

     

    执笔:姚夕云

                                   审核:杨春良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