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一季度增城经济运行平稳,质量效益有所提升。同时,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经济保持稳健发展。但部分指标走势偏弱,下行压力较大。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初步核算,一季度增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广本)175.03亿元,同比增长7.1%;小口径地区生产总值153.34亿元,同比增长7.1%。含广本规上工业产值325.33亿元,同比增长0.11%;不含广本规上工业产值264.76亿元,同比增长0.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57亿元,同比增长13.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8亿元,同比增长10.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7.99%。
增城市2015年一季度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项 目 |
本期完成 |
同比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小口径 |
175.03 153.34 |
7.1 7.1 |
含广本规上工业产值(亿元) |
325.33 |
0.11 |
不含广本规上工业产值(亿元) |
264.76 |
0.14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房地产投资 |
49.57 33.08 |
13.09 22.1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79.78 |
10.80 |
商品销售总额(亿元) |
121.59 |
4.5 |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 #工业用电 |
11.78 7.5 |
0.34 -5.51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
14.9 |
7.99 |
全口径税收收入(亿元) #国税收入 地税收入 |
43.46 24.76 18.69 |
15.59 8.48 26.58 |
(二)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1、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9.7亿元,同比增长3.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1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97%,拉动GDP增长5.0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从2014年的6.95:51.45:41.6到2015年的5.73:51.25:43.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1.42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则分别降低1.22个和0.21个百分点。工业所占GDP比重为48.7%,比去年同期提高0.3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则从2014年一季度的11.58%下降到今年的7.45%,下降了4.13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比重占GDP的16.46%,比去年同期提高5.2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55个百分点,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高端工业、先进产业发展较快。一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7.41%、19.85%和14.1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17.3、19.74和14.03个百分点。
(三)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定,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一季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7.99%,比去年同期提高0.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4.61%,比上年同期提高1.73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08亿元,同比增长100.15%,比去年提高105.24个百分点;其中民生类支出26.8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95.61%。
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一季度累计,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95亿元,同比增长30.57%,比去年同期提高15.19个百分点;利税总额达11.28亿元,同比增长16.62%,比去年同期提高0.2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情况明显好转。一季度有130家规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3亿元,同比下降22.02%,低于去年同期50.57个百分点,部分企业亏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为13.35%和113.88%,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18个和1.1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0.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4.52点,同比提高8.2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四)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今年一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1.6%;农业总产值197990万元,同比增长1.27%。牧业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8.85%。种植业、渔业稳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87%和0.39%;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4.57%和6.08%。2015年第一季度,玉米产量0.21万吨,增长1.1%;薯类产量0.42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31.48万吨,增长2.6%;花卉销售额增长1.21%;水果产量2万吨,增长15%,其中:香(大)蕉产量7503吨,增长18.8%;番石榴产量增长16.5%;其他杂果产量增长33%。
(五)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含广本)382.68亿元,同比增长0.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25.33亿元,同比增长0.11%,比去年同期提高0.81个百分点;不含广本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64.76亿元,同比增长0.14%,比去年同期提高0.0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值145.6亿元,同比增长6.01%;重工业产值179.73亿元,同比下降5.35%。
一季度,我市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配件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80.83亿元,同比增长0.76%。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完成工业产值92.7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8.49%),同比下降1.9%,影响规上工业下降0.97个百分点;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7.32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8.4%),同比增长4.4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23个百分点,其中五羊本田产值同比增长27.3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95个百分点;纺织和服装业完成工业产值60.8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18.69%),同比增长3.3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3个百分点。
去年底培育新增的121户规上工业企业,一季度完成产值17.22亿元,同比增长53.1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5.4倍,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55个百分点。
(六)三大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升。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7亿元,同比增长13.0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08亿元,同比增长22.15%;项目投资完成16.49亿元,同比下降1.57%。
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快速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发展。随着“千园计划”、“万家旅舍”、“燃气改造”等相关项目的有序推进,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49.13%,比全市投资增速高出36.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3.08亿元,同比增长22.15%,比上年同期提高34.1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9个百分点。
从项目时序来看,新增投资项目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新增房地产开发以外投资项目30个,新增计划总投资26.45亿元,新增完成投资额10.25亿元,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9个百分点。
2、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一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总体消费增长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8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实现批发和零售业63.54亿元,同比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16.24亿元,同比增长10.4%。对零售业增长拉动较大的有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其中,汽车类零售额11.31亿元,同比增长29.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5.94%;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13%。
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21.5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限上批零业商品销售总额(含限上个体户)86.77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1—2月提高5.63个百分点。
3、外需实现较快增长。1-2月,我市外贸出口总额达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7%,比去年同期提高8.28个百分点。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8倍;实际利用外资0.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
(七)商品房销售低位徘徊。
一季度,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6.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79%,比去年同期降低51.2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均价为959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78%,比去年同期上涨855元/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03.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13%。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49.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68%;办公楼待售面积为0.87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为19.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8%;其他房屋待售面积为33.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43%。
二、需关注的问题
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全国GDP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继续下降,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创近五年来新低,引发经济通缩担忧。当前物价水平偏低,一定程度上受国际原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全球性因素影响,但也客观反映了内需趋弱、去库存化、货币流动性下降等现实问题。这些情况表明,“三期叠加”对经济的影响在继续加深,经济发展稳中有忧。
(一)工业方面。
1、今年以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生产逐步下降,一季度更影响我市规上工业下降0.97个百分点。受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影响,我市规上工业同比增长0.11%,居广州十二区(县)第九位,与同以汽车为支柱产业的花都(2.5%)和黄埔(-1.9%)排名相近。一是汽车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小排量车消费上升。广本增城工厂根据市场需求,从以生产雅阁、歌诗图和奥德赛等较大排量车型为主,转为以生产较低排量的雅阁、凌派为主,车辆均价下降,汽车产值下降。一季度该厂生产汽车同比增长25.59%,完成产值同比下降5.59%,影响规上工业产值下降1.37个百分点,拉动效应与去年高峰时期相比减少7.99个百分点。二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下降。全市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共54家,其中,一季度生产下降的有14家,共计完成产值21.79亿元(占汽车零部件行业的56.44%),同比下降20.74%,影响规上工业产值下降1.72个百分点。
2、在国内外经济较为疲弱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中铜、铝价格持续走低,需求不足,我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生产下滑严重。一季度全市规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7.32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7.62%),同比下降34.94%,影响规上工业产值下降4.01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方面。
1、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73%,比上年同期提高4.95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3.69个百分点,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力。但目前增江街、永宁街、石滩镇和中新镇四个镇街的大部分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后续增长动力不足,压力逐渐凸显。
2、工业投资规模缩小。一季度工业投资7.71亿元,同比下降10.65%,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5.55%,比上年同期回落4.13个百分点。
(三)商业方面。
1、部分行业受市场和政策影响较大,销售额继续下降。受国家政策和供求关系的影响,煤炭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销量出现下滑。一季度煤炭及制品类销售额8.05亿元,同比下降33.21%,其中,广州粤和能源有限公司销售额下降35.26%,影响煤炭及制品类销售额下降27.85个百分点;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20.36%;金属材料类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9.12%。
2、新型消费对实体店销售的冲击力度加大。随着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的迅速发展,我市大型超市和家电销售商店等传统经营店受到较大冲击。如,全市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店——增城市家家乐电器有限公司一季度累计零售额同比下降23.85%。
三、下一阶段建议
(一)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投资回报率偏低,投资回报时间偏长,资本市场不愿意把钱投到制造业,是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困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提高企业投资回报率,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突出研发设计、品牌战略,推进新塘牛仔纺织服装业等传统制造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全力稳定汽车产业生产,各相关镇街、部门应密切关注广州本田增城工厂、北汽、提爱思等大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情况,并做好企业沟通服务工作。
(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信息、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消费热点和网络购物消费模式的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降低信息消费门槛,以信息消费带动传统商业和产业信息化改造升级,促进居民生活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继续推进“万家旅舍”,全力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提升生态旅游区承载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国内外游客到增城旅游、消费。
(三)继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强化各部门职责联动,加大重大项目督办力度,千方百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四)加快推动四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动四个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招商进度,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进电商村的规范建设。
执笔:刘杰菲
审核:谢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