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区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保平安、抓发展”为主线,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近年来较高水平,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年末户籍人口89.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7万人,出生率13.92‰;死亡人口0.46万人,死亡率3.61‰;自然增长人口1.31万人,自然增长率10.3‰。
表1 2016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2011年以来,增城年末户籍人口持续上升,累计增加4.5万人。
初步核算,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5年(下同)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91亿元,增长1.7%,拉动经济增长0.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07.61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2.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88.31亿元,增长14.3%,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4.86:48.49:46.65,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2015年3.61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14个和3.47个百分点。2016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增城区人均GDP达到91402元,折算为13176美元。
全年财政总收入319.81亿元,增长42.3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69 %;其中,税收收入58.73亿元,增长8.43 %,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0.45%。受“营改增”影响,增值税增长59.21%,营业税下降53.13%;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6.09%和28.6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2.29亿元,增长6.23%。其中,全区民生及各项社会公共事业支出95.4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5%,提高2.6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就业人员69.26万人,比2015年(下同)增加6857人,增长1%。城镇再就业2364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38%。全区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118个,组织职业技能培训4806人,转移农村就业人数8500人,转移就业率达91.4%。
二、农业
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50.91亿元,增长1.7%。全年农业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71亿元,增长2.07%,其中种植业产值59.21亿元,增长2.02%;林业产值1.98亿元,增长2.03%;畜牧业产值10.26亿元,下降3.1%;渔业产值6.35亿元,增长6.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91亿元,增长3.3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2.59万亩,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08万亩,下降0.65%;花生种植面积3万亩,增长0.9%;花卉种植面积2.03万亩,增长7.9%;草坪草皮种植70.77万平方米,增长10.8%;蔬菜种植面积65.69万亩,增长1.5%。园林水果种植32.78万亩,增长0.8%,其中荔枝种植17.32万亩,增长0.1%。
表2 2016年增城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情况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78.75亿元,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1752.95亿元,增长8.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30.72亿元,增长8.50%。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0.77%,民营企业增长8.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1%,股份制企业增长8.53%,集体企业增长2.30%,其他企业增长9.5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8.20%,重工业增长9.47%。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长3.68%。
全年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9.64亿元,增长9.4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48%。其中,汽车及零配件完成工业总产值260.16亿元,增长14.34%;摩托车及零配件完成工业总产值100.69亿元,增长8.35%;纺织和服装完成工业总产值348.79亿元,增长6.29%。
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29.7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1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1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7.65%。
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产值增长0.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8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5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13%。
先进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2.3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21%,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7.39%和14.34%。石油及化学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3.8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3.80%。
传统产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增长4.72%,纺织业增长10.7%,家具制造业增长20.86%,金属制品业下降0.74%。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6.83,较上一年增长11.63个点。总资产贡献率19.04%,资本保值增值率104.48%,资产负债率59.77%,流动资产周转率2.57%,成本费用利润率3.54%,全员劳动生产率21.99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8.15%。实现利润总额49.31亿元,增长13.9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86亿元,下降1.7%。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2个,完成总产值68.33亿元,下降7.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5.99万平方米,增长9.56%。
表3 201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26.02亿元,增长3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61.94亿元,下降17.59%;民间投资332.92亿元,增长34.07%;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68.39亿元,增长5.51%。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9亿元,增长3.54%;第二产业投资73.44亿元,下降24.94%;第三产业投资444.68亿元,增长53.29%。
表4 2016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情况表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1.55亿元,增长52.26%,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达57.33%。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50.47亿元,增长52%。
表5 2016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国内贸易、市场主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9亿元,增长11.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52.06 亿元,增长11.3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84.93 亿元,增长11.2%。从消费形态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4.01亿元,增长12.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98亿元,增长8.9%。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411.24亿元,增长123.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7.58%,饮料类和烟酒类分别增长15.42%和10.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0.31%,化妆品类下降9.18%,金银珠宝类下降89.48%,日用品类增长0.36%,五金、电料类下降52.63%,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6.7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21%,书报杂志类增长65.5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78%,中西药品类增长9.7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19%,家具类下降6.94%,通讯器材类下降11.7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6%,汽车类增长9.1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4.7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36.96%。
全年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16516户,注册资本205.93亿元,分别增长37%和55.15%,日均新发展市场主体约65户。其中内资企业增长最快,新发展6180户,新增注册资本197.93亿元,分别增长40.1%和62.36%。截至2016年底,我区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0万户,其中内资企业27046户,外资企业645户,个体工商户78606户。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9.9亿美元,下降5.08%。其中,出口33.84亿美元,下降6 %;进口6.06亿美元,增长0.42%。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7.78亿美元,减少2.18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45亿美元,下降29.91%。全年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5个,增长25%;合同金额1.59亿美元,下降48.17%。
七、交通、通讯和旅游
全年货物运输量0.33亿吨,下降5.8%。货物运输周转量16.62亿吨公里,下降1.25%。港口吞吐量达581万吨,增长13.93%。旅客运输量0.46亿人,下降3.11%。旅客运输周转量15.02亿人公里,下降8.16%。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08亿元,增长5.66%。年末电话用户147.87万户,增长15.8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9万户,下降11%;移动电话用户128.87万户,增长21.27%。年末4G用户85.66万户,全年净增46.67万户,增长率高达119.7%;年末3G用户43.21万户,下降35.77%。年末固定互联网用户22.84万户,增长1.65%,其中,以电信部门网络路线为出口的互联网宽带用户22.5万户,增长1.63%。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64.4万户,增长36.24%。
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2393.68万人次,增长9.37%;接待过夜游客420.29万人次,增长3.34%;旅游业营业收入达90.19亿元,增长19.36%。
八、金融
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49.18亿元,比年初增加167.29亿元,增长15.46%,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649.71亿元,比年初增加44.72亿元,增长7.39%;单位储蓄存款余额532.13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15.91亿元,增长10.01%,其中,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0.87亿元,比年初减少31.8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37.7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35亿元。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410.50亿元,比年初增加139.08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900元,较上一年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27789元,增长8.9%,占可支配收入的69.65%;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9.1%、9.42%和3.3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4761,增长8.5%,其中,衣着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增长7.6%、18.5%、10.4%、6.8%和1.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85元,较上一年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13877元,增长10.02%,占可支配收入的71.22%;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65%、0.37%和39.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03元,增长17.76%,其中,衣着消费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分别增长24.11%、31.8%、39.04%和16.89%。城乡常住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常住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09:1缩小到2.05: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4.91平方米,农村居民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4.77平方米,分别增长1.9%和6.8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7.82万人,增长8.59%。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31.34万人,下降2.3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2015年1月1日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为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66.4万人。此外,参加失业保险16.38万人,增长8.07%;参加工伤保险17.52万人,增长3.99%;参加生育保险15.94万人,增长11.03%。
表6 2016年末增城区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及增长速度情况表
全年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0.85万人,其中,城镇0.1万人,农村0.75万人。增城区现有社会福利机构12个,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433张,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100张,养老床位2333张,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02.5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0.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2636.4万元,义工人数1.5万人。注册青年志愿者2.5万人,增长4.17%。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学前教育城乡普及率逐年提高,全区共有幼儿园150所,在园幼儿4.58万人,幼儿教育入园率105%。我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96,初中42所,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分别为8.67万人和2.97万人;公办普通高(完)中11所,在校学生2万人。2016学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16.7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22%。专任教师数1.35万人,增长2.49%;毕业生4.19万人,增长1 %。其中,高考人数0.74万人,本科以上上线数0.32万人,大专以上上线数0.68万人。
年末我区拥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557人,比2015年增加44人,增长2.91%;拥有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3231人,增加282人,增长2.18%;初级职称技术人员29219人,增加2258人,增长8.38%。
年末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2个。高新技术企业138家。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293件,增长80.4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22件,增长113.93%;全年专利授权总量1068件,增长35.7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4件,增长10.53%。
全区有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截至2016年底获得资质认证的实验室22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94家,获得3C产品认证的企业84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60万本;有体育馆、博物馆各1个;全区11个镇街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文化站以上标准。“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7.35万平方米,增长2.46%。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7.83万户,增长4.84%。全年出版报纸650万份,各类期刊出版4.6万册,图书出版2.03万册。
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达130项次,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人数达22万人。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5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室261个。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80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616人,执业医师1925人,执业助理医师2548人,注册护士3068人,药师462人,检验师219人。拥有医疗床位3273张,其中医院2176张。诊疗人数902.83万人次。全区261个乡镇医疗点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329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3202例,死亡2人;发病率达283.93/10万人,死亡率为0.18/10万人。
全年,增城籍运动员获奥运冠军1项次、季军1项次,获世界赛冠军3项次,全国赛冠军1项次、季军2项次。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我区共有4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刘诗雯勇夺乒乓球女子团体项目冠军,李丹荣获女子蹦床项目季军,创下了我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人数和成绩之最。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24.35亿立方米,增加13.37%。全年降雨总量2481.1毫米,较上年增加9.20%。全区用水总量10.21亿立方米,下降3.4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63.4万立方米/日,其中供水管道长1102公里,排水管道长697公里,提供1.35亿立方米的供水总量,0.89亿立方米的生活用水。
全社会用电量66.42亿千瓦时,增长7.09%。其中,工业用电量42.2亿千瓦时,增长6.37%。
全区共有河流水质监测断面10个,其中,I-II类水质的断面比例40%,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60%。建成污水处理厂6个,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7.8万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1.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9.08%。污水年排放量达1.38亿立方米,增长4.32%。
全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39天,优良率为92.6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2,下降7.92%(综合指数越低表示环境空气质量越好),在广州市区排名第2。平均灰霾天气日数2天,减少20天;全年日照时数1532小时,平均气温22.2℃。
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18.4万亩,占广州市林地总面积的27%,森林覆盖率达55.89%,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58平方米。
全年辖区共发生交通事故448宗,死亡96人,受伤510人,直接经济损失51.77万元。年末机动车拥有21.11万辆,下降10.26%,其中,汽车15.75万辆,增长2.87%;摩托车5.30万辆,下降35.11%。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达4.55人/万车。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54宗,死亡104人,受伤510人,分别下降13.69%、1.89%和25%,直接经济损失1133.36万元。火灾事故有3宗,死亡5人,火灾事故经济损失达829万元。发生工矿商贸企业事故3宗,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256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部分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表中“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人口、登记失业、职业培训、职称人数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公路数据、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及地方公路管理总站;旅游、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电视、体育数据来自区文体旅游局;固话、移动电话及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通讯部门(中国电信增城分公司、中国移动增城分公司及中国联通增城分公司);区外资情况、进出口情况来自区商务局;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等数据来自区科工信局;市场主体、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增城支行;注册青年志愿者数据来自团区委;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计生数据来自区卫计局;水资源、用水量、供水量数据来自区水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区环保局;社会救济和福利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气象数据来自区气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口、机动车、交通和火灾事故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其他数据来自区发展改革和金融工作局、国家统计局增城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