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01-25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统计局
    【字号: 分享

      2013年,增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着力抓好规划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增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广本)989.45亿元,同比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94072元,增长12.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3.47亿元、599.72亿元和336.26亿元,分别增长4.4%、13.1%和13.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7%、60.94%和35.89%,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7.86个百分点,继续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63个百分点。

      图片1.png

      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城镇再就业4568人,比上年增加872人,增长23.59%;全市转移就业率达90.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4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660人,比上年增加11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4.32%,同比提高3.26个百分点。全市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9389人,增加2128人,同比增长29.3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45.94亿元,同比增长78.12%。实现公共预算财政收入62.98亿元,同比增长18.99%,其中税收收入51.89亿元,同比增长27.8%。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82.38%,四大主体税种中增值税8.22亿元,  增长10.1%,营业税13.53亿元,同比增长34.78%,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4.67亿元和1.0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3.71%和34.75%,合计占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43.63%。全市税收收入151.03亿元,增长30.94%,其中国税收入78.7亿元,增长28.36%;地税收入72.33亿元,增长33.86%。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实现增加值53.47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52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种植业产值49.95亿元,增长4.86%;林业产值2.03亿元,增长11.65%;畜牧业产值18.59亿元,下降9.87%;渔业产值6.01亿元,增长15.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94亿元,增长14.96%。

      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18.83万亩,比上年增长2.2%。粮食种植面积49.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1.36万亩,增加2.61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75万亩,增长11.4%。

      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粮食产量15.24万吨,其中早稻产量6.84万吨,增长0.5%;薯类产量1.21万吨,增长1.5%;蔬菜产量116.25万吨,增长4.8%。水果产量12.01万吨,增长10.5%,其中荔枝产量1.08万吨,下降18.8%;香蕉产量3.47万吨,增长9.6%。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有所下降,肉类总产量7.41万吨,比上年下降11%,其中,生猪出栏71.95万头,下降15%;家禽、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家禽出栏2169.48万只,增长0.7%,水产品产量5.02万吨,增长8.3%。

      2013年我市共发展115个规模种养基地,累计培育10家龙头企业、273家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小楼现代农业科技园,引进建设从玉蔬菜基地、风行牛奶等现代农业项目以及4家规模养猪场,有效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71.79亿元,增长13.6%。工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60.16%,拉动GDP增长7.7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2019.64亿元,增长17.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817.61亿元,同比增长20.57%。

      2013年增城市支柱产业产值增长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减(%)

    支柱产业产值

    1049

    10.67

    其中:汽车及零配件

    473.4

    21.55

    摩托车及零配件

    114.94

    -11.7

    纺织和服装

    460.67

    7.57

      先进制造业不断做大做强。北汽华南生产基地、广本第三工厂、广本发动机厂、广本自主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广州电装、索菲亚家居等一批项目加快增资扩产;日立汽车系统、江西铜业、珠江钢琴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塘牛仔服装创新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增37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64.84亿元,拉动工业增长17.89%。在广州江铜快速增长带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五大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266.59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远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4.73倍、31.4%、15.13%、9.44%和10.59%,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5.91%上升到14.67%。三大支柱产业增长略有回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10.67%,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9.9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71%,比上年回落5.17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纺织服装制造业增速有所回升。受产能恢复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汽车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3.4亿元,同比增长21.55%,增速比上年同期和前三季分别提高19.33个和9.9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0.9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增长加快回升,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0.67亿元,同比增长7.57%,增速比前三季提高4.72个百分点。摩托车制造业增长下降,规模以上摩托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94亿元,同比下降11.7%。

      民营企业增长回落,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8.06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3.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8.3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7.9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43.37%,比上年同期下降7.59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生产收益良好。全年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7.6亿元,同比增长23.7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由上年的123家减少到90家。工业企业整体盈利状况继续好转,实现利税总额60.18亿元,同比增长36.68%;实现利润总额38.04亿元,同比增长38.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8.82,同比提高37.9个点。工业销售产值1986.75亿元,同比增长17.26%;工业产品产销率98.37%,较上年同期提高0.1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缓慢增长,累计消耗33.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

      建筑业稳步增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93亿元,增长2.1%。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3个,完成总产值62.32亿元,增长11.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6.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4.07亿元,增长27%。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继续成为投资的主体。民间投资完成150.09亿元,增长27.76%,占全部投资的51.04%,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国有单位完成投资74.81亿元,增长17.67%,港澳台、外商投资43.79亿元,同比增长16%。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对固定投资的贡献率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49.25亿元,同比增长6.6%,对固定投资的贡献率14.77%。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服务业投资大幅增长。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79亿元,同比增长41.45%,占全部投资的22.71%。二产中制造业投资60.42亿元,同比增长83.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5.55亿元,增长22.61%。其中房地产投资149.25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0.47%下降到50.75%。基础设施投资46.92亿元,同比增长44.23%,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4.05%上升到今年的15.95%。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0.33%上升到22.36%。服务业投资73.97亿元,同比增长73.62%。基础设施、工业和服务业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亮点。

      2013年增城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情况

    行             业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减(%)

    固定资产投资

    294.07

    27.01

    第一产业

    1.74

    392.96

    第二产业

    66.79

    41.45

    工业

    65.74

    39.6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32

    -62.56

    第三产业

    225.55

    22.61

    住宿和餐饮业

    13.8

    232.21

    房地产业

    163.49

    16.1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89

    -58.9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64

    97.91

    教育

    4.09

    42.78

    卫生和社会工作

    6.06

    295.2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23

    1141.07

      注:2012年起,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改称为“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房地产开发平稳发展。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16.69万平方米,增长8.47%;其中商品房住宅面积728.66万平方米,下降8.26%。房屋竣工面积156.38万平方米,下降22.47%;其中商品住宅127.94万平方米,下降15.15%。

      商品房销售火旺。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8.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14%;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261.89亿元,同比增长47.96%。全年累计,根据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计算的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876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4.57%。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全年货物运输量2937万吨,比上年下降5.77%。货物运输周转量17.3亿吨公里,下降4.34%。港口吞吐量达439.41万吨,同比增长37.54%。旅客运输量4910万人,增长52.48%。旅客运输周转量15.63亿人公里,增长29.2%。

      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大交通网络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地铁13号线和21号线的征(借)地和拆迁工作,广惠高速西延线(凤凰山隧道)全线动工。完成广汕公路增江段、派正公路、朱宁公路、小正公路、增城大桥、新新公路等一批路桥升级改造工程,坪中公路改造工程正加紧推进。全市公路通达里程2295.73公里,其中,国道99.86公里,省道342.24公里,县道163.13公里,乡道1137.6公里,村道552.92公里。

      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2013年我市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新增4家绿色旅游饭店,新评定7家旅游购物推荐单位、1家旅游购物示范单位,新评定20座星级旅游厕所,规划建设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城市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新塘客运站)等一批旅游配套单位设施。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870万人次,同比增长5.98%;接待过夜游客近380.89万人次,同比下降0.35%。旅游业营业收入达52.67亿元,同比增长15.0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畅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9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48亿元,增长16.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0.42亿元,增长16.16%。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17.23亿元和5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9%和20.2%。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517.03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批发额299.81亿元,同比增长62.89%。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2.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实现出口额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78.96%。主要出口商品增长平稳,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放缓,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出口比重42.73%)增长10.23%;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39.51%)增长23.62%,其中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占出口比重16.27%)增长8.19%,汽车零部件(占出口比重6.27%)增长20.71%;鞋类(占出口比重1.97%)下降47.2%;贱金属及其制品(占出口比重8.86%)增长12.78%;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1.69%)增长3.14%。受国际紧张的经济形势影响,内资企业出口较快增长,外资企业出口回落。内资企业出口21.46亿美元,占出口比重64.25%,同比增长24.56%;外资企业出口11.94亿美元,占出口比重33.75%,同比下降3.66%。

      2013年增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减(%)

    完成广州出口计划(%)

    进出口总值

    42.3

    7.3

    100.26

    其中:出口

    33.4

    12.76

    105.38

          进口

    8.9

    -9.19

    ——

      2013年增城市主要出口商品及其增长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减(%)

    纺织服装

    14.27

    10.23

    机电产品

    13.2

    23.62

    其中:1.摩托车及其零部件

    5.43

    8.19

        2.汽车零部件

    2.09

    20.71

    贱金属及其制品

    2.96

    12.78

    鞋    类

    0.66

    -47.2

    高新技术产品

    0.56

    3.14

      出口市场中,除拉美地区外,其他地区保持较快增长,香港增长47.91%,非洲增长29.05%,欧盟增长20.45%,美国增长5.83%,拉丁美洲下降5.49%。

      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9%。全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9个,同比增长46.15%;合同金额2.68亿美元,同比增长5.01%。

      八、金融业

      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29.49亿元,同比增长23.1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60.93亿元,同比增加62.37亿元,增长12.5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85.93亿元,同比增加113.73亿元,增长19.8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7.64亿元,同比增加59.7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14亿元,同比增加55.57亿元,增长15.5%。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232.25亿元,同比增加49.64亿元。

      2013年增城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比年初增长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年初增(%)

    各项存款余额

    1029.49

    23.15

    其中:单位存款

    415.51

    34.26

    个人储蓄存款

    560.93

    12.51

    各项贷款余额

    685.93

    19.88

    其中:境内短期贷款

    267.64

    28.76

    境内中长期贷款

    414

    15.5

      九、教育与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76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3.46亿元,占预算支出的19.57%。投入1073万元用于扶持普惠性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达标率100%,建成新朱村中学、新塘中心小学。

      学前教育城乡普及率逐年提高,全市共有幼儿园113所,在园幼儿3.19万人,3-6周岁入园率94.25%。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目前,我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95所,初中40所,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分别为7.21万人和3.84万人;公办普通高(完)中10所,在校学生2.19万人。2013学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8.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16.8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6.12%,基础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广州市中上游水平。今年我市高考人数7024人,上线率达93%,其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3269人,突破3000大关,开创历史新高点。

      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年末我市累计有3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7家为2013年新增认定企业,同比增长28%。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29件,其中发明专利151件,增长33.63%,占申请量的18.21%。专利授权69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下降2.78%。

      年末,我市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421人,同比增加202人;拥有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2528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23180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4个,剧场及影剧场5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42万册。全市“三馆一站”(包括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和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1%。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95万户,同比增长8.01%。我市自创小品《精雕细榄》,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全年开展的市、镇(街)二级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60项次,同比增长71.43%;其中市级和镇(街)级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各30次,分别比2012年增长100%和50%。参加各类全民健身活动6万人次,同比增长50%。我市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运动会及2013年全国七人制橄榄球青年锦标赛,连续22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

      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大。扎实推进挂绿湖核心区健康医疗综合体项目建设,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范围,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3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年医疗卫生事业公共预算支出4.94亿元,同比增长15.99%。2013年,我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93个,其中医院8个(非政府举办机构5个),镇级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村卫生站269间,门诊部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市拥有床位2942  张,其中医院床位1857张,占全市比重63.12%;镇卫生院床位582张,占全市比重19.78%。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223人,增长11.4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69人,注册护士2217人,药师(士)460人,检验师207人。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12685例,死亡5人;发病率120.6  /万,死亡率0.48  /10万。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738.55万人次,医师人均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4070.5人次,分别增长8.37%和6.29%。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5.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6万人,农业人口62.27万人,未落户常住人口3085人。全年出生人数13567人,死亡人数2727人,人口出生率15.88‰,人口自然增长率7.94‰。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96元,增加3089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工薪收入23693元,增长7.8%,占可支配收入的71.81%;经营性收入增长17.4%,财产性收入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000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5858元,增加1821元,同比增长12.97%。其中工资性收入9555元,增长17.37%,占纯收入的60.25%,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人均家庭经营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5.6%;转移性收入增长29.68%;财产性收入增长5.44%。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8909元,同比增长5.6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同期的2.13:1缩小到2.08:1。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3年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52.3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17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15万人,覆盖率达100%,获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示范县区称号。失业保险13.15万人;工伤保险17.6万人;生育保险11.6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逐年增加,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1万人,同比增长17.1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07万人,同比增长19.38%,参保率达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9.91万人,参合率达99.99%。住院医疗救助年度上限由1.5万元提高到4万元,重特大医疗救助由1.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免费为17290人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十二、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

      围绕水城花城绿城,全面启动中小微型水库水质保护,出台并稳步实施速生丰产桉树林退出改造方案,实施挂绿湖拓湖工程、西福河整治工程等五大生态工程。46公里贯穿绿道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境内12条高快速路和国省道出入口净化整治及广惠、广河、增从高速增城段景观林带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整治7288家“散小乱”养猪场。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农村“五场”建设,基本建立了“五个统一”的环卫保洁队伍,派潭镇、小楼镇等6个镇街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完成203条行政村规划编制和4200户农村泥砖房分类改造工作。霞迳村等首批10个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基本见成效的目标,启动第二批11个美丽乡村试点工作。

      加大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推进了农村污水处理二期29条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和54%。全市设有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在增江河、东江北干流、西福河三条河流布设了15个河流水质监测断面,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总处理规模34.8万立方米/日。制定了《西福河流域污染源综合整治方案》,对流域内173家有废水排放的企业(包括生活污水)进行了全面整治,对一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线路板、废塑料、化工企业进行了依法查处,结合市开展打击“洋垃圾”工作要求,关闭21家废塑料企业,对24家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

      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8643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4%,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城市公园绿地面积621公顷,同比增长55.25%。城区建成绿化覆盖面积149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9.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3.25平方米。

      年末机动车拥有26.7万辆,其中汽车14.97万辆,摩托车11.7万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4.79人/万车,同比增长10.62%。

      全年市辖区交通事故362起,受伤人数333人,死亡人数128人,直接经济损失59.92万元,与上年比,事故起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50.21%、168.55%、6.67%和1.03%。发生火灾事故7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25.86万元,同比下降59.37%。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68.06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2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部分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就业人口、登记失业、职业培训、职称人数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电视、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旅游局;外资、进出口、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等数据来自市科经信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增城分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局;人口、机动车、交通和火灾事故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市污水处理、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保局;森林面积、公园绿地面积数据来自市林业和园林局;城区建成面积数据来自市城建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安监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增城调查队。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