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01-25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统计局
    【字号: 分享

      2012年,增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谋划布局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重点突破“四大一美”,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城市功能,采取“暖企行动”等一系列积极措施,抓投资、抓消费、抓出口、抓服务,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广州市统计局核算,2012年增城地区生产总值(含广本)850.09亿元,同比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81040元,增长12.37%。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8.93亿元、514.05亿元和287.1亿元,分别增长3.3%、17.6%和5.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84.56%和13.97%,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10.99个百分点,继续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1.8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7.94亿元,同比下降3.26%。实现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2.93亿元,同比增长13.45%。其中税收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12.73%。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76.71%,四大主体税种中增值税7.47亿元,  增长38.99%,营业税10.04亿元,同比增长4.9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2.69亿元和0.7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47%和17.83%。合计占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39.66%。全市税收收入124.81亿元,增长13.38%。其中,国税收入70.77亿元,增长16.77%。地税收入54.04亿元,增长9.2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继续加大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力度,全年共组织培训727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964人,累计转移就业17.1万人,累计转移就业率达91%。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城镇从业人员继续增加。2012年末城镇从业人员32.37万人,比上年减少287人。城镇从业人员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15.78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29万人,个体从业人员9.3万人。全市登记失业人员5205人,实现再就业  369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1.0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0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6%。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城乡,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92.3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26万人,城镇老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8.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万人;失业保险11.81万人;工伤保险19.42万人;生育保险9.7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逐年增加,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4.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4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9.59万人。向7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实现100%全覆盖。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93亿元,增长3.3%。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53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44.12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1.82亿元,增长10.0%;畜牧业产值20.62亿元,增长4.44%,渔业产值5.71亿元,增长8.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25亿元,增长15%。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16.2万亩,比上年增长1.5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产量15.59万吨,增长0.45%,蔬菜产量110.65万吨,增长4.17%;水果产量9.5万吨,增长6.15%,其中,荔枝产量1.3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总产量8.98万吨,比上年增长7.67%,其中,生猪出栏91.52万头,增长9.47%;家禽、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家禽出栏2423.76万只,增长0.37%,水产品产量4.71万吨,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87.21亿元,增长18.5%。工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84.04%,拉动GDP增长10.9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713.18亿元,增长16.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92.47亿元,同比增长18.93%。

      2012年增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主要分类增长情况

    指    标

    比上年增减(%)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8.93

    1、按轻重工业分


    轻工业

    25.56

           重工业

    11.79

        2、按注册类型分


           国有企业

    22.99

    集体企业

    15.44

    民营企业

    32.21

       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

    7.61

      2012年增城市支柱产业产值增长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减(%)

    支柱产业产值

    939.70

    15.26

    其中:汽车及零配件

    386.57

    2.22

    摩托车及零配件

    129.32

    12.88

               纺织和服装

    423.82

    31.39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广本、北汽两家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以汽车、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体系,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五大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86.72亿元,同比增长32.38%,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3.45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分别同比增长33.64%、20.92%、38.71%、18.82%和71.06%。积极引导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展销等高端环节转变,牛仔服装产业加快向规模化、效益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以产业高端发展带动城市加快转型升级。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3.82亿元,同比增长31.39%,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12.46个百分点。三大支柱产业增长略有回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939.7亿元,同比增长15.26%,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低3.67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96%,比上年回落1.6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增势明显,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5.91亿元,同比增长7.61%,增速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11.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1.46亿元,同比增长32.2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2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1.02%,比上年同期提高0.8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79.0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97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生产效益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3.28亿元,同比增长14.99%;工业利润稳步增长,实现利润总额27.53亿元,同比增长8.13%。实现利税总额44.07亿元,同比增长7.45%。工业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92,同比提高4.2个点。工业销售产值1683.63亿元,同比增长15.73%;工业产品产销率98.28%,较上年同期提高0.0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缓慢增长,累计消耗32.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1%。

      建筑业稳步增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84亿元,增长2.2%。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5.86亿元,增长9.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16万平方米,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我市把稳定和扩大投资、扭转投资下滑势头作为稳增长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在工业、服务业投资的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52亿元,增长14.36%。国有投资高速增长,民间投资继续成为投资的主体。国有单位完成投资63.58亿元,增长72.67%,民间投资完成117.94亿元,增长4.5%,占全部投资的50.94%,比重比上年下降11.17个百分点。港澳台、外商投资37.75亿元,同比下降5.36%。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由以房地产投资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实体产业和基础设施拉动。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服务业投资大幅增长。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22亿元,同比增长42.73%,占全部投资的20.4%。二产中制造业投资32.88亿元,同比增长50.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29.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3.95亿元,增长8.75%。其中房地产投资140.01亿元,同比下降3.43%,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71.62%下降到60.47%。基础设施投资32.53亿元,同比增长79.14%,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97%上升到今年的14.05%。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6.22%上升到20.33%。服务业投资43.94亿元,同比增长81.88%。基础设施、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大幅增长,对增城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2年增城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情况

    行             业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减(%)

    固定资产投资

    231.52

    14.36

    第一产业

    3.52

    61.66

    第二产业

    47.22

    42.73

    工业

    47.08

    43.3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4.2

    29.53

    第三产业

    43.94

    81.88

    住宿和餐饮业

    4.15

    163.72

    房地产业

    0.77

    158.6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1.9

    53.3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43

    154.74

    教育

    2.86

    22.32

    卫生和社会工作

    1.53

    84.2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34

    -17.55

      注:2012年起,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改称为“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发展,  商品房销售平稳。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937.34万平方米,增长1.8%;其中,商品房住宅面积673.13万平方米,下降5.1%。房屋竣工面积201.7万平方米,下降12.2%。其中,商品住宅150.79万平方米,下降22.6%。商品房销售平稳,成交额增长回落。上半年楼市低迷情况下,四季度商品房销售呈现快速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177亿元,同比下降3.9%。全年累计,根据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计算的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765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5.7%。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交通设施继续完善。全年货物运输量3044万吨,比上年下降2.34%。货物运输周转量17.18亿吨公里,下降4.97%。旅客运输量4552万人,增长41.37%。旅客运输周转量14.9亿人公里,增长23.14%。大交通网络突破性推进,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成为广州铁路枢纽重要辅助站,与广州地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地铁13号线、21号线并实现动工,地铁16号线(荔城-新塘)、广汕高速铁路已开展规划;启动增城广场交通枢纽、新型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广州凤凰山隧道工程、花莞高速等高快速路项目纳入建设计划,增城大桥、广汕公路增江段等道路加快改造提升。全市公路通达里程1886.93公里,其中,省道117.01公里,县道93.18公里。

      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依托挂绿湖、白水寨、小楼人家、湖心岛、增江画廊等核心景区,培育发展高端主题酒店和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休闲美食街区,努力创建白水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旅游渡假区,增强旅游发展综合承载力。加快生态休闲高端星级酒店群及高等级绿道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商务会议、温泉度假、康体运动等特色服务业,大力发展高品质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具有岭南文化内涵的特色农村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型、集聚型、度假式的星级“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以“增城十宝”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吸引知名农业企业进驻,重点培育一批集农业经营与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农业总部经济示范基地。提升生态健康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绿道休闲旅游、温泉养生旅游、乡村度假休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和购物美食旅游等十余条“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增城国际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764万人次,同比增长4.38%;接待过夜游客近356万人次,同比增长25.85%;旅游业营业收入达45.8亿元,同比增长9.1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畅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1亿元,同比增长18.65%,增幅分别比前三季(16.26%)和上半年(12.68%)提高2.39和5.9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4.43亿元,增长18.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67亿元,增长19.22%。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88.78亿元和46.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5%和13.26%。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384.53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批发额195.75亿元,同比增长13.82%。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9.43亿美元,同比下降2.18%。实现出口额29.62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75.13%。贸易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上升,比重达80.22%,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商品增长平稳,高新技术产品增长加快,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出口比重43.59%)增长11.58%;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36.05%)下降3.65%,其中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占出口比重16.96%)下降18.41%,汽车零部件(占出口比重6.15%)增长13.23%;鞋类(占出口比重4.2%)下降17.58%;贱金属及其制品(占出口比重8.86%)增长4.88%。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1.85%)增长93.73%。内外资企业出口同步增长,内资企业出口17.23亿美元,占出口比重58.16%,同比增长6.35%;外资企业出口12.39亿美元,占出口比重41.84%,同比增长0.33%。

      2012年增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减(%)

    完成广州出口计划(%)

    进出口总值

    39.43

    -2.18

    91.59

    其中:出口

    29.62

    3.75

    99.74

    进口

    9.81

    -16.57

    73.45

      2012年增城市主要出口商品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减(%)

    进出口总值

    39.43

    -2.18

    其中:出口

    29.62

    3.75

    进口

    9.81

    -16.57

      出口市场中,对美国和香港出口保持增长,其他地区下降,美国增长8.05%,香港增长6.08%,欧盟下降1.68%,非洲下降13.26%,亚洲其他国家(地区)下降27.4%。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挂绿新城加快引进广州市农商行金融产业园、广东省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教育园区引进了工信部电子五所总部新区及广州教育城;开发区核心区成为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基地,新引进和储备了20多个骨干项目,提高了全市产业发展承载力和打造招商引资新载体。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2.42%。全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个,下降38.1%;合同金额2.3亿美元,同比下降6.91%。

      八、金融业

      金融市场运行良好。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6亿元,同比增长9.9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98.55亿元,增加52.72亿元,增长11.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72.2亿元,同比增长21.79%,当年新增贷款10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7.86亿元,新增66.3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58.44亿元,新增33.17亿元,同比增加1.96亿元。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166.17亿元,新增19.81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

      九、教育、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城乡基本均等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新建、改扩建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城一中建成使用,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达标率93.2%;学前教育城乡普及率逐年提高,全市共有幼儿园106所,在园幼儿2.96万人,3-6周岁入园率94.2%。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目前,我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99所,初中26所,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分别为7.06万人和4.36万人;公办普通高(完)中10所,在校学生2.17万人。2012学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23.4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0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11%,基础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广州市中上游水平。高考继续稳居广州十二区市的中等偏上位置,升学率达87.28%。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100%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城乡区域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分别在核心区、新塘和中新朱村组团规划建设3家三甲综合医院,推进中心医院、三个山区镇医院及114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8个,床位3001张,卫生技术人员4687人,执业(助理)医师1665人,注册护士1971人,药师380人,检验师171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25人。

      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我市体育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稳步发展,连续21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在2012年的国际、国内赛场上,增城籍运动员屡创佳绩。在伦敦奥运会跳水项目男子10米双人跳台比赛中,市运南体校培养输送的增城籍跳水运动员张雁全勇夺冠军,实现了增城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2012年女乒世界杯比赛中,我市选送的运动员刘诗雯代表中国摘得冠军;在2012世界青年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市选送运动员樊振东代表中国获得3项冠军;在2012年亚洲蹼泳锦标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5项冠军,2项亚军;在各项目的全国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冠军6项次、亚军1项次。

      大力推广和普及橄榄球运动。在全市推广和普及橄榄球运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打造中国橄榄球之乡。在全市129所推广橄榄球运动的学校中,有30所中、小学已组建了橄榄球队;37个直属机关单位组建了橄榄球队伍,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组建橄榄球队伍,目前已组成橄榄球队伍超过100支。成功举办了2012广州增城国际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邀请赛和2012增城市中小学橄榄球赛。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紧紧围绕“大建设、大管理”的理念,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协调城乡和区域环境卫生平衡发展。通过在农村范围内开展“五场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规范整治“散小乱”养猪场2031家,清拆违法建设20.4万平方米;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入开展农村清洁百日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垃圾收运设备逐渐配齐完善,垃圾压缩处理站建设进展顺利,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派潭、小楼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创建了10条广州市卫生村;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污水处理二期29条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7%和54%。实施一批城市服务功能设施。部署建设大球场、大剧院、文化会议中心、少年宫等城市服务场馆,分别在核心区、新塘和中新朱村组团规划建设3家三甲综合医院,推进中心医院、三个山区镇医院及114个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明确了第六资源热力发电厂规划选址和建设方案。

      全力建设水面8平方公里、主景区20平方公里、综合保护区110平方公里的挂绿湖,打造广州生态地标;高起点推进水系整治规划,启动增江河24小时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快构建“一湖一河两江多岸线”城市景观;加快建设1000亩增城花园、100亩挂绿荔枝园和200亩荔枝博览园,11个镇街同步实施花园工程,率先高标准完成广惠、广河高速78公里生态景观林工程,完成6600亩桉树林退出改造为生态公益林任务,建成335公里绿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74平方米。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4.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业人口61.33万人,未落户常住人口2763人。全年出生人数11057人,死亡人数3722人,人口出生率13.25‰,人口自然增长率8.79‰。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766元,同比增加3223元,增长11.7%。其中,工薪收入22328元,增长10.0%,占可支配收入的72.57%;经营性收入增长13.4%,财产性收入增长58.9%,转移性收入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331元,同比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038元,增加1675元,同比增长13.55%。其中,工资性收入8204元,增长19.5%,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58.18%,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人均家庭经营收入4577元,同比增长8.18%;转移性收入增长7.58%;财产性收入增长3.14%。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8433元,同比增长14.8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5.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同期的2.23:1缩小到2.19: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8.55亿元,同比增长11.83%。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部分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