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助手
  • 无障碍
当前位置:

    增城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01-25 来源: 广州市增城区统计局
    【字号: 分享

      2009年,增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等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战略部署,确立了创建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全力以赴“保健康增长、促科学发展”。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城坚持科学发展,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化危为机,使全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增城由上年的第12位跃升到第9位,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10强。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增城坚持以“三促进一保持”为工作主线,以“保健康增长、促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33条政策措施。采取“保、促、挖、扶”等综合手段,加强对企业的投资审批服务,通过政企联动,在积极推动外贸出口的同时,加大内销展贸力度,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6919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0133美元,同比增长13.2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促进科学发展。我市把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走集约化、组团式发展道路。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都市农业、组团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均有不同程度较快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3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8.79亿元,增长13.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7.21亿元,增长18.6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7.07:62.76:30.17调整为6.68:62.47:30.85。第一、二产业下降0.39和0.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7.47%和38.89%;随着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对GDP拉动作用增强,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8.21个百分点,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5.5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2%。一般预算收入31.66亿元,同比增长18.36%。全市税收收入达80.48亿元,增长6.48%。其中,完成国税收入50.91亿元,地税收入29.57亿元,分别增长2.87%和13.3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共培训农民8475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315人,累计转移就业率90.6%;转变就业培训思路,建立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竞争机制,开发就业岗位4万多个;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聘一批硕士研究生和招收了200名增城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有效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城镇就业人员增加。2009年末城镇从业人员24.05万人,增加0.74万人。城镇从业人员中,城镇职工8.6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92万人,个体从业人员9.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864人,其中实现再就业3498人,再就业率达7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0.57%。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工作,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投入1.1亿元、2500万元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扩大了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了保障能力;全市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9.6%,人均筹资标准从去年的102元提高到204元,报销封顶线从去年的2.2万元提高到5万元,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有2.2万人纳入低保救济对象,共发放救济金4258万元;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包括低保、五保、残疾人、重大疾病、慈善基金在内的社会救济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年末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7.55万人,同比增长19%;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1.86万人,增长2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23万人,增长22%;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89万人,增长6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66万人,增长18%。2009年末人均养老金达1770元,比去年增加425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并有较大的提高。积极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90035人。加快推进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第一批保障性住房共763套即将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009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51%,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36%。全市亿元GDP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为0.2786人/亿元,同比下降23.1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0024人/10万人,同比下降23.09%;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6.3133人/万车,同比下降13.96%。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7.18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35.0亿元,增长6.81%;林业产值1.13亿元,增长22.89%,畜牧业产值16.5亿元,增长9.65%,渔业产值5.39亿元,增长7.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17亿元,增长11.01%。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10.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49.45万亩,比上年增加1406亩。蔬菜种植面积54.0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花卉种植面积1.27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15.15万吨,增长6%;其中,稻谷12.62万吨,增长7.1%。蔬菜总产量95.76万吨,增长3.6%;水果总产量8.09万吨,增长15.4%。肉类总产量8.27万吨,增长9.8%;其中,猪肉产量6.24万吨,增长12.8%;禽肉产量1.93万吨,增长1.5%。水产品产量4.02万吨,增长2.7%。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采取政府补贴鼓励和支持农民流转土地政策,创建了一批生态农业集约化经营示范区,推进了一批上规模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种养大户+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集约化水平。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0.77万亩,带动3万多户农户,帮助农民增收1.3亿元。以生态旅游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健康发展,扩大绿色种植,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畅通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农副产品价值。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41.82亿元,增长13.2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68.17亿元,同比增长16.2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1.15亿元,同比增长17.32%。工业增加值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为55.57%,拉动GDP增长7.94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生产增长明显放缓,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58.71亿元,增长7.65%,同比下降22.5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产值147.19亿元,同比增长10.62%。

      汽车制造业增速继续回升,三大支柱产业增速加快。全市三大支柱产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679.33亿元,同比增长22.4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5.11个百分点。随着第三代奥德赛新车上市,广汽本田增城工厂产值不断提高,拉动汽车制造业增长。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323.24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完成工业产值238.94亿元,同比增长14.13%。纺织和服装业制造业完成产值262.51亿元,增长40.15%;摩托车制造业完成产值93.57亿元,同比增长12.38%。

      民营工业增势强劲。推动优势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引导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全市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433.73亿元,同比增长39.1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21.8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54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工业进一步壮大。增城把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实施自主创新的工作重点,优先安排和引导资源要素、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项目集聚,着重引进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研发等项目,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回升,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00.77亿元,增长15.5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工业利润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年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6.88亿元,同比增长16.65%;实现利润总额19.96亿元,同比增长16.78%。实现利税总额35.09亿元,同比增长7.36%;亏损企业13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9.24,同比上升8.66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97亿元,增长10.1%。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52亿元,增长13.3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8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0.23亿元,下降9.90%;更新改造投资20.25亿元,增长26.6%;房地产开发投资80.09亿元,增长39%;城乡私人建房投资7097万元,增长22.7%。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继续调整。我市及时落实62项政府投资、38项社会投资共100项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政府投资主要投向交通道路、新城市中心基础设施、亚运场馆、城乡污水处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和民生社会事业方面。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同比增长74.63%,民营经济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8.04%,外商投资下降8.64%。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44亿元,增长100.87%。按行业分,制造业投资21.25亿元,下降28.28%;交通运输业投资12.95亿元,增长312.4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1.16亿元,增长594.0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55亿元,增长341.38%。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0.27%,显示我市对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发展, 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677.45万平方米,增长18.75%;其中,商品房住宅面积543.65万平方米,增长17.05%。房屋竣工面积153.38万平方米,增长23.96%。其中,商品住宅130.29万平方米,增长37.1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12.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115.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1%和59.07%。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交通设施继续完善。全年货物运输量33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7%。货物运输周转量18.74亿吨公里,下降0.86%。旅客运输量2980万人,增长13.31%。旅客运输周转量10.77亿人公里,增长11.15%。道路交通得到了系统改善。实施大规模的道路交通建设工程,“黄金走廊”正在走向“黄金地带”,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高快速路方面,增莞深高速全线通车,与深圳、东莞的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广河、增从高速全面动工建设,全面完成广汕公路增城段20公里升级改造工程;市域主干道路方面,完成了增派、荔三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增滩、石新等镇际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抓紧推进,道路网络及路面状况进一步改善。小楼、郑田、荔三、江龙桥收费站“四站合一”,解决了多年来因收费站过多对投资环境和居民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域主干道路的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全市的内外交通通达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而且让市域主干道路成为生态大道、旅游大道、产业大道,为全区域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更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34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其中,国道43.7公里,省道111.9公里,县道212.1公里,乡道818.1公里,村道872.4公里。全市共有等级公路1366.3公里;其中,一级以上公路180.9公里,二级公路147.7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稳定。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7.26亿元,增

      长1.74%。年末电话用户30.57万户,增加1.04万户。年末以电信部门网络路线为出口的互联网宽带用户10.9万户,增长19.78%。

      生态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市继续加快发展旅游业,白水仙瀑、小楼人家、湖心岛等核心景区已成为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热点,并建设了鹤之洲、增江画廊、莲塘春色、白湖水乡等一批绿道网和生态景点。锦绣香江温泉酒店、金叶子酒店二期、三英温泉酒店、白水寨会议中心、白水寨文化艺术村、西境星级酒店、蒙花布酒店等旅游配套设施顺利推进,“一江、三线、六大景点”的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已现雏形。精心策划和包装了数十条线路,先后推出了生态文化游、水上文化游、古村落文化游、温泉养生游、度假休闲游、民族民俗文化游、体育健身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和美食游等47条“一日游”、“两日游”的生态旅游线路;在荔枝成熟期间把“品荔”元素加入其中,策划出“品荔”线路,丰富了旅游内容。增城旅游整体形象日益深入人心,“何必舍近求远,美景就在身边,我们一起去增城度假休闲”和“如诗如画的增城,中国最美的荔乡”的增城旅游品牌广为人知,已成为珠三角游客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乡村生态游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89.9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6%,其中,景区景点接待游客558.18万人次,同比增长90.2%。实现旅游业营业收入25.17亿元,增长151.4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畅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亿元,增长18.4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53亿元,增长17.82%。大润发、华润万家等一批品牌超市相继开业,高端消费回暖迹象明显。汽车、液晶电视、空调、冰箱、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和精品服饰、高档化妆品等成为热销产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04%,化妆品类增长39.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8.06%,汽车类增长67.48%。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举办了“首届新塘美食娱乐购物节”、“2009派潭番薯美食节”、“小楼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带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6.07亿元,同比增长20.07%。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179.32亿元,同比增长19.83%。其中,反映用于再生产的商品批发额79.79亿元,增长22.45%。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下降。增城外贸进出口总额25.81亿美元,同比下降3.47%。其中:出口总额17.65亿美元,下降4.16%。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总额增长2.16%,降幅低于加工贸易21.21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商品中,纺织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放缓,纺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长9.92%,鞋类出口下降12.3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出口分别下降10.6%和44.45%。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富有成效,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围绕壮大先进制造业、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增量调优目标,新引进了中电荔新热电联产工程、南方电网特高压国家实验检测中心、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博隆国际达益软件园等40多个优质生产力骨干项目,项目总投资270亿元;景东国际商业城、喜来登酒店、富港东汇商业城等一批酒店、商贸服务业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广本研发中心、南方健康产业城、省工业研究院等项目的引进和落户。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48.87%;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增长4.43%。

      八、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增长。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13.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43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608.39亿元,比年初增加120.74亿元,增长24.76%。其中,企业存款156.63亿元,比年初增加42.3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2亿元,比年初增加89.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76.44亿元,比年初增加83.24亿元,增长43.09%。人民币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93.73亿元,比年初增加7.65亿元;中长期贷款181.04亿元,比年初增加15.12亿元;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信贷94.51亿元,比年初增加26.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59.86亿元,比上年增加14.52亿元。现金支出975.99亿元,增加51.8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6.12亿元。

      九、教育、卫生、体育和文化

      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复检,小楼、正果镇成功创建教育强镇。科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使农民子弟也能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投入7148万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教育,约11万学生受惠,扶助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高考上线大学生阶段家庭困难学生4750人;清燕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增城一中、增城二中、新塘示范初中加紧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教师待遇,依法解决全市代课教师问题,教育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基础教育进一步增强。全市共有小学140所,在校学生8.2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普通中学50所,在校学生7.51万人。其中,初中在校生5.68万人,初中毕业升学率90.88%。高中毛入学率87.11%,高中在校生1.83万人。高考再创佳绩,2009年高考上线率达89.01%,比上年提高了6.6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4.01%。专科以上上线人数4777人,其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975人,高考本科以上上线率居广州四个郊县市(区)前列。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至200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05个,其中,医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卫生院11所。拥有医疗病床2179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028人。其中,执业医师1503人,注册护士1531人,药剂师328人。全年医疗机构门诊诊疗 368.3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报销封顶线由2.2万元提高到5万元。中山大学博济医院综合大楼启用,石滩、中新等中心镇医院建设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城乡区域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以承办广州亚运射击飞碟、龙舟比赛、体育舞蹈比赛为契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连续18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2009年,我市向省队以上输送运动员10人,向省、市体校输送运动员50人。获得世界冠军12项次,亚军8项次,季军4项次,亚洲冠军4项次,并破超世界纪录3项次等。我市运动员刘诗雯在第13届女乒世界杯中勇夺金牌,成为我市乒乓球项目赢得的第一项世界冠军。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各类健身活动常年不断,组织举办多次市级大型群体活动,引导和支持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体育协会自办体育活动,注重提高市民参与度,并突出迎亚运的主题,举办了“市长杯”羽毛球赛、“市长杯”乒乓球赛、首届市“篮协杯”篮球比赛、亚运广州行活动(包括群众健身汇演、健身咨询、门球表演赛等),全民健身日大型自行车巡游活动及越野赛等体育系列活动。

      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广场文化蓬勃开展。积极开展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增城广场为核心,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区。广播电视新闻大楼、新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增城歌剧院、科技文化博物馆开工建设;举办了广场音乐文化节和新年音乐会等节庆活动,打造音乐文化品牌。政府给予适当扶持,采取对外招标、由演出公司承办的形式,将广场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及其它品牌文化服务推向市场化运作,举办广场音乐文化节,以高雅音乐艺术带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提高市民素质。立足长远创建音乐之乡,逐步形成别具岭南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牌和增城区域品牌。每逢周末,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在增城广场举行“燃情之夜”文艺演出。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舞蹈、音乐等文化活动,音乐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已逐步成为我市的特色品牌。已建成“农家书屋”211间,建成绿色网园80个,建有文化宣传栏的行政村273条,占全市行政村的97%;农村、社区文化室实现全覆盖,其中9个镇街文化站有4个达到省特级文化站。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深入实施公园化战略和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着力打造珠三角生态大花园和优质生活圈。全面改革和落实城区环卫属地管理责任,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制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富鹏地区综合整治工程,道路、路灯等市政配套设施全面升级改造,系统解决富鹏区的环境卫生、闲置土地、城市建设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老大难”问题,新塘、石滩、派潭等镇街也加大了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力度,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全面清理增江河破旧住家船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运输船只,美化增江堤岸,既惠及了民生,又逐步改善了增江水环境、水景观。治水治污工程和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加紧推进,全面启动6个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含管网)和75条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新塘镇东、西洲及环保工业园一带环境污染重点区域的水环境治理,重点推进水南涌流域、二龙河、百花涌、西福河等河涌的整治;启动实施棠厦垃圾填埋场整治工程,着手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各项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节地、节能减排工作,在严格准入、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全部关停了97家粘土砖瓦陶企业,为承接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进一步巩固了“一控双达标”成果。东江、增江河、西福河等境内主要流域水质平均达到三类以上,南部的东江水质达到三类,北部增江河上游水质达到二类;空气质量全年都达到了优良标准。加大对城区生态和市政设施的投入,城市功能和城区环境不断改善。荔湖建设初见成效,建设了鹤之洲、增江画廊、莲塘春色、白湖水乡等一批绿道网和生态景点,进一步扩大林带、林区和绿化整治点的覆盖范围。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9.7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7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55.38%。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3.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94万人,农业人口60.02万人,未落户常住人口4033人。全年出生人数9901人,死亡人数3645人,人口出生率11.29‰,人口自然增长率6.8‰。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35363元,比上年增长14.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2元,增长12.3%,其中,城镇居民工薪收入15988元,增长12.0%;城镇居民养老及离退休金增长21.6%。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81元,增长17.1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997元,同比增长11.19%;家庭经营收入3141元,增长19.94%。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361.63亿元,同比增长13.97%。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8辆,彩电147台,家用电脑40台,家用电冰箱84台,家用洗衣机74台,摩托车150辆,淋浴热水器83台,固定电话95部,移动电话227部。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37.74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1.06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部分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城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按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